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自主研学
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 、 和 等,可以 ,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 。
2.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是 色, 味, 体(填“液”或“固”), 溶于水(填“能”或“不能”),质 (填“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 (填“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 水(填“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 越多。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 。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的 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和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作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 支持燃烧(填“能”或“不能”)。
合作探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阅读课本P12~15,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
探究(或实验)报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或实验)名称
探究(或实验)目的
用品(如仪器、药品等)
步 骤 和 方 法 对现象的观察、描述及分析
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课本图110,111实验
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用火柴去点刚熄灭的蜡烛,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结论
问题和建议
【交流与思考】
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完成。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
向一个盛空气样品的集气瓶和一个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各加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在空气中 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 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 木条在空气中 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 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片哈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哈气的玻璃片上 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课堂小结:
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
2.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环节吗
学以致用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 层, 最亮, 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 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 ;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和 。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6.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7.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8.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9.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
自主研学
1.实验 实验 观察 记录 分析 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 科学探究 新的化学知识
2.石蜡 棉线烛芯 白 无 固 不能 软 漂浮 小于
3.变浑浊 二氧化碳 越高
4.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不能
合作探究
一、名称:蜡烛及其燃烧
目的:蜡烛燃烧的性质
用品:蜡烛 火柴 烧杯 澄清石灰水 小刀
现象:蜡烛为固体,质软、白色,切一块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漂浮
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外焰部分被烧得最焦,可知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会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产生白烟 能重新燃烧
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
交流与思考:二氧化碳、水
二、不变浑浊 变浑浊 高
燃烧 熄灭 低
无现象 产生水雾 高
课堂小结:1.采用对比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
2.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学以致用
1.D
2.三 外焰 焰心 外焰 外焰 焰心
3.有水珠生成 石灰水变浑浊 水 二氧化碳
4.B 5.D 6.B 7.B 8.B 9.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