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原卷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商业中心已成为目前城市居民综合性消费游憩的重要场所,其配有购物中心、百货店及品牌专卖店等多元商业业态,可同时满足居民的购物、餐饮、消费娱乐等商业需求。为增强商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商业空间布局,上海制定并发布《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15个市级商业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居民惠顾行为衰减最显著的是( )
A 5 B. 13 C. 14 D. 15
2. 影响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客流量主要因素有( )
①城市环路走向②行政区划边界③商业中心等级④居民闲暇时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上海市级商业中心的分布( )
A. 向郊区扩张,呈多中心化发展 B. 不利于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C. 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重叠 D. 会加剧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
神府煤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沟壑两大地貌类型交错过渡地带,西部为风沙草滩,东部和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神府煤矿是典型的高强度煤炭开发区,目前对该煤矿区采取保水开采(确立地下水位控制的阈值,减轻覆岩损伤的采矿技术)的方式采煤。下图示意神府煤矿开采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神府煤矿区西部未实施大面积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引发土地荒漠化 B. 距离核心矿区远,煤炭运输不方便
C. 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引发矿难事故 D. 煤层含杂质较多,开发经济效益低
5. 对该煤矿区实施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 避免产生扬尘 B. 减少洗煤用水 C. 防止地面坍塌 D. 保护地表植被
6. 为减轻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实施复垦,恢复地表植被 B. 跨流域调水,回灌采空区
C. 封闭开采区,使其自然修复 D. 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
晴空回波通常是雨后天晴时地表水汽蒸发,使空气湿度增加,悬浮于近地面的大量水珠对电磁波产生反射形成的。下图示意2017~2019年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高度与地面气温对比逐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11~13时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与下列大气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大气逆辐射强 B. 近地面风力强 C. 大气对流旺盛 D. 大气逆温显著
8. 正常年份,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最大值可能出现在( )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呵叻高原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其南、西、东北三面分别被北柬埔寨、南乌江和湄公河断裂带控制,构成一个独特的、长期较稳定的、持续下降的凹陷。高原中部的普潘隆起将高原分为2个盆地,北面为沙空那空盆地,南面为呵叻盆地。下图为呵叻高原含盐岩系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两盆地中,石盐岩的物源主要来自( )
A. 河流沉积物 B. 岩层中矿物 C. 岩层风化物 D. 浓缩的海水
10. 与沙空那空盆地相比,阿叻盆地( )
A. 岩层年龄更老 B. 下陷深度较浅 C. 沉积物分布更厚 D. 受地质作用力影响较小
11. 普潘隆起顶部无灰白色中粒砂岩的原因是( )
A. 地壳隆起,顶部受外力侵蚀严重 B. 岩浆侵入,岩层变质形成新岩层
C. 岩层受挤压,形成断层,发生位移 D. 河流断流,河流挟带沉积物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小题,共160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代夫由26组珊瑚环礁及1192个小岛组成,岛礁海拔1'2m。早期航海都要经过该国,现代船队已很少再途经马尔代夫。岛内因陆路交通建设成本高,海运是各岛屿间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马尔代夫国土组成。
(1)指出马尔代夫国土组成特点
(2)分析马尔代夫所处的位置对早期航海业的影响。
(3)概括现代航船很少途经马尔代夫的原因。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某科考队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队员们爬到沙山高处,看到小溪上游被180米长的黄沙阻断,上游方向则变成了一汪碧绿的深潭,深潭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夹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花岗岩岩体之间这一狭长幽深的潭水即是“大漠天池”。天池全长300米,宽60米,最大水深近10米,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1365米,与紧邻其下的湿地间有15米的高差,与附近地势最低的一个盐湖的高差达175米。下图示意大漠天池景观。
(1)简析“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
(2)指出“大漠天池”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大漠天池”能够成为淡水湖泊的原因。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稻喜暖、喜湿,单产高,与其他作物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明清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有关于水稻的记载,下图示意明清时期山西水稻种植变化情况。
(1)说出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的南北差异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2)与明代相比,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试从人口角度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3)有人认为,受气候影响越向北山西稻米的品质越高。请你说明其合理的原因。梅河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商业中心已成为目前城市居民综合性消费游憩的重要场所,其配有购物中心、百货店及品牌专卖店等多元商业业态,可同时满足居民的购物、餐饮、消费娱乐等商业需求。为增强商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商业空间布局,上海制定并发布《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15个市级商业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居民惠顾行为衰减最显著的是( )
A. 5 B. 13 C. 14 D. 15
2. 影响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客流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市环路走向②行政区划边界③商业中心等级④居民闲暇时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上海市级商业中心的分布( )
A. 向郊区扩张,呈多中心化发展 B. 不利于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C. 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重叠 D. 会加剧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居民惠顾行为具有显著的时间分异特征,因而不可忽视闲暇时间对居民惠顾行为的约束作用。与周末相比,工作日的距离衰减系数较大,且商业中心等级越低,居民惠顾行为的衰减性越显著。图中商业中心15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远,受通勤距离的影响,居民惠顾率相比其他商业中心最低,所以商业中心15居民惠顾行为衰减最显著,D对。其他商业中心距市中心均比商业中心15近,A、B、C错。综上,本题选D。
【2题详解】
商业中心的客流量与居民的闲暇时间以及商业中心的服务等级密切相关,居民闲暇时间越多惠顾商业中心的儿率就越高,同时服务等级高的商业中心对顾客的吸引力也更大,③④对;城市环路走向和行政区划边界与市级商业中心客流量无关,①②错。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题详解】
由图可知,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向郊区扩张,呈多中心、网格化发展,A对;商业中心的分布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B、D错;图中各商业中心服务范围没有明显界线,且部分商业中心距离很近,会存在服务范围重叠的现象,C错。综上,本题选A。
【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分布最广,占比最高;工业区一般在城市边缘,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位于市中心,面积小,人流量大,成团状或条带状。
神府煤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沟壑两大地貌类型交错过渡地带,西部为风沙草滩,东部和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神府煤矿是典型的高强度煤炭开发区,目前对该煤矿区采取保水开采(确立地下水位控制的阈值,减轻覆岩损伤的采矿技术)的方式采煤。下图示意神府煤矿开采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神府煤矿区西部未实施大面积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引发土地荒漠化 B. 距离核心矿区远,煤炭运输不方便
C. 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引发矿难事故 D. 煤层含杂质较多,开发经济效益低
5. 对该煤矿区实施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 避免产生扬尘 B. 减少洗煤用水 C. 防止地面坍塌 D. 保护地表植被
6. 为减轻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实施复垦,恢复地表植被 B. 跨流域调水,回灌采空区
C. 封闭开采区,使其自然修复 D. 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
【答案】4. A 5. C 6.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神府煤矿区西部为风沙草滩,且临近毛乌素沙地,为避免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而引发土地荒漠化,A对,西部紧邻中部高强度开发区和西北部极高强度开发区,B错;地质结构不稳定和煤层含杂质较多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错。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材料“高强度煤炭开发区采取保水开采即确立地下水位控制的阈值,减轻覆岩损伤的采矿技术”可知,避免产生扬尘、减少洗煤用水与“减轻覆岩损伤”无关,A、B错,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破坏严重,采取保水开采技术,能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状况,从而起到防止地面发生坍塌的作用,C对,D错。故选C。
【6题详解】
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剥离地表土,对采矿区实施复垦,并恢复地表植被,对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A对:神府煤矿区水资源短缺,难以实施跨流域调水,B错;采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其自然修复,效果不明显,C错;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不符合矿区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故选A。
【点睛】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且破坏严重;2、土地与地面建筑物塌陷;3、煤矸石露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晴空回波通常是雨后天晴时地表水汽蒸发,使空气湿度增加,悬浮于近地面的大量水珠对电磁波产生反射形成的。下图示意2017~2019年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高度与地面气温对比逐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11~13时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与下列大气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大气逆辐射强 B. 近地面风力强 C. 大气对流旺盛 D. 大气逆温显著
8. 正常年份,北京地区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最大值可能出现在( )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答案】7. C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晴空回波顶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回波顶高度增加,13:00~14:00达到峰值,主要原因是温度增加后,大气对流强度增强,对流高度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晴空回波的成因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气温密切相关,正常年份,7~9月北京地区处于雨带控制期,且气温高,大气中水汽充足,有利于晴空回波顶分布高度达到峰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呵叻高原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其南、西、东北三面分别被北柬埔寨、南乌江和湄公河断裂带控制,构成一个独特的、长期较稳定的、持续下降的凹陷。高原中部的普潘隆起将高原分为2个盆地,北面为沙空那空盆地,南面为呵叻盆地。下图为呵叻高原含盐岩系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两盆地中,石盐岩的物源主要来自( )
A. 河流沉积物 B. 岩层中矿物 C. 岩层风化物 D. 浓缩的海水
10. 与沙空那空盆地相比,阿叻盆地( )
A. 岩层年龄更老 B. 下陷深度较浅 C. 沉积物分布更厚 D. 受地质作用力影响较小
11. 普潘隆起顶部无灰白色中粒砂岩的原因是( )
A. 地壳隆起,顶部受外力侵蚀严重 B. 岩浆侵入,岩层变质形成新岩层
C. 岩层受挤压,形成断层,发生位移 D. 河流断流,河流挟带沉积物减少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呵叻高原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在高原的南北部由于长期较稳定的、持续下降的凹陷,导致两侧海水入侵沙空那空盆地和呵叻盆地,后期由于高原的隆起,在陆相环境下海水蒸发浓缩成为石盐岩的物源的主要来源,D正确。由图可知,石盐岩、钾镁盐上层不存在含盐较高岩层及风化物和河流沉积物,ABC错。所以本题选D。
【10题详解】
由呵叻高原含盐岩系剖面图可知,沙空那空盆地和呵叻盆地最底部地层同为第四系砾砂、黏土层,岩层年龄相同,A错;由图可知,阿叻盆地下陷深度更大,所以接受的沉积物更多,沉积物分布更厚,B错,C正确;与沙空那空盆地相比,阿叻盆地下降的凹陷幅度大,所以受地质作用力影响较大,D错。故本题选C。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普潘隆起地带岩层向上弯曲,地势较高,岩层顶部的灰白色中粒砂岩由于受张裂作用,结构疏松,易被外力风化、侵蚀,A正确;图中不存在岩浆侵入现象,B错;图中普潘隆起部位,没有岩层错位形成的断层,C错;普潘隆起地带由于地势高于两侧,流水的侵蚀显著,顶部无灰白色中粒砂岩与河流挟带沉积物的多少无关,D错。故本题选A。
【点睛】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褶皱。研究褶皱,不仅在恢复地壳运动方面,在找矿、找油、找气、找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向斜是保护所有沉积矿床的最好构造。背斜,尤其是断背是重要储油构造,油、气都储集到轴部,因为油、气比水轻,被水一挤压,便向顶部集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小题,共160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代夫由26组珊瑚环礁及1192个小岛组成,岛礁海拔1'2m。早期航海都要经过该国,现代船队已很少再途经马尔代夫。岛内因陆路交通建设成本高,海运是各岛屿间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马尔代夫国土组成。
(1)指出马尔代夫国土组成特点。
(2)分析马尔代夫所处的位置对早期航海业的影响。
(3)概括现代航船很少途经马尔代夫的原因。
【答案】(1)由众多岛礁组成;陆城面积小,海洋国土广阔
(2)处于北印度洋的中部.距大陆较远,可为船舶提供补给;环状岛礁可阻挡海面风浪,成为北印度洋航线优良的避风港。
(3)现代船舶载重大吃水深;马尔代夫港口小,水域浅难以停泊大型船舶,马尔代夫农业经济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大型船队的物质需求;现代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大型船舶物质储备充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马尔代为背景材料,涉及马尔代夫国土组成特点、地理位置对早期航海业的影响 、现代航船很少途经马尔代夫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老查学生获取和解速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马尔代夫由26组珊瑚环礁及1192个小岛组成”可知,马尔代夫由众多岛礁组成;陆域面积小;马尔代夫属于群岛国家海洋国土广阔。
小问2详解】
分析马尔代夫位置对早期航海业的影响,要先明确马尔代夫所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的印度洋上,影响的早期航海业,应该是东亚途径印度洋通往非洲、西亚、欧洲的丝绸之路,故对早期航海业的影响是:处在北印度洋中间的位置,是东亚商船通往西亚、非洲、欧洲的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周转中枢。现代船舶很少途径马尔代夫,原因有两个:马尔代夫是个岛国,面积小、人口少,货物吞吐量小;马尔代夫群岛附近岛礁多、暗礁多,现代船舶吨位大,有触礁的危险。马尔代夫地处北印度洋,距离其他陆地较远,航海业兴起较早;扼守世界主要航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船舶都要经过这里,是来往船舶的物质保障站;能为船员提供休养的场所;岛屿多,分布范围广,环状岛礁可阻挡海面风浪,成为北印度洋航线优良的避风港。
【小问3详解】
现代船舶很少途径马尔代夫,原因有两个:马尔代夫是个岛国,面积小、人口少,货物吞吐量小;马尔代夫群岛附近岛礁多、暗礁多,现代船舶吨位大,有触礁的危险。现代的船只体积大,载重量大,吃水深,马尔代夫港口小,水域浅,难以满足现代大型船舶的停靠;现代船只的物资储备充足,不需要到马尔代夫进行补给现代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食物等物资保质期较长;马尔代夫是岛国,农业经济落后,生活物资缺乏,难以满足大型舰队的物资补给。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某科考队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队员们爬到沙山高处,看到小溪上游被180米长的黄沙阻断,上游方向则变成了一汪碧绿的深潭,深潭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夹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花岗岩岩体之间这一狭长幽深的潭水即是“大漠天池”。天池全长300米,宽60米,最大水深近10米,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1365米,与紧邻其下的湿地间有15米的高差,与附近地势最低的一个盐湖的高差达175米。下图示意大漠天池景观。
(1)简析“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
(2)指出“大漠天池”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大漠天池”能够成为淡水湖泊的原因。
【答案】(1)溪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下切形成狭长谷地;受风沙活动影响,沙丘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
(2)补给类型:地下水。理由: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花岗岩岩体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出露;地下水补给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
(3)以地下淡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天池海拔高于其下游湿地,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堰塞体由黄沙组成,渗水性强,利于湖水向下游湿地渗漏,排出盐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地貌形成过程、水源补给、淡水湖成因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深潭位于小溪上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加之有大量岩石裂隙,容易受到流水侵蚀,形成谷地;附近风沙活动强烈,受移动沙丘影响,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小问2详解】
补给类型:地下水。判断理由: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气降水少;花岗岩石壁有大量裂隙,有利于地下水出露地表;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与地下水补给稳定符合。
【小问3详解】
补给天池的水源为地下淡水;天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湖泊有大量的裂隙,黄沙阻断形成堰塞体,裂隙容易发生水的渗漏,黄沙的渗水性较强,有利于盐分物质通过裂隙和黄沙排出湖外。
【点睛】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稻喜暖、喜湿,单产高,与其他作物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明清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有关于水稻的记载,下图示意明清时期山西水稻种植变化情况。
(1)说出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的南北差异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2)与明代相比,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试从人口角度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3)有人认为,受气候影响越向北山西稻米的品质越高。请你说明其合理的原因。
【答案】(1)差异:南多北少。影响因素:热量,降水。
(2)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区明显扩大;清代山西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细作;清代山西人口增多,劳动力丰富,可以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要求。
(3)越向北纬度越高,夏季白昼时间越长,光照充足;越向北,晴天越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有机质积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西明清时期水稻的种植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并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分析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的南北差异,要根据图例在图上找出差异,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等因素说明。根据图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水稻种植地分布是南多北少。根据水稻的习性,影响其分布的原因包括南北热量的差异:南部纬度低,气温高,北部纬度高,气温低;还有降水差异:南部降水多,北部降水少。
【小问2详解】
看图分析,对比明代和清代山西水稻的分布发生的变化,发现清代的水稻种植地增多了,密度增大,范围扩大,东部和西部明显增多,这些变化,一定对应着人口变化。由于人口数量增多,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水稻种植地明显增多,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种植水稻要有丰富的劳动力,种植生产过程复杂,精耕细作等特点,因此到了清代山西人口增加,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来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要求,同时更有利于扩大种植水稻面积。
【小问3详解】
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赞同和不赞同都可以。若赞同,则从水稻生长周期来分析:越向北地区纬度越高,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光照充足,且降水少,晴天多,云层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较低,水稻的生长周期长,更有利于水稻有机物质的积累,故越向北山西稻米的品质越高。若不赞同,则从水稻的水热因素条件分析越向北地区的纬度越高,平均温度较低,水稻喜暖,纬度高则热量不足,在春秋季节容易遭受低温冷冻灾害的影响;水稻喜湿,纬度越高降水越少,降水变率大,无法满足水稻生长,因此会影响到水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