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气温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理解温度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祖国基本气候特征的了解;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培养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分布。
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
[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练习册。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款校服
提问:请为哈尔滨和海口的两所学校分别选择一套作为冬季校服,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思考、选择、交流。
过渡:同学们的选择是否合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气温分布这节课的学习找到答案。
呈示课题:气温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校服款式的选择,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气温分布差异显著
1.冬季:南北温差大,北寒南暖。
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指导读图。
第一步:读图时先读图左下方的图例。图例中显示了不同色块表示的平均气温数值。
第二步:读地图中不同色块的分布,可以判断气温的变化趋势。
第三步:根据图中色块可读出图中某个地点的平均气温数值。如: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某地点在淡黄色色块中,即该地点的1月平均气温在8℃-16℃之间。
设计意图:通过气温分布图读图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气温分布图的常用方法,也为顺利完成后面的任务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单上第一个任务的第一、第二小题。要求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指图,一人在任务单上标注和勾描。
① 在下图中,标注出哈尔滨和海口。
② 在下图中,用红笔勾描出0℃等温线,以及哈尔滨和海口附近的-24℃、-16℃和16℃等温线。
学生读图、标注、勾描。
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评价。
教师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0℃等温线,以及哈尔滨和海口附近的-24℃、-16℃和16℃等温线。
提问:0℃等温线附近有一座山脉和一条河流的图例,这是哪座山脉、哪条河流呢?
学生读图、交流。
归纳: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和淮河一线。
活动:完成任务单上第一个任务的第三小题。
③ 读图,哈尔滨一月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______,海口一月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______。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归纳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南北温差大,北寒南暖。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标注城市、勾描等温线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平均气温分布图的方法,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两人合作完成任务,既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也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
活动:根据照片上的景观和文字描述,判断四张冬季的照片分别来自于漠河、上海、广州还是三亚。
学生观察、选择、交流。
活动:重新选择哈尔滨和海口的冬季校服。
学生选择、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配伍和校服选择,加深对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认识。
2.夏季: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普遍高温。
展示哈尔滨和海口学生身穿夏季校服照片。
过渡:为何图片中的学生穿着短袖校服,和我们的选择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
展示“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说出哈尔滨和海口的七月平均气温约为多少?
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归纳:夏季:普遍高温。
展示夏季拉萨照片,为什么拉萨的藏民在夏季身穿长袖?
学生读图、思考、交流。
展示“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地形图”,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区的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其他地区?
学生读图、思考、交流。
学生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普遍高温。
展示“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东部地区从南至北,气温是如何变化的?说明气温分布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读图、回答。(纬度位置)
观察我国西部地区的色块分布,思考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影响呢?
学生读图、回答。(海拔高度)
归纳:受纬度和海拔的共同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差异,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特别显著。
设计意图:在学会阅读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归纳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东西部地区气温分布的规律。
过渡:气温分布的差异还会影响到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注意观察不同地区的人爱吃什么,这些食物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二、温度带
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学生观看、思考。
活动:完成任务单上第二个任务的第一、第二小题。
① 在下图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每个温度带的名称。
② 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勾描出贵州省和山西省的轮廓。
学生读图、标注、勾描。
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
③ 阅读地图册P13的表格,说说贵州省和山西省的主要农作物。
提问:山西和贵州分别位于什么温度带?
学生读图、回答。
活动:完成任务单上第二个任务的第三小题。
学生读图、读表、交流。
归纳:山西人爱吃的面食是用小麦作为原料的,而贵州人爱吃的米粉是用水稻作为原料的。由此可见,不同的温度带分布着不同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标注温度带、勾描省级行政区等活动,学生带着任务阅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初步学会阅读此类地图的方法。
课堂练习:练习册P16 / 第四大题。
学生练习、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册的习题,巩固我国的主要温度带以及相对应的主要农作物。
环节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3.1 气温分布
冬季:南北温差大,北寒南暖
夏季: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普遍高温
[作业布置]
必做:练习部分不带*号的习题
选做:练习部分带*号的习题
[教学说明]
《气温分布》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祖国篇第三章《气温与降水》的第一节。气温分布这一节内容,是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状况的基础。
要了解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学生就需要掌握和运用阅读气温分布图,从中获得地理信息的方法,因此让学生通过读图例、标注城市、勾描等温线等方法动手操作,从而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情境教学是地理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而且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也有一定难度,因此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和知识点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得扎实和高效也是本节课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方面。
纬度位置
温度带
气温分布差异显著
海拔高度
温度带
气温分布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