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尺子等。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简单混合运算,所学内容均是乘法运算在前,加减法运算在后的情况,并没有学习加减法运算在前,乘法运算在后的情况,除加和除减的混合运算则是全新的内容。故而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要求说清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老师想了解一下谁发言声音最响亮,谁计算速度最快,谁数学最工整?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述一下,下面我们就用说一句完整话的形式,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说得好的,老师送给你一个大苹果作为奖励。
二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预设: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家长们都带领大家去哪里了?
可能会生成:公园、游乐场、动物园等。
预设:在游乐场里接触了哪些游戏?
可能会生成:摩天轮、旋转木马、跷跷板等。
出示课件例题2主题图。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先出示一组跷跷板的情景,再逐次出示两组,三组,最后出示还有七个要去玩跷跷板的小朋友。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对于回答缺乏一定顺序或者表述不完整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零散获取信息的学生建立一定的顺序,并逐步完整地表达。
(三)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逐一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四)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4×3=12(人)
12+7=19(人)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4×3+7
=12+7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教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说一说每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算出3个跷跷板的人数,也就是要先算出4×3这一步。
(二)追问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为什么非要先算出4×3,而不能先算出3+7,请结合主题图的含义说一说。对于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2.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白板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3.学习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课件出示4+12÷3,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算理,大胆地推测一下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白板板演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四、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且我们也知道了数学上对运算顺序的规定,大家有信心挑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吗?
课件出示:20-8÷2 7×5-3 4+4×6 81÷9+2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白板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对于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五、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连线题练习(课件出示)看大家这样努力,小动物们也着急了,它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对于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二)教师给出数字,学生编出含有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试题。
1.刚才咱们同学对于运算顺序掌握得较好,有没有信心挑战更难一点的题。教师出示8、6、2三个数字,组成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题。
2.编题有特点的,白板展示或者投影展示。教师依据展示,及时奖励。
(三)自主编题,巧算24。
1.好的东西要学会分享,你们能不能把得到的奖励,分享给大家,把苹果贴到黑板上。老师看了一下,贴的有点乱啊,能不能分成四组。
学生迅速动作,分成了3、6、7、8;1、2、7、9;2、2、4、5这样的四组,教师提要求。从下面的三组数字中选择一组数字,这一组数字的顺序可以调换顺序,并运用加、减、乘、除符号,使运算的结果等于24?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算法。展示。
3.教师介绍“巧算24”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