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3.3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淳安期末)运动员比赛时, 图中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血液循环;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图中甲为大脑,乙为脑干,丙为小脑,丁为脊髓。
【解答】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故选C。
2.(2021八上·淳安期末)小宇养了一条小狗, 取名“小黑”。小宇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 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 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 ,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故选D。
3.(2022八上·衢江期末)截至12月21日,浙江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37亿剂。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刺到手时,手不会缩回,此时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如图 ① 为大脑皮层, ② 为小脑, ③ 为脑干, ④ 为脊髓。
【解答】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但是手不缩回,这是因为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致,选①大脑皮层。
故选A。
4.(2021八上·温州期末)接种新冠疫苗时,某同学感到针刺部位疼痛,但没有将手缩回,这是因为受到大脑控制。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大脑属于模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如图 ① 代表传入神经,②代表神经中枢, ③ 代表传出神经, ④ 代表效应器。
大脑属于神经中枢。
故选B:
5.(2021八上·天台期末)某同学在拔草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后感到疼痛;而在注射新冠疫苗时,能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完成以上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3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5→4→3→2→1
D.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反射弧已破坏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解答】A.图中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A错误。
B.3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一5,C错误。
D. 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受大脑控制,不是因为反射弧已破坏,D错误。
故选B。
6.(2022八上·缙云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正确。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正确。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错误。
故选D。
7.(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③是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神经细胞,②是神经组织,③是脑,④是神经系统。
【解答】A.①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 ②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B正确。
C. ④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
D. ③是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里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D正确。
故选C。
8.(2021八上·嘉兴期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感受器均与神经元紧密相关,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轴突→细胞体→树突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解答】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正确。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正确。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确。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树突→细胞体→轴突,错误。
故选D。
9.(2021八上·拱墅期末)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确。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正确。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正确。
故选C。
10.(2021八上·拱墅期末)下列人和生物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的是( )
A.司机看到红灯就停车
B.人的手碰到高温物体会立即缩回
C.捕蝇草遇苍蝇产生捕食运动
D.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解答】ABC司机看到红灯就停车 , 人的手碰到高温物体会立即缩回 、 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
C捕蝇草遇苍蝇产生捕食运动是植物的应激性。
故选C。
11.(2021八上·兰溪月考)小科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B.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完成松手的活动是需要大脑参与其中
D.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通过神经系统参与完成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解答】】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正确。
BC.完成松手的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B正确,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正确。
故选C。
12.(2021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解答】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选B。
13.(2021八上·乐清期中)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做出一系列判断,甚至可以自己做决定来控制汽车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形了自己的“反射弧”。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执行机械与“传入神经”相连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解答】A、传感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执行机械与“传出神经”相连,D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14.(2021八上·义乌月考)小金无意中被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方向。小金受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的传出神经,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
故选A。
15.(2021八上·萧山月考)图①②③④⑤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
A.神经元 B.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解答】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故不选。
B.神经中枢是一个功能概念,即中枢神经中的某些功能区域的相互间建立了一定联系并协同完成一定神经信号的接收、分析、综合和最终处理结果的外传.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分,色泽灰暗,所以叫灰质.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中枢(nervecenter).如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故不选。
C.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①②④④组成的神经结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的反射弧,故选择.
D.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 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故不选.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 (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 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
时,人的表现是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答案】(1)⑤
(2)传导
(3)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解答】(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骨髓,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为非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⑤。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的功能。
(3)④为传出神经,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故选B。
17.(2021八上·普陀期末)在正常体温之下,如果脑部的血流停止,则脑部的神经细胞会在几分钟之内缺氧而死。若是将体温降低到20℃,脑部的神经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这样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有利于进行脑部手术。准备手术之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如图甲所示。心肺机包含三大部分:“氧合器”作为人工肺,对血液供氧;“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热交换器”则提供热量交换,经由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体温监测记录如图乙所示。
(1)丙图为“电动泵”工作原理示意图,工程师将线圈缠绕在活塞下端,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方向,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上下运动,抽送血液。当活塞上移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甲→乙”或“乙→甲”)。
(2)对此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时。
(3)流经脑部的血液中,除了含氧之外,还可能含有那些成分 (可多选)
A.淀粉 B.氨基酸 C.葡萄糖 D.激素 E.脂肪酶
【答案】(1)乙流向甲
(2)14时至15时 (或13.8时至15.2时)
(3)B;C;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我们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大脑产生疲劳,并注意营养,让大脑的功能保持最佳状态。
【解答】(1)活塞向上移动时,与固定磁铁直接需要相互排斥,乙端为N极,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从 乙→甲 ;
(2) 若是将体温降低到20℃,脑部的神经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这样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有利于进行脑部手术,根据乙图可知,体温降到10℃时,血流暂停时间达到14-15时,适合手术;
(3)淀粉是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完全消化成葡萄糖并且吸收进入血液,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激素位于血液中,脂肪酶位于小肠中,故BCD正确。
故答案为:(1)乙流向甲;(2)14时至15时;(3)BCD.
18.(2021八上·青田期末)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青田县加大了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力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及时踩刹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后再启动车辆。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欲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属于 反射(填 “条件”或“非条件”),完成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条件;反射弧
(2)D→C→B→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A神经末梢,B轴突,C胞体,D树突。
【解答】(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预过马路就会及时踩刹车,是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完成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图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D→C→B→A。
19.(2021八上·嘉兴期末)人体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成为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
(1)激素是由 分泌的,它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如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该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 。
(2)当你的手无意间碰到高温物体时,手便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
【答案】(1)内分泌;糖尿病
(2)反射弧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2.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 (1)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无法转化为糖原,血糖高,会得糖尿病。
(2) 你的手无意间碰到高温物体时,手便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反射弧 。
20.(2021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人血糖含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反射弧示意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大幅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 被消化后的产物进入血液造成的。
(2)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图乙中的① (填写该结构名称)传到神经中枢,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神经冲动由②传至胰岛,使其加速分泌胰岛素。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胰岛素的作用是 。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 调节和 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1)糖类(糖类物质或淀粉都给分)
(2)传入神经;效应器;降低(调节);血糖浓度;神经激素 (或体液) (后两空可互换)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解答】(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是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后的产物进入血液造成的。
(2)人 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通过图乙中的①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将神经冲动通过②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胰岛,胰岛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水平;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人体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1.(2021八上·兰溪月考)在一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男子组800决赛,只见发令枪一响,枪口冒出一股白烟并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1)当听到发令枪响时,小明立即起跑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人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这属于
反射。
【答案】(1)反射弧
(2)条件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像完成缩手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解答】(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起跑的反射神经结构为反射弧;
(2)人听到枪声立即起跑,是由大脑皮层的后天学习而得到的复杂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反射弧;(2)条件。
22.(2021八上·兰溪月考)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各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2)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 的影响。
【答案】(1)条件;反射弧
(2)激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是出生以后产生的,由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3.(2021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的信息由[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 。
(2)当端一碗刚出锅满满的热汤时,当人会摸到高温物体,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缩回手,从而能不缩手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 。
【答案】(1)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回沿着B传入神经传导到C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手指被烫后立即缩回,说明脊髓能完成反射的作用,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能传导的作用。当人摸到高温的物体,由于环境条件不便缩回手,从而能不缩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了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24.(2021八上·温州期中)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
(1)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2)若人能感受到痛,但确不能缩手,可能是图甲中的 受损。
【答案】(1)①
(2)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 (1) 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①对应。
(2)若人能感受到痛,但确不能缩手 , 可能是图甲中的 手部肌肉a 受损。
25.(2021八上·椒江期中)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的一条反射弧: 。
(2)图中的效应器有 。
【答案】(1)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或内分泌腺)
(2)肌肉和内分泌腺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系统内循行的整个路径。反射一般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解答】(1)由图可知,该过程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内分泌腺;
(2)由(1)可知,两条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肌肉和内分泌腺;
故答案为:(1)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或内分泌腺);(2)肌肉和内分泌腺。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0八上·余杭月考)考场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听到开考铃声响起,立即挥笔疾书。请分析回答:
(1)听到开考铃声响起,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这届于 (反射类型),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 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二班的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 (填一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答案】(1)条件反射;反射弧
(2)神经
(3)肾上腺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1) 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中这是通过大脑皮层形成的反射,因此这属于条件反射由反射弧这个结构完成。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因此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故答案为 (1) 条件反射、反射弧;(2)神经;(3)肾上腺素
27.(2020八上·嘉兴期中)
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表内数值单位为厘米)。
测定次数 饮酒量 A组 不饮酒 B组 饮一杯啤酒 C组 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是 ;
(2)从实验中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即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答案】(1)眼、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大
(3)实验人数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实验题我们要先看题目研究的问题,从题干可得提出的是"测定反应速度”,按照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来进行。同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进行多次实验,通过多人进行实验。
酒精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危害知识;酒精会刺激人体的小脑,使人的平衡能力减弱,反应能力下降。
【解答】(1)“通过抓尺活动测人的反应快慢"的实验当中,是通过眼睛来接受信息,由神经将信息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做出反应。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眼和手上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人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
28.(浙教八上 第三章 复习题)读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橡皮锤叩击[1]处时,[1]产生的神经冲动沿[ ] 传 到脊髓的[ ] ,其中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传到[ ] ,从而产生膝跳反射。
(2)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如果某人[4]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 。
(4)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 功能。
【答案】(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解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膝跳反射产生的过程为:叩击1处膝盖下位的韧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2(效应器)。
(2) 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起主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指脊髓与脑,脑又包括大脑、小脑、间脑、脑干,而周围神经系统指12对脑神经及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5脑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传入神经3和传出神经4。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如果某人4传出神经受损伤,就不能产生膝跳反射。
(4)膝跳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是脊髓灰质内的神经中枢完成的低级的神经活动。脊髓白质内的神经纤维能把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可见脊髓还有传导功能。
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到功能。
故答案为:(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2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
睡眠充足 (22 点以前入睡) 睡眠较少 (23-24 点入睡) 睡眠过少 (凌晨 1 点以后入睡)
第一轮测定(cm)
第二轮测定(cm)
第三轮测定(cm)
平均值(cm)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 ,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 。
(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 。
(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至少提出两个)。
【答案】(1)反射;反射弧
(2)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反射,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2)实验探究中,常考察的点在于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重复性等。本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学生,测试人数过少,不能充分说明实验的准确性,所以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根据生活经验,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预期结果应是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实验的自变量也可以是尺子的长度、测试人员的性别等。所以提出问题: 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故答案为:(1)反射;反射弧 (2) 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 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3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回答下列与反射有关的问题:
(1)调节人体排尿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里。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当你的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 ,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 。
(3)如图为某动物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对反射活动的影响是 。
②如果某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那么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些实验位点施加该药物,可以导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效应器不发生反射活动 。
【答案】(1)脊髓下部分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
(2)非条件反射;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3)不能完成反射;乙、丙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1)排尿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是简单反射,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不能把排尿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2)当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此反射是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皮层,是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文字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文字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①丁受损,不能发生反射,因为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丁是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丁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②由题意可知,该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其他无阻断作用,如图乙和丙是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因此在乙丙处施加该药物,可以阻断兴奋的传递,导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效应器不发生反射活动。
故答案为:(1)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2)非条件反射;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3)不能完成反射;乙、丙
3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A是 ,由细胞体和 构成。
(2)B具有 的功能。
(3)D是由脑、 和它们所发出的 组成的。
(4)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答案】(1)神经元;突起
(2)产生和传导兴奋
(3)脊髓;神经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意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小的单位,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解答】(1)如图A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
(2)B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作用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3)D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4)由图可知,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成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了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了人体等动物体,因此人体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答案为:(1)神经元;突起(2)产生和传导兴奋(3)脊髓;神经(4)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四、解答题
32.(2021八上·淳安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 如图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以下描述的特征与“干燥的秋冬季节” 同类的是 (填字母);
A.阴转多云 B.雷电交加 C.和风细雨 D.四季如春
(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 通常是由于手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与衣物摩擦带电导致, 属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填字母);
A.雷电现象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
(4)若图中仅 d 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填 字母)。
A.缩手有电击感 B.不缩手有电击感
C.不缩手也无电击感 D.缩手无电击感
【答案】(1)D
(2)A;B
(3)C
(4)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解答】(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气候。
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和风细雨都是指天气。
四季如春是指气候。
故选D。
(2)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
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静电。
A:雷电现象,与摩擦起电有关;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与摩擦起电有关;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与摩擦起电无关;
故选AB。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C脊髓。
(4)d 处为传出神经,d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
故选B。
33.(2022八上·临海期末)渐冻症是由于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图中2的名称是 。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用序号表示)。
(3)“渐冻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需要通过 来实现。
【答案】(1)树突
(2)2→1→3→4
(3)反射弧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图中2的名称是树突。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2→1→3→4。
(3)“渐冻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34.(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做测试人体反应快慢的实验。
①乙同学手指在刻度为0处准备,甲同学发令的同时突然松开直尺,要求乙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③两位同学互换角色重复以上实验,并分别进行多次实验。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
(4)该实验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以测量的科学问题,变为可测量且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以下实验中方法相类似的有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
【答案】(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3)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利用转换法把人的反应快慢转化为捏住的刻度,便于测量。
(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处理方法是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解答】(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将力转化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符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可以直接观察画图,不符合题意。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将电流大小转化为灯泡亮度,符合题意。
故选AC。
35.(2022八上·缙云期末)甲、乙两人早上空腹时测定血糖浓度,甲为0.10%,乙为0.14%。然后让他们分别正常进餐后,并每隔0.5h测定1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图曲线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浆中血糖浓度。请回答:
(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由人的血糖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 可能患糖尿病。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 。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 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答案】(1)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
(2)乙;胰岛素
(3)神经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乙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乙患有糖尿病。
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胰岛素。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1 / 1浙教版科学3.3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淳安期末)运动员比赛时, 图中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21八上·淳安期末)小宇养了一条小狗, 取名“小黑”。小宇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 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 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 ,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3.(2022八上·衢江期末)截至12月21日,浙江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37亿剂。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刺到手时,手不会缩回,此时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1八上·温州期末)接种新冠疫苗时,某同学感到针刺部位疼痛,但没有将手缩回,这是因为受到大脑控制。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大脑属于模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1八上·天台期末)某同学在拔草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后感到疼痛;而在注射新冠疫苗时,能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完成以上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3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5→4→3→2→1
D.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反射弧已破坏
6.(2022八上·缙云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③是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8.(2021八上·嘉兴期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感受器均与神经元紧密相关,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轴突→细胞体→树突
9.(2021八上·拱墅期末)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0.(2021八上·拱墅期末)下列人和生物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的是( )
A.司机看到红灯就停车
B.人的手碰到高温物体会立即缩回
C.捕蝇草遇苍蝇产生捕食运动
D.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11.(2021八上·兰溪月考)小科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B.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完成松手的活动是需要大脑参与其中
D.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通过神经系统参与完成
12.(2021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
13.(2021八上·乐清期中)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做出一系列判断,甚至可以自己做决定来控制汽车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形了自己的“反射弧”。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执行机械与“传入神经”相连
14.(2021八上·义乌月考)小金无意中被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方向。小金受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21八上·萧山月考)图①②③④⑤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
A.神经元 B.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 (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 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
时,人的表现是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17.(2021八上·普陀期末)在正常体温之下,如果脑部的血流停止,则脑部的神经细胞会在几分钟之内缺氧而死。若是将体温降低到20℃,脑部的神经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这样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有利于进行脑部手术。准备手术之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如图甲所示。心肺机包含三大部分:“氧合器”作为人工肺,对血液供氧;“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热交换器”则提供热量交换,经由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体温监测记录如图乙所示。
(1)丙图为“电动泵”工作原理示意图,工程师将线圈缠绕在活塞下端,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方向,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上下运动,抽送血液。当活塞上移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甲→乙”或“乙→甲”)。
(2)对此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时。
(3)流经脑部的血液中,除了含氧之外,还可能含有那些成分 (可多选)
A.淀粉 B.氨基酸 C.葡萄糖 D.激素 E.脂肪酶
18.(2021八上·青田期末)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青田县加大了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力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及时踩刹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后再启动车辆。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欲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属于 反射(填 “条件”或“非条件”),完成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9.(2021八上·嘉兴期末)人体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成为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
(1)激素是由 分泌的,它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如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该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 。
(2)当你的手无意间碰到高温物体时,手便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
20.(2021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人血糖含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反射弧示意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大幅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 被消化后的产物进入血液造成的。
(2)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图乙中的① (填写该结构名称)传到神经中枢,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神经冲动由②传至胰岛,使其加速分泌胰岛素。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胰岛素的作用是 。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 调节和 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1.(2021八上·兰溪月考)在一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男子组800决赛,只见发令枪一响,枪口冒出一股白烟并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1)当听到发令枪响时,小明立即起跑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人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这属于
反射。
22.(2021八上·兰溪月考)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各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2)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 的影响。
23.(2021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的信息由[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 。
(2)当端一碗刚出锅满满的热汤时,当人会摸到高温物体,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缩回手,从而能不缩手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 。
24.(2021八上·温州期中)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
(1)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2)若人能感受到痛,但确不能缩手,可能是图甲中的 受损。
25.(2021八上·椒江期中)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的一条反射弧: 。
(2)图中的效应器有 。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0八上·余杭月考)考场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听到开考铃声响起,立即挥笔疾书。请分析回答:
(1)听到开考铃声响起,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这届于 (反射类型),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 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二班的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 (填一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27.(2020八上·嘉兴期中)
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表内数值单位为厘米)。
测定次数 饮酒量 A组 不饮酒 B组 饮一杯啤酒 C组 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是 ;
(2)从实验中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即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8.(浙教八上 第三章 复习题)读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橡皮锤叩击[1]处时,[1]产生的神经冲动沿[ ] 传 到脊髓的[ ] ,其中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传到[ ] ,从而产生膝跳反射。
(2)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如果某人[4]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 。
(4)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 功能。
2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
睡眠充足 (22 点以前入睡) 睡眠较少 (23-24 点入睡) 睡眠过少 (凌晨 1 点以后入睡)
第一轮测定(cm)
第二轮测定(cm)
第三轮测定(cm)
平均值(cm)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 ,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 。
(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 。
(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至少提出两个)。
3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回答下列与反射有关的问题:
(1)调节人体排尿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里。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当你的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 ,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 。
(3)如图为某动物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对反射活动的影响是 。
②如果某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那么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些实验位点施加该药物,可以导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效应器不发生反射活动 。
3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A是 ,由细胞体和 构成。
(2)B具有 的功能。
(3)D是由脑、 和它们所发出的 组成的。
(4)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四、解答题
32.(2021八上·淳安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 如图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以下描述的特征与“干燥的秋冬季节” 同类的是 (填字母);
A.阴转多云 B.雷电交加 C.和风细雨 D.四季如春
(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 通常是由于手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与衣物摩擦带电导致, 属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填字母);
A.雷电现象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
(4)若图中仅 d 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填 字母)。
A.缩手有电击感 B.不缩手有电击感
C.不缩手也无电击感 D.缩手无电击感
33.(2022八上·临海期末)渐冻症是由于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图中2的名称是 。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用序号表示)。
(3)“渐冻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需要通过 来实现。
34.(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做测试人体反应快慢的实验。
①乙同学手指在刻度为0处准备,甲同学发令的同时突然松开直尺,要求乙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③两位同学互换角色重复以上实验,并分别进行多次实验。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
(4)该实验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以测量的科学问题,变为可测量且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以下实验中方法相类似的有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
35.(2022八上·缙云期末)甲、乙两人早上空腹时测定血糖浓度,甲为0.10%,乙为0.14%。然后让他们分别正常进餐后,并每隔0.5h测定1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图曲线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浆中血糖浓度。请回答:
(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由人的血糖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 可能患糖尿病。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 。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 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血液循环;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图中甲为大脑,乙为脑干,丙为小脑,丁为脊髓。
【解答】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如图 ① 为大脑皮层, ② 为小脑, ③ 为脑干, ④ 为脊髓。
【解答】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但是手不缩回,这是因为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致,选①大脑皮层。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如图 ① 代表传入神经,②代表神经中枢, ③ 代表传出神经, ④ 代表效应器。
大脑属于神经中枢。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解答】A.图中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A错误。
B.3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一5,C错误。
D. 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受大脑控制,不是因为反射弧已破坏,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正确。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正确。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错误。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神经细胞,②是神经组织,③是脑,④是神经系统。
【解答】A.①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 ②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B正确。
C. ④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
D. ③是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里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解答】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正确。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正确。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确。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树突→细胞体→轴突,错误。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确。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正确。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解答】ABC司机看到红灯就停车 , 人的手碰到高温物体会立即缩回 、 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
C捕蝇草遇苍蝇产生捕食运动是植物的应激性。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解答】】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正确。
BC.完成松手的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B正确,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解答】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解答】A、传感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执行机械与“传出神经”相连,D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14.【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的传出神经,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解答】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故不选。
B.神经中枢是一个功能概念,即中枢神经中的某些功能区域的相互间建立了一定联系并协同完成一定神经信号的接收、分析、综合和最终处理结果的外传.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分,色泽灰暗,所以叫灰质.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中枢(nervecenter).如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故不选。
C.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①②④④组成的神经结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的反射弧,故选择.
D.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 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故不选.
故选C。
16.【答案】(1)⑤
(2)传导
(3)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解答】(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骨髓,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为非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⑤。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的功能。
(3)④为传出神经,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故选B。
17.【答案】(1)乙流向甲
(2)14时至15时 (或13.8时至15.2时)
(3)B;C;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人的大脑皮层还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它使人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之灵。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大脑十分重要,我们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大脑产生疲劳,并注意营养,让大脑的功能保持最佳状态。
【解答】(1)活塞向上移动时,与固定磁铁直接需要相互排斥,乙端为N极,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从 乙→甲 ;
(2) 若是将体温降低到20℃,脑部的神经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这样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有利于进行脑部手术,根据乙图可知,体温降到10℃时,血流暂停时间达到14-15时,适合手术;
(3)淀粉是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完全消化成葡萄糖并且吸收进入血液,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激素位于血液中,脂肪酶位于小肠中,故BCD正确。
故答案为:(1)乙流向甲;(2)14时至15时;(3)BCD.
18.【答案】(1)条件;反射弧
(2)D→C→B→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A神经末梢,B轴突,C胞体,D树突。
【解答】(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预过马路就会及时踩刹车,是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完成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图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D→C→B→A。
19.【答案】(1)内分泌;糖尿病
(2)反射弧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2.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 (1)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无法转化为糖原,血糖高,会得糖尿病。
(2) 你的手无意间碰到高温物体时,手便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反射弧 。
20.【答案】(1)糖类(糖类物质或淀粉都给分)
(2)传入神经;效应器;降低(调节);血糖浓度;神经激素 (或体液) (后两空可互换)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解答】(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是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后的产物进入血液造成的。
(2)人 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通过图乙中的①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将神经冲动通过②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胰岛,胰岛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水平;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人体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1.【答案】(1)反射弧
(2)条件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像完成缩手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解答】(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起跑的反射神经结构为反射弧;
(2)人听到枪声立即起跑,是由大脑皮层的后天学习而得到的复杂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反射弧;(2)条件。
22.【答案】(1)条件;反射弧
(2)激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是出生以后产生的,由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3.【答案】(1)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回沿着B传入神经传导到C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手指被烫后立即缩回,说明脊髓能完成反射的作用,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能传导的作用。当人摸到高温的物体,由于环境条件不便缩回手,从而能不缩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了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24.【答案】(1)①
(2)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 (1) 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①对应。
(2)若人能感受到痛,但确不能缩手 , 可能是图甲中的 手部肌肉a 受损。
25.【答案】(1)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或内分泌腺)
(2)肌肉和内分泌腺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系统内循行的整个路径。反射一般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解答】(1)由图可知,该过程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内分泌腺;
(2)由(1)可知,两条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肌肉和内分泌腺;
故答案为:(1)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或内分泌腺);(2)肌肉和内分泌腺。
26.【答案】(1)条件反射;反射弧
(2)神经
(3)肾上腺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1) 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中这是通过大脑皮层形成的反射,因此这属于条件反射由反射弧这个结构完成。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因此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故答案为 (1) 条件反射、反射弧;(2)神经;(3)肾上腺素
27.【答案】(1)眼、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大
(3)实验人数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实验题我们要先看题目研究的问题,从题干可得提出的是"测定反应速度”,按照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来进行。同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进行多次实验,通过多人进行实验。
酒精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危害知识;酒精会刺激人体的小脑,使人的平衡能力减弱,反应能力下降。
【解答】(1)“通过抓尺活动测人的反应快慢"的实验当中,是通过眼睛来接受信息,由神经将信息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做出反应。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眼和手上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人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
28.【答案】(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解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膝跳反射产生的过程为:叩击1处膝盖下位的韧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2(效应器)。
(2) 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起主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指脊髓与脑,脑又包括大脑、小脑、间脑、脑干,而周围神经系统指12对脑神经及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5脑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传入神经3和传出神经4。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如果某人4传出神经受损伤,就不能产生膝跳反射。
(4)膝跳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是脊髓灰质内的神经中枢完成的低级的神经活动。脊髓白质内的神经纤维能把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可见脊髓还有传导功能。
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到功能。
故答案为:(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29.【答案】(1)反射;反射弧
(2)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反射,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2)实验探究中,常考察的点在于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重复性等。本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学生,测试人数过少,不能充分说明实验的准确性,所以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根据生活经验,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预期结果应是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实验的自变量也可以是尺子的长度、测试人员的性别等。所以提出问题: 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故答案为:(1)反射;反射弧 (2) 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 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30.【答案】(1)脊髓下部分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
(2)非条件反射;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3)不能完成反射;乙、丙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1)排尿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是简单反射,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不能把排尿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2)当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此反射是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皮层,是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文字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文字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①丁受损,不能发生反射,因为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丁是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丁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②由题意可知,该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其他无阻断作用,如图乙和丙是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因此在乙丙处施加该药物,可以阻断兴奋的传递,导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效应器不发生反射活动。
故答案为:(1)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2)非条件反射;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3)不能完成反射;乙、丙
31.【答案】(1)神经元;突起
(2)产生和传导兴奋
(3)脊髓;神经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意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小的单位,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解答】(1)如图A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
(2)B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作用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3)D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4)由图可知,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成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了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了人体等动物体,因此人体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答案为:(1)神经元;突起(2)产生和传导兴奋(3)脊髓;神经(4)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2.【答案】(1)D
(2)A;B
(3)C
(4)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解答】(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气候。
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和风细雨都是指天气。
四季如春是指气候。
故选D。
(2)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
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静电。
A:雷电现象,与摩擦起电有关;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与摩擦起电有关;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与摩擦起电无关;
故选AB。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C脊髓。
(4)d 处为传出神经,d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
故选B。
33.【答案】(1)树突
(2)2→1→3→4
(3)反射弧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图中2的名称是树突。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2→1→3→4。
(3)“渐冻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34.【答案】(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3)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利用转换法把人的反应快慢转化为捏住的刻度,便于测量。
(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处理方法是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解答】(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将力转化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符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可以直接观察画图,不符合题意。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将电流大小转化为灯泡亮度,符合题意。
故选AC。
35.【答案】(1)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
(2)乙;胰岛素
(3)神经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乙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乙患有糖尿病。
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胰岛素。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