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4 07: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历史 说课标
说教材
说课 一、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 、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
二、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说课标、说教材、说课三、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6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7单元 社会生活中国现代史(一)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纵 向 上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 (二)本册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固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76)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 改革开放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11课 民族团结
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4课钢铁长城
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横向上三、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一)说教材 (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1.教材地位和内容
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二)说学情3、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处理方法:用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感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内容、意义等,感受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②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
处理方法:通过补充《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图》,《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美苏两国对待新中国的不同态度,引出新中国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万隆会议上面对指责,通过问题创设历史情境,体会周恩来的机智和伟大。1.教法

①讨论教学法:
通过导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万隆会议的基本知识等,学生参与性较高。

②合作探究法:
教师引导对重难点问题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 同参与,如求同存异的含义。
③创设问题:
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2.学法
①材料学习法和自主探究法

运用材料、图片,生动直观的引导学生主动从各种历史材料中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讨论法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历史。
(四)说教学
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4.结语3.根据导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旧中国 材料:一段周恩来评价旧中国外交的史话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传》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旧中国的外交?2.展示学习目标

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② 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时间、过程、性质和会议主题)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根据课标和学情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走进课堂)
3、根据导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①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的外交形势?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有何成就?
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
?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性质和会议主题
?周恩来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 “求同存异”?“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有何作用? (可以相互交流)
?什么是“万隆精神”?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与中国建交国家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中国美国苏联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思考:观察地图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呢?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为什么和平共处原则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现在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矛盾还未解决,你有什么建议?(通过追加的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加深对意义的理解。同时联系时政热点,体会到历史与现实、课本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提高以史借鉴的能力)万隆会议的
召开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帝国主义国家攻击共产主义)讨论:面临这种情况,周恩来该怎么做?第一种:如果对这些攻击直接反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二种: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思考: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各指什么?同:都曾经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异:社会制度不同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困境所表现的聪明机智,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五)板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0世纪50年代
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当堂检测1.新中国建立以后,所奉行的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求同存异”的方针

2.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求同存异” D.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一大贡献,50多年来,我国一直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然而,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主权的纷争,如钓鱼岛、南沙西沙的一些岛屿以及中印、中俄边界等地。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倡导,并在哪年最早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谢谢观看,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