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缙云期末)2021年7月31日,中国运动员卢云秀在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勇夺金牌,如图所示。当她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A. 从上到下依次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整体同时消失 D.整体都不会消失
2.(2021七上·嵊州期末)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C.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3.(2021七上·杭州期中)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4.(2021七上·杭州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5.(2021七上·萧山期中)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6.(2021七上·金华期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天是圆的 B.远去的帆船总是桅杆先消失
C.一直西行的船不能回到原地 D.太空拍摄照片显示地球是球形
7.(2021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选项中,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和进步
8.(2021七上·西湖月考)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核
C.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 “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10.(2020七上·镇海期末)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梨形体”等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C.地球的自身形状是不变的 D.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
11.(2020七上·余杭期末)关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
B.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则为熔融状态
C.“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理位置是在赤道
D.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12.(2020七上·余杭期末)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发生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的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后消失
13.(2021七上·江北期末)下列事件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沧海桑田的变化
B.月食现象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登高望远
14.(2020七上·温州期末)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其中将篮球模拟( )
A.桅杆 B.船身 C.海面 D.码头
15.(2020七上·新昌月考)煮熟的鸡蛋由内到外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熟鸡蛋相似,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结构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普陀期末)小金同学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州的火山岛旅游,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致。请回答:
(1)在火山岛景区遍布着蔚为壮观的石柱,如图甲所示,它们是炽热的岩浆从地面喷出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历史上火山岛曾发生过八次以上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在图乙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
17.(2021七上·杭州期中)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陆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 ④月食时,月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⑤麦哲伦航海
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18.(2021七上·西湖月考)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 、 、 三层。
19.(2020七上·椒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 ;C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
20.(2020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 ;B ;C 。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层中。(填字母)
(3)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21.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 ,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 越广。
离地高度h(米) 1 2 10 20 50 100 1000 5000 10000
可见范围s(千米) 4 5 11 16 25 36 113 252 357
22.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所示意的地球内部圈层:A 、B 、C 。
(2)各圈层厚度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
(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4)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23.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指 半径,字母b为两极半径,a比b长 千米。
(2)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
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24.(2020七上·南浔期末)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 两个圈层最后到达地核。
25.(2020七上·吴兴期末)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0七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图 B 中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2)图 A 中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选填“A”或“B”)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
27.结合“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 ,“ 篮球”相当于 。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28.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 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四、解答题
29.贝贝在海边看航船,他先看到船桅,后见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0.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 、 、 。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 。
(3)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鸡蛋皮对应 ;蛋清对应地球的 层;蛋黄对应地球的 层。
(4)人类是通过 测得地球的内部结构。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
【解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 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过了 2 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解答】A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正确;
B铅笔在篮球和木板只能模拟地球是球体的实验,无法证明地球是球体,说法正确;
C太空拍摄的是地球是球体能证明,正确;
D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能说明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解答】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地球仪只是模型,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可证明,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照片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盖天说”一“浑天说”一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一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一20世纪,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并拍摄地球的照片等一系列的过程后,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够最科学且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直到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解答】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应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故A说法错误;
B、地球仪是地球的理想化模型,故B说法错误;
C、哥伦布未完成环球旅行,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故C说法错误;
D、 理论上如果是平的就可以看到无穷远处,因为直线外一点可以与直线上任一点联成直线。而站的高,看的远却说明站的越高与地球某点相切处越远,因为最远处与视线垂直的直线与视线以及站立所处的直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无数个三角形告诉我们,相切点与站立点是两个角,而另一交叉点基本指向球心,地球表面是个圆弧,所以地球是圆的。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D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形状,即地球的外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
【解答】 A.天圆地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错误;
B.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故B错误;
C.一直西行的船又回到了原地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C错误;
D.太空拍摄照片显示地球是球形,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地球形状,即地球的外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解答】麦哲伦环球航行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20日-1522年9月6日期间率领的探险船队完成的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该航行历时1082天,航线全长60440公里,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解答】ACD是用模型模拟研究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行为,而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它是真实的地球的形状,用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解答】A、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中间略鼓的球体;故A正确;
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故B错误;
C、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故C错误;
D、地球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探索精神,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积极进取,探求新知的精神,科学是不断更新、发展的。
【解答】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梨形体”等阶段,说明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但是地球的自身形状是不变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解答】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旋转椭球,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很多,比如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解答】A、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A不符合题意;
B、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后消失,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B不符合题意;
C、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影在月面上,月面的地球阴影为圆弧,是地球的影子,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C不符合题意;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后消失,是模拟地球是个球体,但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
故月食现象、 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登高望远 都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沧海桑田的变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方法,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是探究地球是个球体设计的实验。
【解答】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这一现象活动中“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篮球”相当于海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与物质组成的有关内容。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煮熟的鸡蛋由内到外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熟鸡蛋相似,因此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结构是地核、地幔、地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1)凝固
(2)②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固变气为升华,固体变液体为熔化,气变固体为凝华,气变液体为液化,液变气为汽化,液体变固体为凝固;
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解答】(1)岩浆为液体喷出地表后为岩石,故从液体变固体,凝固;
(2)①为地壳,②地幔,③是地核。
故答案为:(1)凝固;(2)②。
17.【答案】②③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 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 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解答】利用篮球实验可以证明远离海岸的帆船 ,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日食的形成是日-月-地,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面,其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将太阳挡住了光线,从而地球上人看到了圆弧形,这只能证明月球是球体;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上事物常见的模型。它是根据对地球的认识才制作出来的,而不是根据地球仪推出地球的形状,故不正确;月食的形成是,日-地-月,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月球的光线,造成了月食,所以圆弧形是地球的影子,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航海环绕地球一周,回到起点,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卫星在太空中拍的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故正确。
故答案为: ②③ 。
18.【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解答】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故答案为:地壳;地幔;地核
19.【答案】(1)地壳;地核
(2)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以下的部分。
【解答】(1)由图可知,圈层A为地壳;C为地核;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所以填B。
故答案为:(1)地壳;地核 (2)B
20.【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B
(3)A;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我们地球内部圈层从内到外排列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解答】(1)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B层——地幔层中。
(3)岩石圈包括字母A所示的圈层和字母B所示圈层顶部。
故答案为:(1)地壳;地幔;地核
21.【答案】球体;可见范围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出可见范围与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的关系。
【解答】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可见范围越广。
故答案为:球体;可见范围
22.【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ABC
(3)B
(4)A;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圈。岩石圈可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
【解答】(1)A、B、C所示意的地球内部圈层:A地壳、B地幔、C地核。
(2)各圈层厚度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ABC。
(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B地幔所示圈层顶部。
(4)岩石圈包括字母A所示圈层和字母B所示圈层顶部。
故答案为:(1)地壳;地幔;地核(2)ABC(3)B(4)A;B
23.【答案】(1)赤道;21
(2)两极;赤道;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解答】(1)图中字母a是指赤道半径,字母b为两极半径,a比b长21千米。
(2)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
故答案为:(1)赤道;21(2)两极;赤道;D
24.【答案】地壳、地幔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我们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因此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地壳、地幔两个圈层最后到达地核。
故答案为:地壳;地幔
25.【答案】(1)BAC
(2)B;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答】(1)从地球的认知过程可知正确的排序为:B:天圆地方→A:麦哲伦航行→C:卫星照片。
(2)A: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同时期的人由于认知的不同,无法认识地球的全貌。故A错误;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故B正确
C: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或者工具了解地球的全貌。故C正确;
D:人类都地球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航行→卫星照片。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数个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AC;(2)B、C
26.【答案】(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
(3)A;球面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运动到平面上得物体,根据视觉原理,物体越远感觉越小,但是都能看得到原来得样子,运动到球体上面的物体不一样,越远看见得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见。
【解答】 (1) 粉笔在水平表面上由近及远处移动时,越远越小,始终能看到全貌;
(2) 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到远移动时,看到的现象是粉笔下端慢慢消失,粉笔越来越小,最后看不见;
(3)在大洋上航行得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是一样的原理,说明大洋面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3) A ;球面。
27.【答案】(1)不会;会
(2)船身;桅杆;海面
(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运动在平面上的物体,根据视觉原理,物体越远感觉越小,但都能看到原貌;运动在球面上的物体却不同,越远所能看见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见。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越远越小,最后会全看不见。
【解答】(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会发生变化。
(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 篮球”相当于海面。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故答案为:(1)不会;会(2)船身; 桅杆;海面(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28.【答案】(1)球
(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麦哲伦的航海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现代科技用卫生拍摄的地球照片也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球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从地图可以发现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观察、思考、探索,实践,搜集证据,付出许多艰辛,依然不放弃对科学的探索,才符合科学探索精神。
故答案为:(1)球(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29.【答案】解: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解答】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0.【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
(3)地壳;地幔;地核
(4)地震波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幔平均深度在2900多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深度在2900千米到地心6300千米处,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1)大陆地壳平均深度到地下33千米处,地幔平均深度到地下2900千米处,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平均深度从2900千米到6300千米处,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由里到外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地壳。
(3)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鸡蛋皮就相当于地壳层,蛋清就相当有地球的地幔层;蛋黄就相当于地球的地核层。
(4)人类是通过地震波测得地球的内部结构。
故答案为:
(1)地壳、 地幔 、地核;(2)地壳;(3)地壳、 地幔 、地核;(4)地震波。
31.【答案】(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此题是对读图识图能力的综合考查。地球的大小可用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等几个数字来说明,并由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差别可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故答案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缙云期末)2021年7月31日,中国运动员卢云秀在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勇夺金牌,如图所示。当她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A. 从上到下依次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整体同时消失 D.整体都不会消失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
【解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 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选B。
2.(2021七上·嵊州期末)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C.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过了 2 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解答】A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正确;
B铅笔在篮球和木板只能模拟地球是球体的实验,无法证明地球是球体,说法正确;
C太空拍摄的是地球是球体能证明,正确;
D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能说明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B。
3.(2021七上·杭州期中)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解答】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地球仪只是模型,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可证明,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D
4.(2021七上·杭州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照片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盖天说”一“浑天说”一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一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一20世纪,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并拍摄地球的照片等一系列的过程后,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5.(2021七上·萧山期中)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够最科学且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直到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解答】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应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故A说法错误;
B、地球仪是地球的理想化模型,故B说法错误;
C、哥伦布未完成环球旅行,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故C说法错误;
D、 理论上如果是平的就可以看到无穷远处,因为直线外一点可以与直线上任一点联成直线。而站的高,看的远却说明站的越高与地球某点相切处越远,因为最远处与视线垂直的直线与视线以及站立所处的直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无数个三角形告诉我们,相切点与站立点是两个角,而另一交叉点基本指向球心,地球表面是个圆弧,所以地球是圆的。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D
6.(2021七上·金华期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天是圆的 B.远去的帆船总是桅杆先消失
C.一直西行的船不能回到原地 D.太空拍摄照片显示地球是球形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形状,即地球的外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
【解答】 A.天圆地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错误;
B.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故B错误;
C.一直西行的船又回到了原地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C错误;
D.太空拍摄照片显示地球是球形,故D正确。
故选D。
7.(2021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选项中,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和进步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地球形状,即地球的外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解答】麦哲伦环球航行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20日-1522年9月6日期间率领的探险船队完成的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该航行历时1082天,航线全长60440公里,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
故选A。
8.(2021七上·西湖月考)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解答】ACD是用模型模拟研究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行为,而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它是真实的地球的形状,用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核
C.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 “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解答】A、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中间略鼓的球体;故A正确;
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故B错误;
C、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故C错误;
D、地球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0七上·镇海期末)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梨形体”等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C.地球的自身形状是不变的 D.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探索精神,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积极进取,探求新知的精神,科学是不断更新、发展的。
【解答】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梨形体”等阶段,说明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但是地球的自身形状是不变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0七上·余杭期末)关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
B.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则为熔融状态
C.“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理位置是在赤道
D.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解答】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旋转椭球,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0七上·余杭期末)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发生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的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后消失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很多,比如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解答】A、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A不符合题意;
B、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后消失,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B不符合题意;
C、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影在月面上,月面的地球阴影为圆弧,是地球的影子,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C不符合题意;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后消失,是模拟地球是个球体,但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1七上·江北期末)下列事件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沧海桑田的变化
B.月食现象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登高望远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
故月食现象、 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登高望远 都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沧海桑田的变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选A。
14.(2020七上·温州期末)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其中将篮球模拟( )
A.桅杆 B.船身 C.海面 D.码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方法,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是探究地球是个球体设计的实验。
【解答】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这一现象活动中“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篮球”相当于海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0七上·新昌月考)煮熟的鸡蛋由内到外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熟鸡蛋相似,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结构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与物质组成的有关内容。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煮熟的鸡蛋由内到外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熟鸡蛋相似,因此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的地球内部结构是地核、地幔、地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普陀期末)小金同学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州的火山岛旅游,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致。请回答:
(1)在火山岛景区遍布着蔚为壮观的石柱,如图甲所示,它们是炽热的岩浆从地面喷出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历史上火山岛曾发生过八次以上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在图乙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
【答案】(1)凝固
(2)②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固变气为升华,固体变液体为熔化,气变固体为凝华,气变液体为液化,液变气为汽化,液体变固体为凝固;
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解答】(1)岩浆为液体喷出地表后为岩石,故从液体变固体,凝固;
(2)①为地壳,②地幔,③是地核。
故答案为:(1)凝固;(2)②。
17.(2021七上·杭州期中)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陆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 ④月食时,月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⑤麦哲伦航海
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答案】②③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 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 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解答】利用篮球实验可以证明远离海岸的帆船 ,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日食的形成是日-月-地,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面,其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将太阳挡住了光线,从而地球上人看到了圆弧形,这只能证明月球是球体;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上事物常见的模型。它是根据对地球的认识才制作出来的,而不是根据地球仪推出地球的形状,故不正确;月食的形成是,日-地-月,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月球的光线,造成了月食,所以圆弧形是地球的影子,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航海环绕地球一周,回到起点,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卫星在太空中拍的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故正确。
故答案为: ②③ 。
18.(2021七上·西湖月考)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 、 、 三层。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解答】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故答案为:地壳;地幔;地核
19.(2020七上·椒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 ;C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
【答案】(1)地壳;地核
(2)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以下的部分。
【解答】(1)由图可知,圈层A为地壳;C为地核;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所以填B。
故答案为:(1)地壳;地核 (2)B
20.(2020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 ;B ;C 。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层中。(填字母)
(3)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B
(3)A;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我们地球内部圈层从内到外排列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解答】(1)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B层——地幔层中。
(3)岩石圈包括字母A所示的圈层和字母B所示圈层顶部。
故答案为:(1)地壳;地幔;地核
21.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 ,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 越广。
离地高度h(米) 1 2 10 20 50 100 1000 5000 10000
可见范围s(千米) 4 5 11 16 25 36 113 252 357
【答案】球体;可见范围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出可见范围与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的关系。
【解答】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可见范围越广。
故答案为:球体;可见范围
22.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所示意的地球内部圈层:A 、B 、C 。
(2)各圈层厚度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
(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4)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ABC
(3)B
(4)A;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圈。岩石圈可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
【解答】(1)A、B、C所示意的地球内部圈层:A地壳、B地幔、C地核。
(2)各圈层厚度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ABC。
(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B地幔所示圈层顶部。
(4)岩石圈包括字母A所示圈层和字母B所示圈层顶部。
故答案为:(1)地壳;地幔;地核(2)ABC(3)B(4)A;B
23.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指 半径,字母b为两极半径,a比b长 千米。
(2)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
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答案】(1)赤道;21
(2)两极;赤道;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解答】(1)图中字母a是指赤道半径,字母b为两极半径,a比b长21千米。
(2)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
故答案为:(1)赤道;21(2)两极;赤道;D
24.(2020七上·南浔期末)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 两个圈层最后到达地核。
【答案】地壳、地幔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我们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因此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地壳、地幔两个圈层最后到达地核。
故答案为:地壳;地幔
25.(2020七上·吴兴期末)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答案】(1)BAC
(2)B;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答】(1)从地球的认知过程可知正确的排序为:B:天圆地方→A:麦哲伦航行→C:卫星照片。
(2)A: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同时期的人由于认知的不同,无法认识地球的全貌。故A错误;
B: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故B正确
C: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或者工具了解地球的全貌。故C正确;
D:人类都地球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航行→卫星照片。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数个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AC;(2)B、C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0七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图 B 中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2)图 A 中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选填“A”或“B”)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
【答案】(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
(3)A;球面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运动到平面上得物体,根据视觉原理,物体越远感觉越小,但是都能看得到原来得样子,运动到球体上面的物体不一样,越远看见得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见。
【解答】 (1) 粉笔在水平表面上由近及远处移动时,越远越小,始终能看到全貌;
(2) 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到远移动时,看到的现象是粉笔下端慢慢消失,粉笔越来越小,最后看不见;
(3)在大洋上航行得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是一样的原理,说明大洋面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3) A ;球面。
27.结合“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 ,“ 篮球”相当于 。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答案】(1)不会;会
(2)船身;桅杆;海面
(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运动在平面上的物体,根据视觉原理,物体越远感觉越小,但都能看到原貌;运动在球面上的物体却不同,越远所能看见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见。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越远越小,最后会全看不见。
【解答】(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会发生变化。
(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 篮球”相当于海面。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故答案为:(1)不会;会(2)船身; 桅杆;海面(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
28.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洋、 洋、 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 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答案】(1)球
(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麦哲伦的航海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现代科技用卫生拍摄的地球照片也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球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从地图可以发现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观察、思考、探索,实践,搜集证据,付出许多艰辛,依然不放弃对科学的探索,才符合科学探索精神。
故答案为:(1)球(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四、解答题
29.贝贝在海边看航船,他先看到船桅,后见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解: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解答】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0.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 、 、 。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 。
(3)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鸡蛋皮对应 ;蛋清对应地球的 层;蛋黄对应地球的 层。
(4)人类是通过 测得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
(3)地壳;地幔;地核
(4)地震波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幔平均深度在2900多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深度在2900千米到地心6300千米处,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解答】(1)大陆地壳平均深度到地下33千米处,地幔平均深度到地下2900千米处,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平均深度从2900千米到6300千米处,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由里到外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地壳。
(3)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鸡蛋皮就相当于地壳层,蛋清就相当有地球的地幔层;蛋黄就相当于地球的地核层。
(4)人类是通过地震波测得地球的内部结构。
故答案为:
(1)地壳、 地幔 、地核;(2)地壳;(3)地壳、 地幔 、地核;(4)地震波。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答案】(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此题是对读图识图能力的综合考查。地球的大小可用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等几个数字来说明,并由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差别可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故答案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