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5 22: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代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
【思考】儒学发展面临怎样的危机?
材料一: 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
材料二:道、佛都提倡心灵的解脱,对人性的探究比儒学更深入和更理论化。不少知识分子因而研究道学、佛学,儒学在思想界的地位日渐下降,备受挑战。
  ——刘炜主编,杭侃著:《中华文明传真(两宋)》
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
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一)背景
1.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2.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
(二)主张(目的)
1.学术为现实服务
2.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3.树立基本价值观
(三)代表人物
朱熹
【思考】程朱理学有哪些主张?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理”在社会上的体现是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
仁、义、礼、智、信
材料二: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三: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
(四)程朱理学
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理在社会上的体现是三纲五常
3.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
(五)发展
朱熹合编“四书”并予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思考】如何评价程朱理学?
材料一:嘉定十三年,南宋朝廷赐谥周敦颐为“元公”、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周敦颐和二程的学术地位终于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南宋末年,程朱理学终于被统治阶级确立为官方正统哲学。
——《程朱理学的正统化实现及其历史命运》
受到官方尊崇,成为正统哲学
重视民族气节,
有助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材料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六)评价
1.受到官方尊崇,成为正统哲学
2.重视民族气节,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
3.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二、文学艺术
(一)文学
【预习检测】宋元时期,兴起了哪几种文学体裁?
词、曲、话本
【合作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繁荣的原因。
1.宋朝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早市、夜市纷纷出现。
2.东京、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人地位。
4.词的句子长短不一,用来配乐歌唱。
5.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
6.王安石变法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危机。
7.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宋词元曲繁荣的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
2.市民阶层壮大
3.文人队伍壮大
4.词、曲句式灵活,便于抒发感情
5.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豪放派
1.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婉约派
2.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话本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宋代的话本成为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主要文学形式,贴近于市井,讲述的也多是市井小民的故事,尤以短篇小说的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宋代民间文学的特色。
文学世俗化、平民化
(二)艺术
1.书法
宋:宋徽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赵孟頫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天下第三行书”
米芾书法作品
宋徽宗书法作品
2.绘画
山水画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花鸟画
人物画
宋徽宗赵佶《腊梅山禽图》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风俗画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三、科技
三、科技
三大发明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指南针 利用磁石指示地磁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科学家 发 明 著作、编制 贡献、地位
沈 括 《梦溪笔谈》 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郭守敬 简仪 《授时历》 简仪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天文观测仪器;
《授时历》测定的数据世界领先。
王 祯 《农书》 南方北方农业技术汇集,记载丰富农业工具。
实用性
经验性
总结性
封闭性
四、少数民族文字
契丹文
女真文
西夏文
特点: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
蒙古文
反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发展潮流
八思巴文
【本课小结】
儒学的复兴
背景
程朱理学:内容、评价
文学艺术
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艺术:书法、绘画
科技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梦溪笔谈》《授时历》《农书》
少数民族文字
辽、夏、金、蒙古文
模仿汉字,汉语拼音化
正统哲学
世俗化、平民化
实用性、经验性
总结性、封闭性
民族交融
【课堂检测】
1.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  )。
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
A
2.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B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
A.通俗易懂
B.清新婉约
C.刚健豪放
D.沉郁悲壮
C
4.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其写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D
5.20世纪初,学者在敦煌附近的遗址中,发掘出一种用“新文字”书写的佛经。后来有人找到一本名为《番汉合珠掌中书》的字典,才逐渐了解此种新文字的原则:使用楷书偏旁以代表各种意义。这应该是哪一种文字(  )
A.西夏文 B.藏文
C.波斯文 D.蒙古文
A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
程朱理学

万物本原
社会体现
三纲五常
格物致知
认识
存天理,灭人欲
实践
人生目标
认识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