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无忧】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 大庆)如图是伸肘动作示意图,在你完成伸肘动作的过程中,不包含下列哪个步骤( )
A.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B.图示状态下,肱二头肌收缩
C.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D.骨绕关节转动
2.(2022 德州)下列关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关节的结构包括[①][④][⑥]
B.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
C.[①]和[⑥]使关节活动更加牢固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①]增厚
3.(2022 北京)握手是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的一种礼仪。握手时,大拇指要向手心运动。如图是人右手掌心面骨骼及部分肌肉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拇短展肌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握住手时,拇收肌处于收缩状态
C.握手时,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
D.握手动作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4.(2022 日照)2021年,一群亚洲象在云南迁徙,其中的一头小公象离群后变得特别有攻击性,这是由于离开了首领的约束。首领对小象的约束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迁徙行为 C.社会行为 D.领域行为
5.(2022 日照)下列用木板、松紧带、螺丝钉等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6.(2022 鞍山)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C.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
D.蚂蚁和蜜蜂不具有社会行为
7.(2022 贵港)在关节的基本结构中,能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 )
A.关节面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软骨
8.(2022 贵港)下列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蜗牛——爬行 B.青蛙——跳跃 C.大象——游泳 D.蝙蝠——飞行
9.(2022 湘潭)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10.(2022 通辽)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会影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为探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骨骼肌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小鼠进行实验,并绘制了柱形图;另有研究表明,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
B.关节是运动的支点,它由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腔组成
C.与自然状态组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有所减少
D.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弱,可释放更多的能量
11.(2022 贵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12.(2022 娄底)观察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下列观察笔记合理的是( )
A.幼小的黑猩程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蓝水的树枝从蚊穴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刚从受精卵孵化出来的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子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D.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进攻,其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13.(2022 长沙)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工作会导致运动机能下降(主要影响收缩功能)。中国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坚持锻炼身体,目的是防止( )
A.肌肉萎缩 B.关节脱臼 C.骨裂骨折 D.韧带拉伤
14.(2022 常德)青少年适度锻炼,可刺激某结构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促使骨更快长长。该结构是( )
A.骨髓腔中的骨髓 B.长骨的软骨层
C.骨膜内成骨细胞 D.骨质
15.(2022 宿迁)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其行为分别属于( )
A.繁殖行为和防御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觅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D.争斗行为和社群行为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2 东营)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带动了我国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号召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向未来进发,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
(1)冰雪运动速度快,危险性强,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热身能促进滑液的分泌使关节更加 。
(2)运动时,要规范配戴护具。头盔后方有“凸起”的设计(图1),加强了对 的保护作用,该位置存在着一些调节人体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护肘、护膝等护具紧实的包裹可避免关节受伤,它们在作用上与关节结构中的 相似。
(3)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运动系统中的 协调配合,还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以控制速度和平衡。
(4)运动中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经肺排出体外。
①右心室
②肺动脉
③右心房
④下腔静脉
⑤下肢静脉
请在图2中画出血液流经肺部时,各血管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a点表示起始含量)
(5)研究表明,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但气体交换并不高效,运动员可以通过有意控制延长吸气,促进呼吸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
17.(2022 德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狗作为大众喜爱的宠物,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困扰。例如因狗主人管理不善,致使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狗具有领地意识。人一旦走近它,“侵犯”了它的领地,一些烈性狗就会狂吠甚至咬人,从行为的功能特点分析,这属于 行为。
(2)人被狗咬伤后,如果出血,说明至少伤到了皮肤的 ,破坏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狗携带的病毒就可能侵入人体,使人患狂犬病。
(3)被狗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 ,从而起到防御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4)狗经过训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训练狗的过程实际是帮助狗建立 反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重要条件是食物与无关刺激的 。
18.(2022 济南)花样滑冰运动员随着音乐的旋律,时而平稳地滑行,时而快速地旋转。图一是神经系统有关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关节基本结构概念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B、C、D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中属于 神经系统。
(2)运动员伴着音乐起舞,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 ,其中,接收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的结构是图一中的[4] 。
(3)运动员动作优美,除了具备完整的神经结构外,还需要灵活的关节结构做基础。图二中[c]、[d]表面的 和[ ] 内的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4)运动员在旋转时仍能保持平衡,这主要是图一中[ ] 协调运动的结果。运动员夺冠后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9.(2022 铜仁市)我市新建了一条智慧马拉松跑道,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小明周末与父母也去智慧跑道体验了一回,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系统相互配合协调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证运动时有足够的能量,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早餐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主要在消化系统中的 内完成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中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 。
(2)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其中在运动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 。运动还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小明吸入的氧气至少需要穿过 层细胞膜才能进入肌肉组织细胞中。
(3)在跑步过程中小明出现了呼吸频率、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增加等生理变化,请你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上述变化的作用是 。(至少答两点)
20.(2022 大同)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动物是绘画和雕刻艺术中的常客,助人净化心灵,引人积极向上。齐白石的《虾》(图一)寓意淡泊明志,《蛙声十里出山泉》(图二)让人无限遐想;宋守友的《九鱼图》(图三)象征着吉祥如意;毕加索的《和平鸽》使人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深圳的《拓荒牛》则展现了拓荒者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资料二: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资料三:幼年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1)图一中虾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多次蜕皮现象,原因是 ;图二的画面中不见蛙的踪影,却命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是 。
(2)图三中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盖交替地张合,这对鱼类水生生活的意义是 。
(3)鸽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和充足的氧气,请举例说明鸽消化系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 (答出一点即可)。
(4)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 行为,幼年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和成年黑猩猩叠木箱取香蕉的行为属于 行为。
(5)某同学将三则资料中的动物虾、鱼、蛙分为一类,将鸽、牛、小白鼠、黑猩猩分为另一类。他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专题05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示状态是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可见B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头、③关节窝、④关节面、⑤关节腔、⑥关节软骨。
【解答】解:A、关节是由①关节囊、④关节面和⑤关节腔三部分组成。A错误。
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B错误。
C、关节周围由①关节囊包裹着,关节囊内外有韧带,增加关节的牢固性。C错误。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①关节囊和韧带增厚,防止②关节头从③关节窝中滑脱出来,保证关节在运动中具有牢固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即能正确答题。
3.【分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
【解答】解: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错误。
B、人在做握住手时,拇收肌处于收缩状态,正确。
C、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正确。
D、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正确。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的完成和运动系统的组成。
4.【分析】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2021年,一群亚洲象在云南迁徙,其中的一头小公象离群后变得特别有攻击性,这是由于离开了首领的约束。首领对小象的约束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
5.【分析】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C正确。
故选:C。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B、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强,正确。
C、鹦鹉学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正确。
D、蚂蚁和蜜蜂都具有社会行为,而不是不具有社会行为,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7.【分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解答】解: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关节的结构特点。
8.【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爬行、行走、奔跑等,分析作答。
【解答】解: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靠腹足爬行,A正确。
B、青蛙后肢发达,善于跳跃,B正确。
C、大象的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C错误。
D、蝙蝠的运动方式是飞行,D正确。
故选:C。
【点评】明确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即能正确答题。
9.【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解:震旦鸦雀雏鸟最终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的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可见B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0.【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A、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正确。
B、关节是运动的支点,关节是由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错误。
C、与自然状态组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错误。
D、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中强度组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原因是中强度骨骼肌呼吸作用强,释放更多的能量,满足身体的需求,错误。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运动的实现。
11.【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以上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这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2.【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幼小的黑猩程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蓝水的树枝从蚊穴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B、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错误。
C、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正确。
D、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3.【分析】中长期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出现多种生理、病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机能素乱等等。目前,研究太空医学的科学家采取的措施是让太空中宇航员们每天坚持锻炼两个小时。失重环境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进行积极的力量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才能让他们将失重状态下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解答】解:失重环境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肌肉萎缩。只有进行积极的力量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才能让他们将失重状态下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所以中国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坚持锻炼身体,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
故选:A。
【点评】了解航天员的生活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4.【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
【解答】解: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在青少年时期,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刺激长骨的软骨层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促进骨更快长长;青少年应坚持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刺激长骨的软骨层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促进骨更快地长长,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键是知道体育锻炼对骨造成的影响。
15.【分析】(1)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解答】解:“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因此属于防御行为。马蜂的防御行为需要彼此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还属于社群行为。所以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群行为和防御行为的特征。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分析】运动的产生是由于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着 关节活动而形成的。
【解答】解:(1)在运动的时候,需要物质和能量,因此运动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热身可以促进这两个系统的工作在关节中,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2)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运动员佩戴的头盔后方有“凸起”的设计,加强了对脑干的保护作用。关节囊包绕整个关节使相邻的两块骨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对关节起到加固的作用,因此护具与关节囊具有类似的作用。
(3)运动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因此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
(4)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⑤下肢静脉→④下腔静脉→③右心房→①右心室→②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下降。血液流经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答案为:
(1)灵活。
(2)脑干;关节囊。
(3)骨、关节和骨骼肌。
(4)⑤→④→③→①→②。
(5)收缩。
【点评】明确运动的产生及关节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7.【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狗具有领地意识。人一旦走近它,“侵犯”了它的领地,一些烈性狗就会狂吠甚至咬人,从行为的功能特点分析,这属于领域行为。
(2)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如不小心擦破皮肤而流血,最少伤及到真皮了。
(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狂犬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狂犬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训练狗学会各种本领的过程就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如要让狗作揖,光说不行,一面人为摆姿势,一面发出“作揖”的命令,时间一长犬自然会把“作揖”和相应的姿势联系起来,形成反射。给狗喂食也是一样,当实验多次重复以后,一发出命令,即使不给食物,狗也表现出进食活动。此时,与进食无关的铃声成了将要进食的具体信号。
故答案为:
(1)领域。
(2)真皮;一。
(3)抗体;特异性免疫。
(4)条件;结合。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18.【分析】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神经中抠、3传出神经、4效应器五部分。图一中A大脑,B脑干,C脊髓,D小脑。
图二中a关节囊,b关节腔,c关节头,d关节窝。
【解答】解:(1)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C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2)运动员伴着音乐起舞,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效应器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3)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4)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运动员夺冠后情绪激动,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故答案为:
(1)中枢。
(2)条件;反射弧;效应器。
(3)关节软骨;b关节腔
(4)D小脑;激素。
【点评】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9.【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1)早餐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主要在消化系统中的小肠内完成消化和吸收.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2)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界的氧气进入肌细胞的途径:肺泡壁(2层)→毛细血管壁(2层)→红细胞(进出2层)→毛细血管壁(2层)→肌细胞(1层)。共计9层细胞膜。
(3)在跑步过程中小明出现了呼吸频率、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增加等生理变化,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作用是为生命活动提供氧气和能量、增加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或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
(1)小肠;糖类
(2)关节;9
(3)为生命活动提供氧气和能量、增加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或增加散热
【点评】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只是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蛋白质主要参与构成细胞。
20.【分析】(1)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适应飞行时消耗大量能量的需要.同时,消化管的结构之一直肠极短,使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以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鸟类无膀胱,尿不能在体内储存,总是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这也可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解:(1)虾是节肢动物,有外骨骼,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或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有蜕皮的现象。
(2)图三中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盖交替地张合,这对鱼类水生生活的意义是有利于鱼类的呼吸。
(3)鸽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和充足的氧气,鸽消化系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包括有喙无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体外。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幼年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和成年黑猩猩叠木箱取香蕉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5)动物中的虾、鱼和蛙分为一类,将鸽、牛、小白鼠、黑猩猩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可以是体温是否恒定;受精方式是否为体内受精;心脏是否为四腔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故答案为:(1)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或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蝌蚪是蛙的幼体(或蝌蚪会发育成蛙)。
(2)有利于鱼类的呼吸。
(3)有喙无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体外(答出一点即可)。
(4)先天性;学习。
(5)体温是否恒定;受精方式是否为体内受精;心脏是否为四腔等(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全面的理解生物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试卷第6页,总8页
试卷第5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