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4 14: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
及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理解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20世纪50年代
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期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主义法制新发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1)成就: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成就:
②1954年,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
(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第一届全国人大与宪法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2.改革开放后:新发展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成就: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改革开放后:新发展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合同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措施: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3.20世纪90年代: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十五大报告
★问题探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①“法制”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法治”是指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是相对于“人治”。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但只有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②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意义:
3.20世纪90年代: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届数 时间 制定、修订
的法律
第五届 1978-1982 18部
第六届 1983-1987 7部
第七届 1988-1992 13部
第八届 1993-1997 10部
第九届 1998-2002 73部
第十届 2003-2008 115部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措施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法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措施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⑤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此次宪法修改,把宪法宣誓制度确定下来,健全宪法实施制度成为一个亮点。
——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成就综述》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措施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⑥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附则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意义: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审议并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我国宪法不断修订
A.仅适用于外交需要 B.与国际格局无关
C.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D.奠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
2.如图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图表。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
A.我国恢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我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C.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D.我国走上依法治国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表现: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④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3)影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
◎红旗渠竣工
◎成昆铁路勘探
◎新中国电影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
①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表现
◎五讲四美三热爱海报
◎五讲四美三热爱宣讲会
◎创建文明城市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背景
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
本课小结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
2、“文化大革命时期
”(遭破坏)
4、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完善时期)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改革开放后
3、改革开放后(发展时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党的十八大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