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6 07: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思考:
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
明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废行省,设三司
废宰相,权分六部
皇帝
内阁
(秘书咨询机构)
1.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3.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危机初现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CONTENTS
目录
何为盛世?康雍乾时期是否满足盛世条件?为何出现盛世?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必躬亲。
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
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
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如何加强君权?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奏折制度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明朝
清朝
迅速、机密
(2)作用:
①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军机处内部
设军机处
(1)设立:雍正时期
(2)原因:
①直接:办理西北军务;
②根本: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跪受笔录、承旨传达。
(4)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4、文字狱
(1)含义: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的刑狱。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秦朝
西汉
隋唐

明清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1、积极: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2、消极: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
(二)疆域治理
观察地图并依据教材归纳康雍乾时期巩固和开拓国家版图的措施有哪些?
(二)疆域治理
主要威胁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及 北部
西南
中央
郑氏后裔占据台湾
康熙时,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
沙俄侵略势力
康熙时,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出兵平叛;
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任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藏地区统治不稳定
土司割据
在西藏册封活佛;派遣驻藏大臣;颁布法律
在西南改土归流
设立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尔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一、专制鼎盛疆域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一)内部危机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经济危机: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一)内部危机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我们喝过的茶叶,(百姓)贪婪索取。他们的主食包括一点米饭,一些菠菜和炒过的葱,一天只吃两顿。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统治危机的初显
(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高宗实录》
广州十三行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统治危机的初显
拓展延申
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既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
2、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3)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
3、影响:
(1)积极: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盛世之治
二、盛世之危
三、盛世之思
1、君权强化
2、疆域治理
(1)皇帝勤政
(2)奏折制度
(3)设军机处(4)兴文字狱
1、内部危机
2、外部危机
1、从内在机制再看盛世
2、从世界坐标再看盛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