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三十):滑轮及滑轮组【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三十):滑轮及滑轮组【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15 19: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滑轮的分类与作用
(一)滑轮的定义
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二)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使用滑轮工作时,根据滑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定滑轮 动滑轮
定义 轴固定不动 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特点 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省一半力, 费一倍距离,并且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应用 旗杆顶部的滑轮 起重机的动滑轮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G,所以不省力。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也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支点o在滑轮的边缘上,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F是阻力F的二分之一,即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如物体上升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定滑轮 动滑轮
图示
表达式 F=G F=F摩,F摩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F=(G+G轮)/2S绳=2h物v绳=2v物 F=F摩/ 2S绳=2h物v绳=2v物 F=2G+G轮S轮=s物/2v轮=v物/2 F=2F摩S轮=s物/2v轮=v物/2
例1、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拉力向下移动的速度与配重上升的速度大小相等
C.沿方向1与2匀速拉动配重提升相同高度,拉力所做的功相等
D.用该装置提升更重的物体,机械效率不变
例2、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例3、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例4、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物重都为600牛,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绳子的拉力F甲为 牛;F乙为 牛。若将重物提高1米,则甲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米,乙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米。
1.如图所示,用l0N的力F竖直向上拉动滑轮,物体A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滑轮的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J B.拉力F的功率为4W
C. A的重力为5N D.滑轮重力为4N
2.如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平衡,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  )
A.a下降 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送砂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C.绳子自由端下拉1m,桶上升2m
D.质量为50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120kg的砂石
4.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有(  )
A.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2m/s
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
5.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只用竖直向下4N的力F1拉重为2N的物体A时,物体B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当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物体A以0.3m/s速度匀速上升。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体B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8N B.拉力F2大小为24N
C.拉力F1的功率为0.8W D.拉力F2的功率为2.4W
6.在探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活动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H,如图乙所示。则以下物理量正确的是(  )
A.拉力FG B.拉力FG
C.绳自由端移动距离为2H D.绳自由端移动距离为3H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A.20 N B.25 N C.30 N D.35 N
8.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把重为400牛的箱子匀速向上提升5米,动滑轮的质量为8千克(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牛/千克)。
(1)在图上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向下拉细绳)。
(2)在匀速提升箱子的过程中,人的拉力做了多少功?
1.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重物A,若不计摩擦,关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F2<F3
2.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的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 D.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
3.如图装置中,物体A重100N,物体B重5N,在物体B的作用下,物体A在水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力的功率为10W,使物体B匀速上升3m所用的时间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绳重) ( )
A.3s B.9s C.1.5s D.6s
4.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
A. F3<F1<F2 B. F1<F2<F3 C. F2<F1<F3 D. F3<F2<F1
5.如图所示,用滑轮提升重为G=100N的物体,使物体以0.2m/s速度上升(绳重和各种摩擦不计),已知动滑轮重G动=12N,则绳端拉力F和移动速度v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56N,0.1m/s B. 56N,0.4m/s C. 212N,0.1m/s D. 212N,0.4m/s
6.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绳端移动速度为0.2m/s B.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 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 如果增大F2 , 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为100kg,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80N的拉力F,10秒内把物体拉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_N;拉绳的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及解析
例1、【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错误;
B、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nv物,故B错误;
C、绳子最后绕过的是定滑轮,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因此两次拉力大小相等,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由W=Fs可知,两次拉力做的功相等,故C正确;
D、对于同一滑轮组来讲,绳重、动滑轮重不变,摩擦几乎不变,将物体提升相同高度时,额外功几乎不变,提起的物体越重,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故D错误。
故选:C。
例2、【解答】解:A、由图可知,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甲、乙拉力的力臂相等,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重物上升的距离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到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由于甲、乙拉力大小相等,根据W=Fs可知甲、乙拉力做功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重物在相同时间内上升的距离相同,即重物上升的速度相同;在使用定滑轮中,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升的距离,绳子移动的时间和重物上升的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甲、乙拉力移动的速度都等于重物上升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例3、【答案】D
【解析】右侧动滑轮n=2,当B向左运动的速度为0.1m/s时,F2的速度为0.2m/s,则F2的功率P=3N×0.2m/s=0.6W;左侧动滑轮n=3,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3N=9N;B物体受到向左的拉力为2×3N=6N,B匀速运动,故A受到B向左的摩擦力为6N,向右的拉力F1=4N,要使物体A静止,A必须受力平衡,所以A受到地面向右2N的摩擦力。如果增大F2,能加快B物体向左运动,但B对A的压力一定,接触面不变,则B对A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不会向左运动。
例4、【答案】200;300;3;2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则自由端的拉力。根据乙图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自由端的拉力;
(2)甲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甲=n甲h=3×1m=3m;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乙=n乙h=2×1m=2m。
1.【答案】A
【解析】A.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l0N×1m=10J,W有用==10J×80%=8J,故A正确;
B.拉力F的功率为P=FV=l0N×=4W×0.2m/s=8W,故B错误;
C.A的重力为4N,由公式,解得G=4N,故C错误;
D.W额外=W总-W总=10J-8J=2J ,G动×1米=2J ,解得G动=2N,滑轮重力为2N ,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不计动滑轮重,当ab平衡时,Gb=1/2Ga。
若ab处各加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设其重力为G,则:
定滑轮右端的拉力为:Fb=Gb+G;
显然:Fb>Fa.所以a上升。
3.【解答】解: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故A错误;
B、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故B正确;
C、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若绳子自由端下拉1m,则桶上升0.5m,故C错误;
D、工人向下拉绳子时,绳子会对人施加向上的拉力,为避免人被绳子拉上去,
所以人提供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m人g=50kg×10N/kg=500N;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时,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G最大=2F最大=2×500N=1000N,
则提升物体的最大质量:m最大100kg,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以B为研究对象,本题中它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对它向左的拉力,物体A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当B与A发生相对运动时,无论如何拉滑轮,B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所以B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向右。此滑轮是动滑轮,绳子移动速度是滑轮移动速度的2倍,所以滑轮移动速度为0.1m/s。若不计各种摩擦和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等,A对绳子的拉力等于拉力F的一半,绳子拉物体A的力为5N,拉力的功率为1w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3,
A、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
当B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得物体B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f=n(F1+GA)=3×(4N+2N)=18N,故A正确;
B、水平向左匀速拉物体B时,因B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不变,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18N,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拉力F2:F2=nGA+f=3×2N+18N=24N,故B正确;
C、用力F1竖直向下拉物体A时,物体A的速度:vA=nvB=3×0.2m/s=0.6m/s,
则拉力F1的功率:P1=F1vA=4N×0.6m/s=2.4W,故C错误;
则拉力F2的功率:P2=F2vB′=24N×0.1m/s=2.4W,故D正确。
6.【解答】解:CD、由图可知,物体的重由三段绳子承担,钩码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H,故C错误,D正确;
AB、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绳端的拉力F(G+G轮),故AB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拉力F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的,则力F的力臂将不再是动滑轮的直径,而是小于直径,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G+G轮)r,
8.【答案】 (1)自由端的绳子拉力向下,则绳头系在定滑轮上,如下图所示:
(2)箱子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总=G箱子+G动=400N+8kg×10N/kg=480N;
人的拉力做的功:W总=G总h=480N×5m=2400J。
【解析】(1)根据人的拉力方向确定绳头所系的位置,然后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完成绳子的连接即可;
(2)在提升箱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克服箱子和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根据W总=G总h计算即可。
1.【解答】解: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不计摩擦,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A、B项,该滑轮为动滑轮,且;由于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A、B项均错误;
C、D项,1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力移动的距离:,拉力做功:,拉力做功的功率为:,故C项正确,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动A向左运动时,A受力如图:
则有:
又因为,则:
因此拉力F做功为:
由得,所用时间为:
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
4.【答案】 C
【解析】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计算出三个拉力,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左图;定滑轮不省力不费力,那么拉力等于地面对A的摩擦力,即F1=f;
中图: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那么拉力等于地面对A摩擦力的一半,即F2=;
右图:动滑轮受到两个向左的拉力,都等于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的一个拉力F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拉力F3=2f。
因此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为:F2<F1<F3。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中心处,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绳端的拉力F,再根据滑轮的特点计算它的移动速度。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动滑轮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绳子上的拉力两个,都等于重力G,还有自身向下的重力G动 ,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2G+G动=2×100N+12N=212N;由于212N>100N,所以此时动滑轮费力,那么应该省距离;因此绳子移动的速度为:。故选C。
6.【答案】 D
【解析】(1)根据v=nvB计算计算绳子端移动的速度;
(2)对定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F拉=nF2计算测力计的示数;
(3)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它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4)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判断它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动滑轮上承担拉力的绳子有2段,那么绳端移动的速度:v=nvB=2×0.1m/s=0.2m/s,故A正确不合题意;
定滑轮上连接的绳子有3段,那么测力计的示数F拉=nF2=3×3N=9N,故B正确不合题意;
物体B在A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2F2=2×3N=6N;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4N,水平向左的B施加的摩擦力6N,二者的合力为:6N-4N=2N,且方向向左。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物体A肯定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故C正确不合题意;
增大F2 , 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不变,因此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物体A不可能向左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 40;0.6
【解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物体与滑轮相连的绳子上的拉力F拉;然后根据nF=G动+F拉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再根据v=nv物计算出拉绳的速度。
【解答】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
即F拉=f=200N;
那么动滑轮的重力为:;
物体移动的速度为:;
那么拉绳的速度为:v=nv物=3×0.2m/s=0.6m/s。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三十)
滑轮及滑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