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5泥石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滨江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在面对危险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地震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②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③地震时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④泥石流时,设法从房屋跑出并顺沟往上游逃生。
A. 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1七上·天台期末)在下暴雨时,山区容易引发小流域泥石流。当泥石流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B.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C.不要向沟谷两边的山坡上逃生
D.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3.(2021七上·萧山月考)小畅在图中甲地遇上了泥石流,则他选择的最佳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1七上·西湖月考)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5.(2020七上·吴兴期末)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B.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0
C.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6.(2020七上·余杭期末)面对自然灾害我们需要懂得自救避险的知识,下列有关地震或泥石流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B.发生地震时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发生泥石流时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逃生
D.发生泥石流时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快速跑动避险
7.(2021七上·江干期末)下列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因素与其关联性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1七上·江干期末)当遇到灾害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泥石流时,应设法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遇到地震时,处在高楼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野外被蛇咬伤,应立即脱离,预防再次被咬,并及时就医
D.若被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9.(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今年9月云南怒江持续降雨,引发多地泥石流灾害。有关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坦开阔地带容易引发泥石流
B.发生泥石流时要赶快横渡逃离
C.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D.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0.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顺着泥石流方向快速逃跑 B.快速爬到沟中的树上躲避
C.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 D.在沟中躲藏到巨石的后方
11.在我国下列四省(自治区)中,泥石流潜在威胁相对较小的是( )。
A.四川 B.甘肃 C.西藏 D.浙江
1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下列方法不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危害的是( ) 。
A.大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B.优先抢救贵重物品、保护生命财产
C.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
D.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13.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
C.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14.下列自然灾害中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 ——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地震——山崩——泥石流
D.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15.下图为“某地地质灾害频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地理特征的叙述有:①地形陡峭;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则该地的地理特征可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措施: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其中能够用于该地防御“滑坡”和“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6.泥石流暴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右图为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径,其中正确的有 。泥石流来袭造成的危害有 (至少填两项)。
17.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 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③ 。
18.如图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 。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 ,影响这一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有 。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 。
19.(2019七上·温州期末)2019年 10 月 27 日新疆喀什县发生 5.0 级地震。
(1)地震发生在 交界处。
(2)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没有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 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3)地震容易造成周边山坡沟谷中的地表岩石松动,有大量松散碎屑物,如果此时由于 ,将会造成另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
20.(2019七上·新昌期末)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在这次地震之前的61秒内,四川成都、德阳、资阳等地已经陆续收到了通过广播电视机构和各种终端设备发出的提前预警,减少了大量伤亡。
(1)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2)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位于 (选填“低”、“中”或“高“)纬度。
(3)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迅速跑到教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边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立即从窗户跳楼生
(4)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 。
21.(2019七上·越城期末) 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 ③开矿、采石 ④强降水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
(5)由此可见,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2.(2019七上·秀洲期末)
(1)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图泥石流来袭时选择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
(2)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 三类。下图是一块花岗岩标本,此岩石属于这三类中的 。
23.(2019七上·吴兴期末)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 (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
25.泥石流引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会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 土层。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七上·临海期末)如图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水,泥沙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选填“地震”、“泥石流”或“台风”)。
(2)遇到该地质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3)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等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该地质灾害可采用的措施是 。
27.(2020七上·嘉兴期末)某兴趣小组用松散泥土堆制成一个山谷模型,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 实验过程 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一 用较小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少
二 用较大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多
三 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 较少
(1)实验中是通过 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
(2)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西南山区,每年夏季都是泥石流多发季节,根据本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 。
28.阅读材料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6月28日6时,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毫米,导致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范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和 。
(2)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29.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陡峭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0.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率的人类活动是( )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缓坡上修筑梯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B.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C.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D.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
四、解答题
31.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集中在第一级阶梯上,以 、 、
、 四省区最为明显。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
B.多暴雨,降水量较多
C.地质基础不稳定,多断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3)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等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32.(2018七上·嘉兴期中)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陡峭;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3.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泥石流等预防措施以及逃生措施分析解答。
【解答】①地震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正确。
②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发生地震时,不能坐电梯,错误。
③地震时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正确。
④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错误。
①③正确。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该做法正确;
B.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该做法正确;
C.泥石流一般顺着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泥石流来袭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往上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该做法正确;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解答】当甲地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地方往上爬,图中只有①③两条大致垂直,但是③路线和500米等高线的距离要大于①,要经过低点,可能会遇上泥石流,相比较①路线更有利于逃离危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 【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1.自然原因;2.不合理开挖;3.弃土弃渣采石;4.滥伐乱垦等。
【解答】A、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常掩埋农田、中断交通、摧毁村寨、城镇、工厂、矿山以及水利 设施等,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B不符合题意;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把游客掩埋,C符合题意;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植物的减少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地震时,容易发生建筑倒塌,因此要远离建筑物;故A错误;
B、实验发生严重火灾时,已经超出我们的处理范围,因此要及时撤离,并拨打119;故B错误;
C、发生泥石流时,要往沟谷的两侧或高处逃生;故C错误;
D、被火焰烧伤或烫伤时,为了减轻伤害,要及时用大量冷水冲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因此泥石流发生在山谷位置,因此当发生泥石流时,发生泥石流时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逃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坡度越陡,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大,故A错误。
B.土壤含水量越多,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大,故B错误。
C.地面风化程度越明显,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大,故C错误。
D.植被覆盖率越高,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在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大。
(2)发生地震时,应迅速到空旷、安全的地方躲避,处在高楼的人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3)被毒蛇咬伤后,应在近心端离伤口的2~10厘米处用布条等扎紧,然后将伤口割开排出毒液,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并及时送医院。
(4)根据轻微烧伤或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A正确。
B.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B错误。
C.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脱离,预防再次被咬。为防止毒液扩散,尽可能在伤口的近心端,用带、绳、手帕或止血带结扎,C正确。
D.轻微烧伤或烫伤时,可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重度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后要立即送医院处理,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平坦开阔地带不容易引发泥石流,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发生泥石流时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泥石流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不具周期性,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应当做的自我保护措施。
【解答】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千万不要往山下跑 ,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解答】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而四川、甘肃、西藏具有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浙江不具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减少泥石流发生或危害的措施。
【解答】大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都能够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但是优先抢救贵重物品、保护生命财产会拖延远离泥石流灾区的时间,因此不能减少泥石流的危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应当躲在小空间里,比如坚固的家具下,远离滚石,火山喷发时,喷发出的气体很多吸入人体后,对身体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紧闭窗户。
【解答】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发生的起因。
【解答】由地震可能导致山崩的发生,由山崩可能诱发泥石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1)C
(2)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解答】(1)图中泥石流的次数很多,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为:①地形陡峭;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C符合题意。
(2)防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但是修建水利工程会加剧滑坡泥石流,清除河道淤泥会加强泄洪能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
16.【答案】突发性;历时短;AC;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若泥石流一旦来临,泥石流跑得快,人应当更加加快速度,否则你就可能和泥石流一起去旅游了,那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解答】泥石流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右图为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径,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因此其中正确的有AC。泥石流来袭造成的危害有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故答案为:突发性;历时短;AC;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17.【答案】暴雨;大量泥沙及石块;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
【解答】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③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故答案为:暴雨;大量泥沙及石块;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18.【答案】(1)沉积有泥沙
(2)泥石流;具有坡度的地形、松散的土层结构和暴雨袭击
(3)少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发生的特点。
【解答】(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
(2)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泥石流的现象。甶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陡峭的山区地形、暴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 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
故答案为:(1)沉积有泥沙(2)泥石流;具有坡度的地形、松散的土层结构和暴雨袭击(3)少
19.【答案】(1)板块
(2)C
(3)暴雨(或持续降雨)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1)、地震发生在 板块 交界处。
(2)、在地震中,不宜采取的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会消耗体力,不宜救援。
(3)、地震容易造成周边山坡沟谷中的地表岩石松动,有大量松散碎屑物,如果此时由于 暴雨(或持续降雨)将会造成另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
20.【答案】(1)印度洋
(2)低
(3)B
(4)泥石流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如下:
(2)低纬度是0° ~ 30° ;中纬度是30° ~ 60° 高纬度是60° ~ 90°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4)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 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属于低纬度。
(3) 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B。
(4)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故答案为:(1)印度洋;(2)低;(3)B;(4)泥石流
21.【答案】(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①②④
(4)水流减少
(5)植树造林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人类不要乱开矿采石,不要乱砍乱伐,因为这些都是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应当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
【解答】(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由于水的倒入导致泥土疏松,又因为重力的原因,所以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④强降水,地表松散碎屑物多;②为人为原因。
(4) 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水流减少,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水分可以被植物吸收。
(5)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故答案为:(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3)①②④(4)水流减少(2)植树造林
22.【答案】(1)A
(2)变质岩;岩浆岩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解答】(1)遇到泥石流时,其逃生路线是要迅速脱离泥石流地带,所以要向泥石流方向的两侧高地逃离;故A符合;故答案为:A;
(2)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三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图中岩石有着明显的孔洞和矿物质颗粒,属于岩浆岩;故答案为:变质岩;岩浆岩;
故答案为:(1)A;(2)变质岩;岩浆岩。
23.【答案】(1)内力;ABC
(2)C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
A、喜玛拉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地壳的抬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故A正确;
B、华山的弯曲、断裂的岩层,是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正确;
C、火山的喷发是内力作用的;故C正确;
D、山洪泥石流的发生,是外力作用导致的;故D错误;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较大,土质疏松加上连日的强降水;而植被茂盛的地区则较难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内力;ABC;(2)C。
24.【答案】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开矿、工程建设等;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解答】】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故答案为: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25.【答案】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水源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
【解答】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侯、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其中山区和上坡土层松散属于地貌原因,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和积雪熔化属于气候原因,地震属于地质原因,开荒毁林和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属于人为原因。
故答案为: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26.【答案】(1)泥石流
(2)c
(3)植树造林(或种植草皮等合理均可)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发生的特点。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解答】(1)此实验模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千万不要往山下跑,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做法正确的是c。
(3)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等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该地质灾害可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27.【答案】(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2)夏季雨水多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本实验是通过一个现象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在这里就是看底部泥沙的堆积量。
(2)从实验可以看出,水流大,底部堆积的泥沙就多,那么夏季比其他季节多泥石流就是因为夏季的雨水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2)夏季雨水多
28.【答案】(1)地形;物源;水源
(2)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 石流也经常发生。归纳起来就是 地形,水源,物源。
2.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 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 发区。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 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解答】1.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再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应该是地形,水源,物源。
2.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具体是: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故答案为:1.地形,水源,物源;2、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29.【答案】(1)C
(2)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点拨:本题运用图文分析思想。该地区滑坡、泥石流频发且集中在夏季,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推测可知,该地区具有陡峭的地形、地表松散碎屑物多,以及夏季降水集中的特点。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等措施有利于固定地表的松散碎屑物,有利于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解答】(1)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年7月该地,滑坡,泥石流频发。而泥石流频发的条件为: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本题选C。
(2)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 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 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 低危害程度。故本题选D。
30.【答案】(1)C
(2)D
(3)B
(4)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抓住图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季节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影响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故①④符合题意,选C。
(2)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故①③符合题意,选D。
(3)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缓坡上修筑梯田 ;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这3种做法都能够有利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会增加滑坡灾害频率。故选:B
(4)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不容易预防,A说法错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B 说法错误。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C说法错误。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所以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D说法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C;(2)D;(3)B;(4)D
31.【答案】(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2)B
(3)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原因。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应向沿着垂直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解答】(1)从
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地区,涉及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由平原向山区过渡的地带,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故B正确。
(3)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2)B;(3)A。
32.【答案】(1)D
(2)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解答】(1)由图可知,该地区在6-8月份时,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发生的较多,说明该区域地形陡峭,全年降水不均匀,6-8月份降水量较大,且植被覆盖较低,松散的碎屑物物多;故D符合;
(2)泥石流主要是植被覆盖率低,且地形陡峭,加上降水不均匀导致,所以防御泥石流和滑坡的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即可;故D符合;
故答案为:(1)D;(2)D。
33.【答案】(1)解: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较为活跃,且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降水较为集中,而不是雨季时降水较少,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答案为: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植被能够涵养水源,固定土壤,而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植被后导致泥石流较易发生;故答案为: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都造成较大的环境代价,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地址灾害更易发生;故答案为: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故答案为:(1)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2)泥石流;(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5泥石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滨江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在面对危险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地震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②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③地震时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④泥石流时,设法从房屋跑出并顺沟往上游逃生。
A. 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泥石流等预防措施以及逃生措施分析解答。
【解答】①地震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正确。
②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发生地震时,不能坐电梯,错误。
③地震时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正确。
④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错误。
①③正确。
故选A。
2.(2021七上·天台期末)在下暴雨时,山区容易引发小流域泥石流。当泥石流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B.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C.不要向沟谷两边的山坡上逃生
D.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该做法正确;
B.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该做法正确;
C.泥石流一般顺着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泥石流来袭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往上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该做法正确;
故选C。
3.(2021七上·萧山月考)小畅在图中甲地遇上了泥石流,则他选择的最佳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解答】当甲地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地方往上爬,图中只有①③两条大致垂直,但是③路线和500米等高线的距离要大于①,要经过低点,可能会遇上泥石流,相比较①路线更有利于逃离危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1七上·西湖月考)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 【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1.自然原因;2.不合理开挖;3.弃土弃渣采石;4.滥伐乱垦等。
【解答】A、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常掩埋农田、中断交通、摧毁村寨、城镇、工厂、矿山以及水利 设施等,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B不符合题意;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把游客掩埋,C符合题意;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植物的减少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0七上·吴兴期末)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B.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0
C.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地震时,容易发生建筑倒塌,因此要远离建筑物;故A错误;
B、实验发生严重火灾时,已经超出我们的处理范围,因此要及时撤离,并拨打119;故B错误;
C、发生泥石流时,要往沟谷的两侧或高处逃生;故C错误;
D、被火焰烧伤或烫伤时,为了减轻伤害,要及时用大量冷水冲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0七上·余杭期末)面对自然灾害我们需要懂得自救避险的知识,下列有关地震或泥石流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B.发生地震时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发生泥石流时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逃生
D.发生泥石流时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快速跑动避险
【答案】C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因此泥石流发生在山谷位置,因此当发生泥石流时,发生泥石流时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逃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1七上·江干期末)下列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因素与其关联性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坡度越陡,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大,故A错误。
B.土壤含水量越多,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大,故B错误。
C.地面风化程度越明显,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大,故C错误。
D.植被覆盖率越高,泥石流发生概率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8.(2021七上·江干期末)当遇到灾害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泥石流时,应设法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遇到地震时,处在高楼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野外被蛇咬伤,应立即脱离,预防再次被咬,并及时就医
D.若被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答案】B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在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大。
(2)发生地震时,应迅速到空旷、安全的地方躲避,处在高楼的人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3)被毒蛇咬伤后,应在近心端离伤口的2~10厘米处用布条等扎紧,然后将伤口割开排出毒液,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并及时送医院。
(4)根据轻微烧伤或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A正确。
B.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B错误。
C.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脱离,预防再次被咬。为防止毒液扩散,尽可能在伤口的近心端,用带、绳、手帕或止血带结扎,C正确。
D.轻微烧伤或烫伤时,可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重度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后要立即送医院处理,D正确。
故选B。
9.(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今年9月云南怒江持续降雨,引发多地泥石流灾害。有关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坦开阔地带容易引发泥石流
B.发生泥石流时要赶快横渡逃离
C.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D.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平坦开阔地带不容易引发泥石流,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发生泥石流时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泥石流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不具周期性,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顺着泥石流方向快速逃跑 B.快速爬到沟中的树上躲避
C.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 D.在沟中躲藏到巨石的后方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应当做的自我保护措施。
【解答】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千万不要往山下跑 ,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在我国下列四省(自治区)中,泥石流潜在威胁相对较小的是( )。
A.四川 B.甘肃 C.西藏 D.浙江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解答】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而四川、甘肃、西藏具有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浙江不具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下列方法不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危害的是( ) 。
A.大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B.优先抢救贵重物品、保护生命财产
C.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
D.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减少泥石流发生或危害的措施。
【解答】大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都能够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但是优先抢救贵重物品、保护生命财产会拖延远离泥石流灾区的时间,因此不能减少泥石流的危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
C.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应当躲在小空间里,比如坚固的家具下,远离滚石,火山喷发时,喷发出的气体很多吸入人体后,对身体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紧闭窗户。
【解答】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下列自然灾害中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 ——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地震——山崩——泥石流
D.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发生的起因。
【解答】由地震可能导致山崩的发生,由山崩可能诱发泥石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下图为“某地地质灾害频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地理特征的叙述有:①地形陡峭;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则该地的地理特征可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措施: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其中能够用于该地防御“滑坡”和“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C
(2)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解答】(1)图中泥石流的次数很多,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为:①地形陡峭;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C符合题意。
(2)防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但是修建水利工程会加剧滑坡泥石流,清除河道淤泥会加强泄洪能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
二、填空题
16.泥石流暴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右图为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径,其中正确的有 。泥石流来袭造成的危害有 (至少填两项)。
【答案】突发性;历时短;AC;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若泥石流一旦来临,泥石流跑得快,人应当更加加快速度,否则你就可能和泥石流一起去旅游了,那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解答】泥石流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右图为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径,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因此其中正确的有AC。泥石流来袭造成的危害有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故答案为:突发性;历时短;AC;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等
17.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 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③ 。
【答案】暴雨;大量泥沙及石块;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
【解答】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③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故答案为:暴雨;大量泥沙及石块;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18.如图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 。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 ,影响这一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有 。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 。
【答案】(1)沉积有泥沙
(2)泥石流;具有坡度的地形、松散的土层结构和暴雨袭击
(3)少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发生的特点。
【解答】(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
(2)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泥石流的现象。甶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陡峭的山区地形、暴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 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
故答案为:(1)沉积有泥沙(2)泥石流;具有坡度的地形、松散的土层结构和暴雨袭击(3)少
19.(2019七上·温州期末)2019年 10 月 27 日新疆喀什县发生 5.0 级地震。
(1)地震发生在 交界处。
(2)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没有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 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3)地震容易造成周边山坡沟谷中的地表岩石松动,有大量松散碎屑物,如果此时由于 ,将会造成另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
【答案】(1)板块
(2)C
(3)暴雨(或持续降雨)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1)、地震发生在 板块 交界处。
(2)、在地震中,不宜采取的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会消耗体力,不宜救援。
(3)、地震容易造成周边山坡沟谷中的地表岩石松动,有大量松散碎屑物,如果此时由于 暴雨(或持续降雨)将会造成另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
20.(2019七上·新昌期末)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在这次地震之前的61秒内,四川成都、德阳、资阳等地已经陆续收到了通过广播电视机构和各种终端设备发出的提前预警,减少了大量伤亡。
(1)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2)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位于 (选填“低”、“中”或“高“)纬度。
(3)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迅速跑到教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边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立即从窗户跳楼生
(4)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 。
【答案】(1)印度洋
(2)低
(3)B
(4)泥石流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如下:
(2)低纬度是0° ~ 30° ;中纬度是30° ~ 60° 高纬度是60° ~ 90°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4)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 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属于低纬度。
(3) 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B。
(4)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故答案为:(1)印度洋;(2)低;(3)B;(4)泥石流
21.(2019七上·越城期末) 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 ③开矿、采石 ④强降水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
(5)由此可见,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①②④
(4)水流减少
(5)植树造林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人类不要乱开矿采石,不要乱砍乱伐,因为这些都是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应当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
【解答】(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由于水的倒入导致泥土疏松,又因为重力的原因,所以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④强降水,地表松散碎屑物多;②为人为原因。
(4) 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水流减少,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水分可以被植物吸收。
(5)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故答案为:(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3)①②④(4)水流减少(2)植树造林
22.(2019七上·秀洲期末)
(1)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图泥石流来袭时选择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
(2)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 三类。下图是一块花岗岩标本,此岩石属于这三类中的 。
【答案】(1)A
(2)变质岩;岩浆岩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解答】(1)遇到泥石流时,其逃生路线是要迅速脱离泥石流地带,所以要向泥石流方向的两侧高地逃离;故A符合;故答案为:A;
(2)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三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图中岩石有着明显的孔洞和矿物质颗粒,属于岩浆岩;故答案为:变质岩;岩浆岩;
故答案为:(1)A;(2)变质岩;岩浆岩。
23.(2019七上·吴兴期末)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 (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内力;ABC
(2)C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
A、喜玛拉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地壳的抬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故A正确;
B、华山的弯曲、断裂的岩层,是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正确;
C、火山的喷发是内力作用的;故C正确;
D、山洪泥石流的发生,是外力作用导致的;故D错误;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较大,土质疏松加上连日的强降水;而植被茂盛的地区则较难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内力;ABC;(2)C。
24.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
【答案】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开矿、工程建设等;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解答】】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故答案为: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25.泥石流引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会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 土层。
【答案】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水源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
【解答】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侯、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其中山区和上坡土层松散属于地貌原因,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和积雪熔化属于气候原因,地震属于地质原因,开荒毁林和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属于人为原因。
故答案为: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七上·临海期末)如图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水,泥沙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选填“地震”、“泥石流”或“台风”)。
(2)遇到该地质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3)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等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该地质灾害可采用的措施是 。
【答案】(1)泥石流
(2)c
(3)植树造林(或种植草皮等合理均可)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发生的特点。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解答】(1)此实验模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千万不要往山下跑,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做法正确的是c。
(3)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等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该地质灾害可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27.(2020七上·嘉兴期末)某兴趣小组用松散泥土堆制成一个山谷模型,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 实验过程 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一 用较小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少
二 用较大的水流洒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 较多
三 在坡面上覆盖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 较少
(1)实验中是通过 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
(2)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西南山区,每年夏季都是泥石流多发季节,根据本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 。
【答案】(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
(2)夏季雨水多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1)本实验是通过一个现象来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在这里就是看底部泥沙的堆积量。
(2)从实验可以看出,水流大,底部堆积的泥沙就多,那么夏季比其他季节多泥石流就是因为夏季的雨水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1)底部堆积的泥沙量(2)夏季雨水多
28.阅读材料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6月28日6时,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毫米,导致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范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和 。
(2)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1)地形;物源;水源
(2)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 石流也经常发生。归纳起来就是 地形,水源,物源。
2.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 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 发区。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 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解答】1.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再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应该是地形,水源,物源。
2.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具体是: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故答案为:1.地形,水源,物源;2、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29.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陡峭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C
(2)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点拨:本题运用图文分析思想。该地区滑坡、泥石流频发且集中在夏季,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推测可知,该地区具有陡峭的地形、地表松散碎屑物多,以及夏季降水集中的特点。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等措施有利于固定地表的松散碎屑物,有利于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解答】(1)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年7月该地,滑坡,泥石流频发。而泥石流频发的条件为: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本题选C。
(2)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 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 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 低危害程度。故本题选D。
30.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率的人类活动是( )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缓坡上修筑梯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B.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C.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D.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
【答案】(1)C
(2)D
(3)B
(4)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抓住图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季节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影响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故①④符合题意,选C。
(2)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故①③符合题意,选D。
(3)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缓坡上修筑梯田 ;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这3种做法都能够有利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会增加滑坡灾害频率。故选:B
(4)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不容易预防,A说法错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B 说法错误。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C说法错误。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所以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D说法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C;(2)D;(3)B;(4)D
四、解答题
31.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集中在第一级阶梯上,以 、 、
、 四省区最为明显。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
B.多暴雨,降水量较多
C.地质基础不稳定,多断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3)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等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答案】(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2)B
(3)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原因。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应向沿着垂直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解答】(1)从
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地区,涉及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由平原向山区过渡的地带,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故B正确。
(3)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2)B;(3)A。
32.(2018七上·嘉兴期中)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陡峭;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D
(2)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解答】(1)由图可知,该地区在6-8月份时,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发生的较多,说明该区域地形陡峭,全年降水不均匀,6-8月份降水量较大,且植被覆盖较低,松散的碎屑物物多;故D符合;
(2)泥石流主要是植被覆盖率低,且地形陡峭,加上降水不均匀导致,所以防御泥石流和滑坡的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即可;故D符合;
故答案为:(1)D;(2)D。
33.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解: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较为活跃,且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降水较为集中,而不是雨季时降水较少,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答案为: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植被能够涵养水源,固定土壤,而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植被后导致泥石流较易发生;故答案为: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都造成较大的环境代价,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地址灾害更易发生;故答案为: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故答案为:(1)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2)泥石流;(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