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⑧“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⑨“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啊!”
⑩“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怎样理解?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3.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怎么评价皇帝的这种做法?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以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身,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这般絮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管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
【乙】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行者道:“若无《松箍儿咒》,你还带我去走走罢。”长老又没奈何道:“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却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扶持师父上马,陪路前进。
4.结合《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为下面的连环插画排序。
①悟空举棒相迎。这两个,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两人各不相让,初时竟斗了个旗鼓相当。
②孙大圣道:“五百年前我与你父牛魔王结拜为弟兄时,你还没有出世哩!”红孩儿哪里肯信?举枪就刺。
③当下祖师拾起戒尺,“叭、叭、叭”,照悟空头上连打三下,倒背着手,走进里面,把中门关了,撇下一班吓得目瞪口呆的弟子。
④大圣进府见太上老君正在为道童讲道,便只身来到丹房,将炉火旁五只葫芦中的丹药,如吃炒豆一般吃个精光。
正确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5.对比【甲】【乙】两段文字中行者孙悟空的言行,两处皆是悟空“行凶杀人”后,师徒反目的情景,但悟空的应对方法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对此作具体分析,说说孙悟空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行者抬头见一带黑林不远,料得那老怪只在林子里外。却立定步,让那小怪前走,即取出铁棒,走上前,着脚后一刮;可怜成不禁打,就把两个小妖刮做一团肉饼。却拖着脚,藏在路旁深草科里。即便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巴山虎,自身却变做个倚海龙。假妆做两个小妖,径往那压龙洞请老奶奶。这叫做七十二变神通大,指物腾那手段高。
②三五步,跳到林子里,正找寻处,只见有两扇石门,半开半掩,不敢擅入,只得洋叫一声:“开门!开门!”早惊动那把门的一个女怪,将那半扇儿开了,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里差来请老奶奶的。”那女怪道:“进去。”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又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儿。你道他怎生模样?但见:雪鬓蓬松,星光晃亮。脸皮红润皱文多,牙齿稀疏神气壮。貌似菊残霜里色,形如松老雨余颜。头缠白练攒丝帕,耳坠黄金嵌宝环。
③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件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煤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汛。——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④那怪道:“我儿,起来。”行者暗道:“好!好!好!叫得结实!”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道:“平顶山莲花洞,蒙二位大王有令,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教带幌金绳,要拿孙行者哩。”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去叫抬出轿来。行者道:“我的儿啊!妖精也抬轿!”后壁厢即有两个女怪,抬出一顶香藤轿,放在门外,挂上青绢纬慢。老怪起身出洞,坐在轿里。后有几个小女怪,捧着减妆,端着镜架,提着手巾,托着香盒,跟随左右。那老怪道:“你们来怎的?我往自家儿子去处,愁那里没人伏侍,要你们去献勤塌嘴?都回去!关了门看家!”那几个小妖果俱回去,止有两个抬轿的。老怪问道:“那差来的叫做甚么名字?”行者连忙答应道:“他叫做巴山虎,我叫做倚海龙。”老怪道:“你两个前走,与我开路。”行者暗想道:“可是晦气!经倒不曾取得,且来替他做皂隶!”却又不敢抵强,只得向前引路,大四声喝起。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改)
6.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下列关于孙悟空被压在两界山下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由于唐僧肉眼凡胎,不辨是非,一怒之下,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B.由于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被老君压在五行山下。
C.孙悟空大闹冥府之后,玉帝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D.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如来佛祖制服悟空,并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7.选文中,向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结合选文情节,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在“猴性”“神性”和“人性”三方面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②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塵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③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
④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 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
⑤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⑥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颗松树,果然是颗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 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⑦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⑧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9.孙悟空未得到菩提祖师亲授法术前,在灵台方寸山过着怎样的日子?为什么菩提祖师收孙悟空为徒七年之后才开始教他法术?
10.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求:第①句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②句品味加点词的含义。]
①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②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
11.以下对《西游记》全书相关内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菩提祖师赐石猴孙姓,又据门中辈分命名为悟空。后来孙悟空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法号行者。
B.菩提祖师因材施教,孙悟空是猴子,喜欢翻筋斗,所以传授悟空筋斗云,筋斗翻十万八千里。
C.逐走悟空时,菩提祖师说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小说后文所写的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就属于不良之事。
D.菩提祖师传授给悟空高超的七十二变本领中也存在不足,例如变人物时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
12.菩提祖师在把悟空逐出师门门时说:“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他说这句话有何用意?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菩提祖师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
13.树人中学开展“‘双减’后的学习生活”专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及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
【材料一】自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以来,一系列旨在让“双减”落实落细的举措全面推进。截至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已大幅压减,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遏制;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教师更加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科学布置,致力于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进一步做好“加法”。应该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双减”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如可以通过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优质师资进行高效率调配。做好“加法”还需关注教育的主阵地,大力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效率、要效果,比如,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水平,打通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着眼未来、久久为功,方能推动“双减”更上层楼。
【材料二】下图是初三(1)班学生从一份调研报告中,摘取的关于“双减”后家长为小学阶段的孩子选择兴趣班的相关统计图。
“双减”后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类型(%)
【材料三】“双减”的出台,为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契机。在本次活动期间,初三(1)班学生开展讲西游故事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晋同学在班会后整理的一些信息。
①——甲:夺宝莲花洞——Ⅰ:虎力大仙 ②——乙:车迟国斗法——Ⅱ:白毛老鼠精 ③——丙:四探无底洞——Ⅲ:银角大王 ④——丁:除妖乌鸡国——Ⅳ:青毛狮子精
(1)自“双减”实施以来,虽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为了让“双减”效果更上层楼,我们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每问限一条结论,每条不超过15个字。
①“双减”实施后,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②从家长为男女生选择兴趣爱好班的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三中李晋同学记录的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及与人物的对应关系有误。根据《西游记》原著,下列选项中对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及人物的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甲】
①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②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①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③“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④“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⑤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⑥“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⑦“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⑧“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⑨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②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⑩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节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皇帝的新装》)
【乙】
①“我的生平就是一段可爱的童话,快活而且充满了意外之遇。”安徒生是这样评价自己一生的。安徒生的所有童话,都蕴藏着成人世界的道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②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由于太过贫困,安徒生的父亲参了军,但没想到军队很快落败,带着一身伤病回家的父亲撑了两年,就过世了。剩下母亲一人把他拉扯大。欧登塞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一个单身母亲没有别的挣钱方式,只能靠帮别人洗衣服,挣得一点微薄的薪水。由于天气太冷,她就靠喝酒来温暖身体,结果被潮笑为“酒鬼”。
③这段生活经历后来被安徒生写到了自己的故事里,安徒生后期的童话《她是一个废物》里,能觅得一点这段往事的影子。喝酒的洗衣妇死在了河水里,儿子流着眼泪问妈妈的朋友:“人们说她是一个废物,这是真的吗?”“不,她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或许安徒生就是借这句话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
④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安徒生11岁就去当了童工。但他一直不甘于困苦的生活。他经常被大家夸赞他有一把好嗓子,受到鼓舞的他决定去做一个歌剧演员。14岁那年,他怀揣着梦想去到了哥本哈根。但是现实无比残酷,他被所有的歌剧院拒之门外,剧院经理对他说:“你长得太丑了。”最后在一场大病之后,他突然再也不能唱歌了。
⑤但他仍旧没有放弃,他试图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1822年,他的剧本《阿尔芙索尔》崭露头角,让他的生活好过了一点,读了大学。1835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名气大涨。也正是这一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本童话集。他给朋友写信:“现在我正着手写一些孩子们听的童话。人们将来会说这是我的不朽之作。”他说对了。到今天,没有人不知道安徒生童话。
⑥从他的经历中,其实我们能看到很多童话故事的影子——③丑小鸭没有放弃最后成为了白天鹅,见证了人性丑恶的拇指姑娘坚持善良和勇敢最后嫁给了和自己一样的王子,柔弱的公主艾丽莎为了救出哥哥默默织出了11件披甲。
⑦他的人生并不幸运,也并不顺利,或许就像后人说的一样,他多情、自负的同时却又敏感而自卑,他可能一生都笼罩在自己平凡的相貌和童年的阴影中。
⑧但那又怎么样?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温柔、细腻的人。他性格矛盾而复杂,但他书写人性、书写在恶中挣扎而又发光的善。他告诉人们的永远是:世界很残酷,但要向往温柔和坚强。告诉人们,要相信,要相信。这就是他最伟大的地方。
⑨“当我是小孩时,又贫穷又没有朋友,只身跑到世界中去闯荡,遇见一个神对我说:‘现在你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和需求,自己选择一生的路程,我一定会保护和引领你达到目的地。’”——④安徒生
⑩“我的生命从未比现在更快乐、更充实、更美好。我生平的历史,可以启告世人:世上有位把各种事物都引至最好境界的可爱的上帝。”——安徒生
安徒生的童话,是一生可以读两次的童话。一次在孩童时代,那个时候我们天真无邪,对世界无比好奇,对真善美无比相信,它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期待。一次在成年时代,这个时候我们饱受现实的折磨,明白童话是虚构的,世界是残酷的,但它依然给我们勇气,它告诉我们,一定要把那些好的东西,坚持下去。
(节选自《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人生》,有删改)
14.【揣摩标点】下列选项对以上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中①处的破折号表示话语中断。
B.选文甲中②处的破折号表示意思递进。
C.选文乙中③处的破折号表示引出下文。
D.选文乙中④处的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
15.【分析矛盾】选文甲中,所有的骑士明明什么也看不见,开口说的却是“一点儿也不错”。为什么他们心里的想法和说出来的话不一样呢?
16.【赏析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选文甲中划线句的理解。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17.【联结经验】选文乙中说“从他的经历中,其实我们能看到很多童话故事的影子”。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你能联想到安徒生童话中哪些故事的情节?请从《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和《丑小鸭》三篇童话中任选一篇,仿照示例,谈谈你的阅读理解。
【示例】从安徒生14岁被歌剧院拒之门外后大病一场再也不能唱歌的经历,我联想到《野天鹅》中小公主艾丽莎在给十一个哥哥编织披甲的过程中不能说话,否则哥哥们就会丢掉性命的情节。
18.【探究意义】有人说“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也有人说“童话中能带给我们勇气和爱的故事就是真实的”。你认为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是“真”还是“假”?结合选文,联结你的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天真”的本意是“心地单纯,性格直率”。文中表示小孩爸爸对小孩不懂事的掩饰。 2.这是对皇帝的动作描写,通过“转了转”“扭了扭”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皇帝假装展示新衣的丑态,表现出了皇帝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3.示例: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那就是错上加错。坚持自己的错误是真正愚蠢的行为
4.③④①② 5.甲文中孙悟空因唐僧责备,心生不满,一气之下,丢下师父就走;乙文中唐僧又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要赶走他,孙悟空一再向师父解释,央求师父留下自己。孙悟空的性格由毛躁冲动渐渐变得重情义、有担当和责任,处理问题也显得成熟了。
6.D 7.“哭”反映了悟空的能屈能伸、自尊高傲,“跪”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重情重义等)的性格。 8.(1)孙悟空的外貌、习性、动作具有猴性,如“三五步,跳到林子里”;(2)又具有七十二变的神性,如“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成小妖;(3)同时他又具有心高气傲、争强好胜、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人性,如想起唐僧受困而哭,为自己屈辱于九尾狐狸精而哭。
9.长达六七年的拜师学艺生涯;考验孙悟空的诚心,观察孙悟空的来历是否正大光明。 10.①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在旁边听的时候,把祖师讲的内容全都掌握之后高兴、得意的样子。
②满眼流泪的意思,既表达了孙悟空不愿离开祖师的心理,也表达了祖师对孙悟空的教诲、关爱。 11.C 12.菩提是个隐士,又是个道佛双修的人,收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天资聪明,又上进、好学、善良,尊重老师,菩提教孙悟空法术,孙悟空骄傲自大起来,所以师父让他清醒一点,加以告诫。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不要骄傲,不要随便在别人面前卖弄本领。
13.(1)①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②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①培养艺体类的兴趣爱好;②父母对男女生兴趣培养意愿有差异。
(3)D
14.C 15.他们害怕因为自己讲真话而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官职、权力、金钱、财富等,还有皇帝的信任。 16.这句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太愚蠢而死撑面子的丑态。荒诞的情景,恰恰真实地揭示了,腐朽的统治者决不会自动放弃权力,承认自己的愚蠢和可笑。 17.示例:从安徒生14岁被歌剧院拒之门外后大病一场再也不能唱歌的经历,我联想到《海的女儿》中人鱼公主为了让巫婆给自己变出人腿而出卖自己美妙声音的情节。(所写的情节与篇目相对应,并且情节能够扣合“失去声音”即可。) 18.示例一: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安徒生童话的真与假。尽管他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假”的),如选段【甲】出示的《皇帝的新装》,极尽夸张和想象来写真实的生活中没有的事情,但是故事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真实的,就像选段【乙】说的,他让我们明白“世界是残酷的,但它依然给我们勇气,它告诉我们,一定要把那些好的东西,坚持下去”,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真”。
示例二:我认为安徒生的童话是“真”的。尽管他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假”的),如选段【甲】出示的《皇帝的新装》,极尽夸张和想象来写真实的生活中没有的事情,但是故事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真实的,就像选段【乙】说的,他让我们明白“世界是残酷的,但它依然给我们勇气,它告诉我们,一定要把那些好的东西,坚持下去”,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真”。
示例三:我认为安徒生的童话是“假”的。如选段【甲】出示的《皇帝的新装》,还有选段【乙】中提到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尽管他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情感上的触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但是假的就是假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