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知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东临太平,西(西北)临日本海。
日本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5°N
140°E
40°N
析古代日本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特点:
岛屿国家
山地众多,平原少
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
便于畜牧业发展
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地理环境影响:
古代日本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明治时代
大正时代
昭和时代
平成时代
令和年代
幕府政治时期
1192-1867
战国
时代
明治维新
645年大化改新
明日本时间分期
BC12000
BC300
BC250
592
710
794
1185
1333
1392
1573
1603
1912
1868
1926
2019
1989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万世一系:菊花王朝
1.中日早期交往
(1)汉朝时期中日交往
公元1—2世纪,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其中3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通使”关系。—朝鲜半岛
一、早期文明时期
东汉,光武帝所赐倭奴国倭王印
(2)魏晋时期中日交往
《三国志》记载邪马台国曾数次向三国时期的魏国进贡,并接受册封与印绶。——卑弥呼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3世纪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倭五王
二、古坟时代/大和时代
大和政权:部民制
百舌鸟古坟群
最高统治者:大王
贵族
贵族
私有领土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奴隶,主要来自被征服者、战俘和罪犯较少
部民
(海部)
部曲
(苏我部)
依靠
607年,圣德太子和女王派小野妹子使隋,在国书中自称“天子”。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小野妹子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称“东天皇敬白西天皇”,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高天原大神
天照大神
中日关系变化
材料1:
王族豪强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劳动力成为有势之家的私有……中央与豪族间互相争战。626年,日本灾荒,饿莩遍野,人民群众群起反抗统治阶级。
材料2:
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初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贞观之治”。而朝鲜也在不断汲取中国文化,逐渐崛起。
阅读材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说说此时日本的内外困局?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三、大化改新
1、背景
(1)社会状况: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经济: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3)国际背景:
①隋唐文化高度繁荣,直接影响大和
②新罗日益强盛威胁大和
(4)动力/氛围:皇室、改革派和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推动改革
645年,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后赐姓藤原氏)等改革派发动政变,刺杀苏我入鹿,铲除苏我氏势力。
同年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参照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三、大化改新
2、宫廷政变:乙巳之变
内容 政治
经济
实质 三、大化改新
3、内容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官八省制)
②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②班田收授法: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租庸调制)
中央统治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四、武家政治: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8世纪初,国家因土地不足,不能如数班田……班田制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国家为了增加税收,只能奖励开垦,遂于743年发布了“垦田永世私财法” ——《论日本的武士、武士政权及武士道》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10世纪左右)封建庄园形成,“不输不入”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不输”指庄园获得的不输租、不输税的特权;
“不入”指拒绝检田使、征税使等进入庄园的特权
武士阶层: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目的),将自己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性质),成员称为“武士”。
四、武家政治:武士和武士集团
2、幕府统治
治承·寿永之乱
源氏家纹
笹龙胆
平氏家纹
纹扬羽蝶
摄关政治
院厅政治
由太上天皇(皈依佛门后称法皇)在居处建立院厅,亲掌国政的政治制度。— 白河天皇
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实行寡头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
https://www./video/BV11i4y1S7Xe 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67fdc4f41be3c921d6ce924ac1ef515c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礼仪性的摆设(傀儡),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日本民族精神由“神道”向“武士道”演变。
武士道是武士阶层应遵守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始于镰仓幕府,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内容有忠君、勇武、无畏等。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明治维新”后,废除武士,但仍对军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
源赖朝
1世纪
5世纪
646年
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大化改新,过渡到封建社会
出现武士阶层
10世纪
阅读书本,完成年代尺。
12世纪
19世纪
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