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4 21: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九年级
上册
导入新课
材料研读
令人不寒而栗的武士刀和让人心情怡然的秋菊,毫无冲突地共同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作。既生性好斗又性格温和;既穷兵黩武又恬淡宁静;既倨傲蛮横又彬彬有礼;既冥古不化又温和善变;既效忠服从又自尊独立;既忠贞又叛变;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喜新……他们的军队被灌输绝对忠诚的信念,但却时时有着兵变的野心。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你知道文字中的“他们”是谁吗?
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
知识拓展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古代日本
11


一、6世纪前的日本
读图:结合课本导言说说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的________一个岛国,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本州
北海道
东亚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地理位置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的统一
1-2世纪
3世纪
出现100多个国家
5世纪
大和国出现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大和兴起的地方
东汉
三国
南北朝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的统治
贵族
大王(王室)
依靠贵族统治
私人领地
生产组织形式

部民
地位近似于奴隶
田部
海部
锦织部
锻冶部
从事农业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依据特长编入
从事海洋捕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相关史事和文物相互印证了什么史实?
相关史事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 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汉倭奴国王”
公元1—2世纪的日本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并定期向中国进贡。
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志贺岛,日本人出土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据史书记载,东汉初年,日本岛上某国国王遣使入洛阳进贡,愿为大汉藩国,求光武帝赐名,光武帝赐名“倭国”。该国王又求赐封,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并授予“汉倭奴国王”印。
在日本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一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二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三是“战后民主改革”,可以称之为“民主化”。“唐化”是对中国唐朝文化的吸收,“欧化”是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而“民主化”无疑是“欧化”的深入,是日本的现代化。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冬君教授
二、“唐化”——大化改新
背景
材料研读
从6世纪开始,大和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随着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然而,贵族私有部民制度却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贵族不断兼并土地,将平民变成自己的私有部民加以奴役,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另一方面,皇室与贵族之间为争夺土地和部民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趋于激化。皇室和一些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贵族革新派,主张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
依据材料,分析归纳日本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大和国社会矛盾尖锐。
外因: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
二、“唐化”——大化改新
概况
阅读课本53页,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概括
646年开始,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时间:
改革者:
主要内容:
影响:
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
二、“唐化”——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
改革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治 中央
地方
经济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设国、郡、里三级
部民土地收归国有,班田收授法
统一赋税
二、“唐化”——大化改新
日本的二官八省制
太政官



神祇官
天皇
太藏省
刑部省
兵部省
民部省
治部省
式部省
中务省
二官八省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二、“唐化”——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
史料研读
凡六岁以上公民授给“口分田”,男子分二段(1段等于991.7平方米),女子为男子的2/3。官户奴婢的口分田与公民一样,私奴婢为公民的1/3,每隔六年调整,重新收授一次,死后归公,不准买卖。……凡受分田者,向政府交纳田租(土地税),每年到京城服徭役10天,还要交纳地方特产的手工业品。
——摘编自刘明翰《“以唐为师”的
日本:从大化改新到天平盛世》
阅读材料,了解大化改新“班田收授法”的实施细则。
孝德天皇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史料研读
大化改新……改革的结果是使部民摆脱了氏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公民……实行了土地国有和加强中央集权制,抑制了贵族豪强的氏族特权,进一步克服了氏族陋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形成以班田农民的劳动的社会基本形态。
——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依据材料分析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日本的“唐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文字
日本书法
【日本:平城京平面示意图】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日本的“唐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建筑
【唐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东市
西市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日本的“唐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建筑
【中国:佛光寺】
【日本:唐招提寺】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日本的“唐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货币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日本的“唐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绘画
【唐朝:仕女图】
【日本:仿唐绘画】
二、“唐化”——大化改新
影响
日本的“唐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习俗
【唐人茶道】
【日本茶道】
二、“唐化”——大化改新
问题探究
从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来源于此。
一个国家的发展要勇于改革,善于吸收别国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任何民族都必须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否则难以进步和强大。
三、幕府统治
阅读课本53页,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形成的过程、特征及影响。
8世纪后
10世纪中期后
11世纪初
12世纪晚期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封建庄园发展起来
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普遍蓄养武士,并逐步形成强大的武士集团。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长达700多年的幕府统治 。
源赖朝
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
三、幕府统治
知识拓展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
——360百科
盛甲武士
课堂小结
古代日本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时间、改革者
幕府统治
形成
特征
主要内容
影响
646年,孝德天皇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影响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1.(2022·山东东营·19)“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2.(2022·湖南益阳·18)“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中考试题链接
【A】
【A】
3.(2021·江苏盐城·12)观察图1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4.(2021·四川攀枝花·3)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中考试题链接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