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课件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代谢:在___________环境中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CO2 的检测。
①CO2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可通过观察石灰水混浊的程度,判断CO2 产生量的
多少。
②CO2 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长
短,判断CO2 产生量的多少。
(3)酒精的检测:
酒精(乙醇)+_______________ 变灰绿色
实验必备·自主学习
有氧和无氧
变成黄色的时间
橙色的重铬酸钾
2.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_______溶液。
(2)检测 CO2 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甲:用于探究酵母菌的_____呼吸方式。
装置乙:用于探究酵母菌的_____呼吸方式。
葡萄糖
有氧
无氧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
2的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 溶有0.1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
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橙色的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3.实验现象:
(1)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2)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后的变化:
是否变混浊 混浊程度
甲组 ___ ___
乙组 ___ ___
是否变灰绿色
甲组 ___
乙组 ___
是
高
是
低
否
是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___________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
①有氧条件:产生_______。
②无氧条件:产生___________。
有氧和无氧
CO2和水
酒精和CO2
【难点释疑】
1.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研析·探究学习
(1)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实验):两个实验组,分别为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变量分析:
项目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自变量及其控制 有氧:通入空气,保证O2的充足供应 无氧:先将锥形瓶内的O2耗尽,再连通装置
因变量 酵母菌产生CO2的多少、酒精的有无
无关变量(不同实验组中等量原则) 举例:
(1)培养液配制:20 g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加入A、B瓶。分别向瓶中注入240 mL葡萄糖溶液。
(2)培养温度:均放到25~35 ℃环境中培养
3.实验操作及目的:
实验操作 目的
配制培养液时,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 ①煮沸:除去杂菌,防止杂菌的干扰。②冷却后再加入: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
甲中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 既能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能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乙中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 让酵母菌将B瓶中的O2消耗完,确保其在实验过程中只进行无氧呼吸
【创新探究】
1.有人认为两装置中CO2或酒精的产生是葡萄糖溶液(培养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
母菌无关,你如何设计实验驳斥这种错误观点 试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装置甲的实验装置中,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
二氧化碳,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干扰,如何改进装置来检验CO2是否完全被吸收,以
保证实验更严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葡萄糖溶液
分为三组,一组不作任何处理,另一组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并通入O2,第三组加入适
量的酵母菌并密封,检测三组装置酒精或CO2的产生情况
在装置甲中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和盛
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之间再连通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下列有关物质或结构鉴定对应的试剂、显现的颜色变化有误的是 ( )
A.DNA—甲基绿—绿色
B.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C.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
【解析】选D。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酿酒过程以密封为好,其目的是 ( )
A.抑制酵母菌的有性生殖
B.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C.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解析】选D。 酿酒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该过程需要密封以制造无氧环境,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石蜡层隔绝O2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如温度、pH等要相同且适宜
D.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选D。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石蜡层隔绝O2,A正确;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B正确;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且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都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可用其变色的速率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4.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代谢产生酒精
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蓝绿色
C.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D.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不符合题意;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发生反应,呈灰绿色,B符合题意;石灰水中含有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所以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不符合题意;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随着发酵的进行,培养液的温度会有所升高,D不符合题意。
5.(2020·南宁高一检测)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结果为甲、乙两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程度相同
B.甲组和乙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
C.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除O2以外的其他气体
D.可将重铬酸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用来检测乙组是否有酒精产生
【解析】选B。 实验结果为甲组澄清石灰水更混浊,A错误;甲组和乙组都是实验组,两组实验之间进行相互对比,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B正确;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错误;将重铬酸钾溶液滴入酵母菌培养液中用来检测乙组是否有酒精产生,D错误。
6.用如图装置测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在25 ℃下经过适当时间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1)装置1与装置2的红色液滴移动分别是由什么物质的体积量发生变化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装置1与装置2中的红色液滴移动情况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预期实验结果 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装置1 装置2
不动 右移 ________________
左移 不动 ________________
左移 右移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1中NaOH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CO2,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吸收装置中的O2,向装置中释放CO2,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液滴移动的原因是酵母菌吸收了装置中的O2;装置2中蒸馏水不能吸收CO2,所以液滴移动的原因是酵母菌吸收O2和释放CO2体积存在的差值。(2)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吸收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装置2中酵母菌不吸收O2但放出CO2,所以液滴右移;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1中吸收O2,液滴左移,而装置2中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体积相等,液滴不移动;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装置1中吸收O2,液滴左移,装置2中由于吸收的O2比释放的CO2体积小,液滴右移。
答案:(1)O2体积变化 O2和CO2体积变化的差值
(2)只进行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