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4 16: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单元主题解读:
一.资产阶级统治的初步确立——17、18世纪。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美国独立战争;
3.法国大革命。
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19世纪。
1.根本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事件: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原因:
2.时间:
3.主持者:
4.根本目的:
5.内容:
6.性质:
7.意义: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高价赎买土地。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积极: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内忧外患
(1)内忧:
(2)外患:
2.前提:
3.时间:
4.主持者:
5.性质: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倒幕主力是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民族危机,西方列强入侵(美国)1868年明治天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内容: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文教:
7.意义:
8.启示: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①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②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1)积极: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2)国家发展,教育优先。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同:
1.背景:
2.性质:
3.意义:
(1)积极:
(2)局限:
异:
1.背景:
2.意义:都是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改变了社会性质;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俄国则没有这个危机。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获得“解放”时,高价赎买份地自由劳动力巨额资金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国内市场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封建统治阶级19世纪的日本手工工场德川幕府时期的武士 武士经济地位下降,对现实不满,产生了改变现状的要求。美东印度舰队司令柏利以武力叩关柏利在东京港登陆幕府末年米价的上涨表明治天皇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国营企业——富冈缫丝厂东京—横滨铁路通车图明治天皇在1904年东京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式上穿西装的
政府官员剪发吃火锅日本的西洋舞会明治时期兴办的小学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明治初期的小学明治年间东京的情况明治维新后的大阪纺织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