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5 11: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设计人 团队
年级/册次 三年级下册 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学生前边已经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从不同的角度、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想象的神奇。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对如何大胆想象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前边两篇课文中有趣的想象进行了回顾,提示学生可以运用变身想象、抓特点想象、反向想象等方式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初试身手”布置了“手指画”和“故事接龙”两个体验活动,旨在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本单元有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文章利用旁批和课后思考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丰富学生想象的思路,为单元最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人文主题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语文要素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项目 大任务 “奇思妙想”绘本阅览会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想象的角度,了解“反向想象”、“变身想象”、“抓特点想象”。 2.利用梳理出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想象,初试身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赏析习作例文,关注批注、思考练习题,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
重难点 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想象的角度,了解“反向想象”、“变身想象”、“抓特点想象”。 2.利用梳理出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想象,初试身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赏析习作例文,关注批注、思考练习题,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 难点: 1.利用梳理出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想象,初试身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2.赏析习作例文,关注批注、思考练习题,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
学情分析 对于想象,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读句子想象画面,并且三年级上学期也开始出现了关于想象的习作——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但是三年级上册更注重童话故事的本身,而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明显更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且本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想象随意没有规律、思路狭窄,所以帮学生从无意想象逐渐过渡到有意想象、梳理想象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想象,是本单元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第 1 课
子任务:发挥想象力,制作“奇思妙想”绘本 活动:积极想象促表达——交流想象方法
课题: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是在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围绕想象进行交流,对文中想象角度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旨在打开想象思路。“初试身手”是学生在打开想象思路以后进行大胆想象的尝试和实践,本环节安排了两个体验活动,一个是“手指画”练习,让学生在按出手印后画出想象中的事物,并提供了三个例子;另一个是以接龙的形式续编故事,便于学生互相启发、开拓思路,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利于学生打开思路、进入情境。 “习作例文”中本单元安排了两篇文章,分别是《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利用旁批和课后思考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丰富学生想象的思路,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借鉴的思路和模仿范例,为单元最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丛书选文:《黄色房子》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想象的角度。 2.利用梳理出的想象方法初试身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赏析习作例文,关注批注、思考练习题,拓宽写作思路。
重、难点: 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想象的角度,了解“反向想象”、“变身想象”、“抓特点想象”。 2.利用梳理出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想象,初试身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赏析习作例文,关注批注、思考练习题,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 难点: 1.利用梳理出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想象,初试身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2.赏析习作例文,关注批注、思考练习题,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
活动流程:
课前预学
课中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想象角度我梳理
1.回顾导入: 回想本单元学习的两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最有意思? 你能不能尝试说出,这个片段作者是用什么思路来想象的? 举手指名分享,从学生认为最有意思的内容入手,梳理两篇精读课文中作者用到的想象思路,之后重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想象的神奇。 依托交流平台,梳理想象角度 “大胆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表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这样的想象很奇特。”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变成别的想变成的事物,即变身想象。 “在宇宙的另一边,想写关于风的习作,要先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大胆想象,可以让我们拥有奇异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特点——在空中飞,飞得很高。在想象的时候可以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想象,即抓特点想象。 总结上一问题中梳理出来的想象特点。例如《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课,宇宙的另一边和这一边的事物完全相反,其实是反向想象。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的其他书中的想象内容,尝试说出想象方法。 回想《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出印象深刻或者觉得有趣的想象,并尝试说出自己理解的想象思路。 教师梳理好想象思路后重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大胆想象的神奇。 2.读交流平台,跟着教师思路,从文章的片段出发,理解和积累“变身想象”、“抓特点想象”、“反向想象”三种想象的角度和方法。
活动意图:不仅回顾了课文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发现打开想象思路的途径,让学生对于已接触过的想象方法进行比较,梳理、积累各个不同的想象角度和想象方法,激发学生的有意想象。
环节二:想象方法我运用
从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切入,展示宇宙两边景物的特点可知,作者运用了“反向想象”的想象方法,继而引出“初试身手”中接龙编故事的第二部分: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启发学生用“反向想象”的思维,在小组内接龙续编该故事。完成以后上台交流分享,教师相机评价。 从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内容切入。 (1)引导学生完成“初试身手”中接龙编故事的第一部分: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他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我”的愿望是“变成一棵树”,于是有了一段和树有关的奇特经历;而瞌睡虫的愿望是“找朋友”,当世界上满是飞出去找朋友的瞌睡虫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它们的愿望实现了吗?又会遇到什么奇特、有趣的经历呢?放飞思维,大胆想象吧。 引导学生利用“变身想象”完成“初试身手”的“指印画”部分: “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我”全身长出枝条,变成了一棵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变身想象)那么椭圆形的手指印,旁边长出耳朵、翅膀等,就能变成各种小动物。手指印上还能长出什么,变成有趣的事物呢?发挥里厉害的想象力把它们画在任务单上吧! 对照《宇宙另一边》的想象方法,用类似的想象方法小组接龙续编“初试身手”中颠倒村的故事。 将小组内续编好的故事上台交流分享。 2.(1)从《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的“愿望”出发,小组内续编瞌睡虫的故事,故事完成以后把自己的部分写在任务单上。 (2)模仿《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变身想象”的角度,将学生想象的“指印画”变成的事物画在任务单上。
活动意图:从已学过的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将“交流平台”中梳理、积累的想象方法在“初试身手”中进行初步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放飞思维、大胆想象,用有趣的小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创作的兴趣,为想象习作做好铺垫。
环节三:想象思路我拓展
自行阅读《一支铅笔的梦想》,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旁批和插图理解作者的想象思路,了解铅笔的每一个梦想都是想变成跟自己“细长”的外形特点相似的事物,比如豆角、丝瓜、撑杆等等,理解“抓特点想象”就是抓住事物的某个特点进行想象。在阅读中体会想象的乐趣,根据插图感受铅笔的梦想完成后快乐的心情。 然后借助例文后的思考题“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引导学生利用同样的思路说出铅笔还会变成什么事物,将“抓特点想象”的方法在实践中进行迁移训练。 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完成任务单。 自行阅读《尾巴它有一只猫》,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旁批和插图理解作者把“猫有一只尾巴”、“狗有一只尾巴”、“人有一只狗”的说法想象成“尾巴有一只猫”、“尾巴有一只狗”、“狗有一个人”的思路是“反向想象”,借助旁批和插图理解作者的想象思路,体会反向想象的有趣。 借助例文后的思考题“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新奇有趣的想法。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完成任务单。 阅读丛书《黄色小屋》,找出作者在想象中跟着男孩去过哪些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明白“用游历的方式想象”也可以作为想象的方法。 完成任务单。 自行阅读《一支铅笔的梦想》,找出铅笔的每个梦想要变成的事物,观察它们的特点,明白铅笔想变成的东西都有跟自己相似的外形,作者是根据铅笔“细长”的外形特点进行想象。 发挥想象,思考铅笔还可能会变成什么别的事物? 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任务单。 自行阅读《尾巴它有一只猫》,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旁批和插图理解作者的想象思路是“反向想象”,借助旁批和插图理解作者的想象思路,体会反向想象的有趣。 思考你还能想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 完成任务单。 阅读丛书文章《黄色小屋》,明白“用游历的方式想象”也可以作为想象的方法。 完成任务单。
活动意图:本环节包含两篇习作例文和一篇丛书文章,语言浅显,内容有趣,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想象思路,让学生理解、积累更多的想象思路,学会运用更多的想象方法,为后面的想象习作做铺垫,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课后拓展
阅读丛书《阁楼上的熊皮外套》、《哇塞的两张嘴巴》外加一篇自选文章,说说每篇文章中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想象的,你能模仿作者的想想方式,写一个小片段吗?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