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目
录
2
1
3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习聚焦: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学习聚焦:新航路开辟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
学习聚焦: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课导入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番茄
可可豆
花生
南瓜
辣椒
图片中的这些农作物都是大家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他们的原产地属于哪里?请大家阅读教材,有哪些物种是由旧大陆传入新大陆的?
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的交流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新航路开辟前早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1)交流范围集中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
(2)交流物种较少;
(3)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项目 欧洲 中国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番茄
辣椒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①最初为观赏植物;
②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③ 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①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从丘陵到平原;
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①最初为观赏植物;
②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①最初为观赏植物
②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③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整体特征:由观赏性作物发展为食用栽培作物;传播推广有一个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入、科学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材料一: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
材料二:万历十年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
都是明朝万历年间,通过海外贸易从东南亚传入中国;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二)、其他地区的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小麦
大麦
水稻
苹果
葡萄
甜橙
甘蔗
黄瓜
豌豆
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
结合材料和教材第三子目,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材料一 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全球粮食作物和动物交换所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
——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四
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材料五 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 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材料六 包谷: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甚众,贫民做耙卖,村市熬糖做粉卖,每石十大官斗,现价易制钱一十二文,较米每石十大官斗现价少易制钱四千六百文。
——宣统元年湖南《永绥直隶厅志》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七 通过将玉蜀黍和甘薯挤塞进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缝隙,在1700年至1800年间,棚民(福建等地客家人)和移民让这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几乎增加了两倍。为了开辟必须的农田,他们砍伐了许多已有树百年历史的森林。失去林木的遮蔽,山坡再也不能蓄住雨水。土壤养分从山丘上被冲刷下来。最终,养分耗尽的土地甚至连玉蜀黍和甘薯都无法滋养了。于是农民会砍伐更多的森林,这个周期又再一次开始。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八
图片来源: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020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奋战在全球抗击饥饿第一线、每年向世界各地的近1亿脆弱饥民提供人道援助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不论是环绕的麦穗还是紧攥着的食物,都说明了这一点. 辣椒、玉米、小麦、水稻…
课后作业
1.(2021·山东聊城高二下学期末考试·6)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区域分工的出现C.人口政策的调整 D.高产作物的传入【答案】D【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与当时的人地矛盾有关,其次高产作物的传入,也使人们能够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开展农业生产,故选D项;据所学自然环境在这一时期没有较大的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区域分工不会影响人口迁移,且区域分工早已出现,排除B项;据所学,明清时期人口政策没有较大调整,排除C项。
D
2.(2021·山东菏泽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2)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这说明( A )A.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C.饮茶成为欧洲人的一种时尚追求 D.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 【答案】A【解析】茶叶、中国茶具及饮茶的行为都是来自中国,据“1662”年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未体现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葡萄牙公主一人的行为,不能证明饮茶成为欧洲人的时尚追求,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葡萄牙公主一人的行为,不能证明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排除D项。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