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优质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优质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4 20: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学习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重点)
(难点)
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划线:课本P19 第1段 2-3 行
探究1动物行为
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变化
注:受 的调节,受 控制
动物的行为
意义:适应 的变化、提高 的机会。
遗传物质
神经系统和激素
环境
存活和繁殖
划线:课本P19 第2段 1-2 行
同步训练1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小狗算数
C、蜜蜂采蜜 D、血液流动
【变式训练1】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B.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C.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D
繁殖行为
学习行为
取食行为
C
流血、心跳、长大这些都不是
眼点
耳突


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在淡水中的低等动物,在小溪、池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为什么?难道涡虫喜欢黑暗环境吗?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
科学家用实验法研究涡虫的行为
涡虫实验一
涡虫在A、B端停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涡虫在B端停留的时间更长。
结论: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
涡虫实验二
1.涡虫常在石块下避光生活,在强光照射下会舒展身体;而受到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时则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想一想,涡虫的这两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会的 应属于哪一类行为
答:生来就会,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2.先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
在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这时候的涡虫对强光的反应则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并不是原先的舒展身体了,想想这种行为还是先天性行为吗?
答:不是,这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思考:
总结:动物的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
先天性行为
获得途径
后天学习行为
探究2先天性行为
课本P22 第1、2、3段
先天性行为(也称为  行为):生来就 ,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 ,受动物体内的  控制,通过 、
进化而来的。
判断:一部分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 )
意义:适应 的环境
 本能 

经验
遗传物质
遗传
自然选择
X
相对稳定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红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小鸟喂鱼
思考:
先天性行为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菜青虫取食白菜 D.大山雀偷喝牛奶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一片”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
A.遗传物质  B.生活经验
C.后天学习  D.后天环境
A
同步训练2
C
小狗算术
鹦鹉学舌
探究3后天学习性行为
1.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学习: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  的过程。学习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  的反应。
 适应性变化 
 生存 
意义: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  ,当同一刺激
和  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  直到消失。
 逐渐减弱 
 连续多次 
重复发生 
 习惯化 
习惯化学习对动物的生存是有利的,如果一个动物对某些无害的刺激总是重复作出反应,会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
总结:4.联系:
行为是建立在
行为基础上的。
后天学习
先天性
我不怕你这个稻草人了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白蚁做食物。成年黑猩猩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着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尔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在迷宫的一臂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后天学习性行为
把它们按低等到高等排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学习行为越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 。
越强
复杂

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图乙与其他三者不同 
B.图丙和图丁比较,图丁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图甲中猩猩用树枝钓取蚂蚁,属于学习行为 
D.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如图所示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同步训练3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后天学习
后天学习
动作、声音、气味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出生后通过 获得
决定因素 由 所决定的 和 共同作用
时间性 伴随动物一生 暂时性,可以建立或消退
适应性 适应 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行为方式 简单
进化趋势 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 动物越 ,学习行为越 ,在它们全部行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学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
相对稳定
复杂
高等
复杂
小结
1.从未见过坚果的宠物松鼠,第一次见到坚果就会把它们储藏起来。宠物松鼠的这种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
自信检测
D
3.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词反映的是燕子的迁徙行为。
资料二: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藏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研究后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燕子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  行为;
小白鼠走迷宫多次试错的行为属于  行为。
(2)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于体内   决定的。
(3)燕子和小白鼠这两种动物中,学习能力更强的动物是
  。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具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获取食物、逃避敌害、繁殖后代等 
 小白鼠 
 遗传物质 
 后天学习 
 先天性
 先天性 
16.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4只(A、B、C、D)经饥饿处理的小鼠,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3 89.5 64.8 49.0 35.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吸吮乳汁,从行为的发生看,该行为属 于  行为。
(2)本实验用多只小鼠做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计算
   。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选取4只品种、性别、月龄相同,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健康小鼠(A、B、C、D)重复本实验的目的是  。
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平均值 
 先天性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说明小鼠通过试错形成了   行为。
(4)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把小鼠换成蜥蜴,你推测蜥蜴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比小鼠的更   (填“长”或“短”)。
 长 
 后天学习 
减少(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