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3 汽化与液化【2022-2023沪科版九上物理精品课件(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_3 汽化与液化【2022-2023沪科版九上物理精品课件(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15 10:1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3 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A错误;
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错误;
CD.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的露珠和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C正确,D错误。
故选C。
2.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
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地上的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室内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B、C、D选项错误.故选A.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答案】D
【解析】
A.将新收获的小麦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用塑料袋把新鲜的黄瓜装起来,黄瓜表面上方的空气就不流动,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学习物态变化后,小茗发现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中关于雾的现象,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试管内装有少量水,用木塞紧紧塞住管口,加热试管,在木塞在弹出的瞬间,试管内出现白雾,该白雾就是水蒸气
B.夏天,在开着空调的公交车的车窗上出现的水雾是在车窗外面的
C.冬季,雾霾天气较多,下雨或刮风有助于雾霾的消散,雾霾就是雾
D.在秋季无风的清晨,湖面上经常有一层厚厚的水雾,说明湖水温度很高,在冒热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加热试管,在木塞在弹出的瞬间,试管内出现白雾,白雾是因为试管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选项错误;
B.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车,车里面温度低,玻璃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外侧,故B选项正确;
C.冬季,雾霾天气较多,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是液体,故C选项错误;
D.湖面上经常有一层厚厚的水雾,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不是热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5.小珊同学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却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的沸点是100℃,烧开后温度就保持不变了,因为纸盒与水接触,温度保持与水一致,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故选C。
6.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解析】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a处温度较低,所以液化现象更明显。
故选C。
7.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是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内表面,故C正确。
故选C。
8.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答案】D
【解析】
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汤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汤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汤不会沸腾。
故选D。
9.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温度
A.该实验中对水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水吸热越多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水的温度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
A.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热多少,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
B.在实验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直接引起变动的量。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温度不是该实验的因变量,故B错误;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9℃,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道,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即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甲图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______现象,这个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_____现象。
【答案】 液化 放热 汽化
【解析】
[1][2]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红茶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所以看起来瓶子全身“冒汗。
[3]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12.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__ 有关。该实验采用了 ___________ 的物理研究方法。
【答案】 温度 控制变量
【解析】
[1]图中水的表面积是相同的,水上方空气流速也是相同的,一个用酒精灯加热,一个不加热,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在本题中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时,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3.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吸/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 汽化 吸 压缩体积
【解析】
【分析】
[1][2]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收热量。
[3]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4.夏日炎炎,李明在游泳池游冰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汽化(蒸发) 液化 熔化
【解析】
[1]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的缘故;
[2]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
[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故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
15.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新产品喷雾剂“冰之宝”,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它会迅速________,从而________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罐内物质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________装入罐内的。
【答案】 汽化 吸收 压缩体积 液化
【解析】
【分析】
[1][2]当向车内喷洒液态的喷雾剂“冰之宝”时,它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
[3][4]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罐内物质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装入罐内的。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致所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 吸收 不变 98 低于
【解析】
【分析】
[1]水沸腾时,需要对它不断加热,所以水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
[2][3]由图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沸点是98℃。
[4]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随水面上方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
17.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室提供了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a、b,剪裁合适的是______(选填“a”或“b”);在烧杯中倒入约80℃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_______;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烧杯中的水,乙同学则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________。
【答案】 a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时是否需要继续吸热
【解析】
[1]乙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而甲不能碰壁,故剪裁合适的是甲。
[2]在烧杯中倒入约80℃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升高,所以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甲同字移走酒精灯,水无法持续吸热,沸腾停止,而乙同学继实加热,烧杯中的水持续吸热,能继续沸腾,但试管丙水的温度始终和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无法热传递,因此试管内的水无法持续吸热,故不沸腾,因此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
18.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B杯中的水也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
[1]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水温会保持在沸点不变,而A杯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相同,此时不能继续从容器中的水中吸收热量,不满足沸腾的条件,故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2]B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此时B杯中气压增大,使得水的沸点升高,此时B杯中的水温度未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三、作图题
19.在室温20℃的房间内,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面包着少量的酒精棉,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
【解析】
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如图:
20.下表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数据,请在图中完善坐标并描点,用平滑线连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9 99 99 99
【答案】
【解析】
由表中数据和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99℃,水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依次找出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
(2)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b”、“c”或“d”)。
【答案】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低于 c
【解析】
【分析】
(1)[1]由图甲知,装置中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2)[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时,继续从外界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由图乙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小于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3)[4]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减少水的质量时,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故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
2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
(2)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玉米或鸡蛋时,当水沸腾后可以改用______(选填“大火”或“小火”) 加热;
(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 84℃ 保持不变 小火 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降低
【解析】
(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示数为84℃。
(2)[2][3]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家里煮玉米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火继续煮,可节省燃料。
(3)[4]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23.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答案】 乙 自下而上 99℃ 小于 撤去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解析】
【分析】
解:(1)[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
(2)[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
[4]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造成的。
[5]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6]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24.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的高低、液体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有关。
(2)【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这种方法称为_____。
(3)【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
【答案】 温度 表面积 液体的种类 液体表面积 温度 控制变量法 夏天,在地上洒一点水会感到凉快些(合理即可)。
【解析】
(1)[1][2]由图中现象可得出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水和酒精是不同种类的液体,酒精更容易干,说明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2)[4]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其表面积大小不同,因此,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是否有关。
[5][6]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温度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3)[7]生活中液体蒸发吸热的事例有:夏天,在地上洒一点水会感到凉快些;病人发热时在头上敷一块冷毛巾,病人会舒服些;夏天,为了使得食物不致于因为高温而变质,可以把食物用容器盛装放入冷水中(漂浮)同时在食物上面放一条湿润的毛巾等。
25.小李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A. B.
(4)下图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你认为小刘同学的说法正确吗?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自下而上 96 A 小于 B组水的质量较大 不正确
【解析】
【分析】
(1)[1]用酒精灯加热液体,组装铁架台时为避免重复操作,应自下而上组装。
(2)[2]分析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出其读数为96℃。
(3)[3]水沸腾前,气泡从下到上逐渐变小,最后在水面消失;水沸腾时,气泡从下到上逐渐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形成沸腾景象。所以图A为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4)[4]有图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由此判断当地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5]加热装置相同,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是水的质量较大。
(6)[6]观察图可知,实验过程用水浴加热法加热试管中的冰。当试管中的冰熔化成水后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当温度达到试管中水的沸点后,试管中的水的温度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一样,不能继续从烧杯中吸收热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所以不能继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小刘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26.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甲中A、B两铁圈中的铁圈__。(选填“A”或“B”)
(2)为了完成实验,除去甲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
(3)小明采用了错误的读温度的方法,如图甲所示,正确的方法应是:____。
(4)根据表格中的完整的数据,在图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5)从图乙的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此时气压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小华和小丽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烧开所用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表示水量较多的是图像__。(选“a”或“b”)
(7)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a)、(b)所示,则图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8)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的条件:一、达到沸点,二、_____。
(9)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发现把水从88℃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
(10)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__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答案】 B 秒表 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98 不变 小于 b (a) 需要吸热 适当减少水量 甲
【解析】
(1)[1]因为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在安装仪器时,应先固定下面的铁圈B。
(2) [2]实验中要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还需要秒表。
(3) [3]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 [5] [6] [7]由图像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此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6) [8]由图4知,b温度上升较慢,所以质量较多。
(7) [9]由图5知,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8) [10]停止加热,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的条件:一、达到沸点,二、需要吸热。
(9) [11]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或增大酒精度的火焰等。
(10) [12]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小,形成的“白气”就较少;而在熄火后,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白气”就增多;故甲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3 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2.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4.学习物态变化后,小茗发现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中关于雾的现象,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试管内装有少量水,用木塞紧紧塞住管口,加热试管,在木塞在弹出的瞬间,试管内出现白雾,该白雾就是水蒸气
B.夏天,在开着空调的公交车的车窗上出现的水雾是在车窗外面的
C.冬季,雾霾天气较多,下雨或刮风有助于雾霾的消散,雾霾就是雾
D.在秋季无风的清晨,湖面上经常有一层厚厚的水雾,说明湖水温度很高,在冒热气
5.小珊同学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却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
6.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7.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8.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9.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温度
A.该实验中对水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水吸热越多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水的温度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二、填空题
11.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______现象,这个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_____现象。
12.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__ 有关。该实验采用了 ___________ 的物理研究方法。
13.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吸/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4.夏日炎炎,李明在游泳池游冰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新产品喷雾剂“冰之宝”,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它会迅速________,从而________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罐内物质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________装入罐内的。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致所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17.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室提供了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a、b,剪裁合适的是______(选填“a”或“b”);在烧杯中倒入约80℃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_______;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烧杯中的水,乙同学则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________。
18.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B杯中的水也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9.在室温20℃的房间内,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面包着少量的酒精棉,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致图像。
20.下表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数据,请在图中完善坐标并描点,用平滑线连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9 99 99 99
四、实验题
2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
(2)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b”、“c”或“d”)。
2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
(2)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玉米或鸡蛋时,当水沸腾后可以改用______(选填“大火”或“小火”) 加热;
(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_。
23.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24.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的高低、液体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有关。
(2)【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这种方法称为_____。
(3)【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
25.小李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A. B.
(4)下图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你认为小刘同学的说法正确吗?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6.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甲中A、B两铁圈中的铁圈__。(选填“A”或“B”)
(2)为了完成实验,除去甲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
(3)小明采用了错误的读温度的方法,如图甲所示,正确的方法应是:____。
(4)根据表格中的完整的数据,在图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5)从图乙的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此时气压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小华和小丽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烧开所用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表示水量较多的是图像__。(选“a”或“b”)
(7)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a)、(b)所示,则图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8)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的条件:一、达到沸点,二、_____。
(9)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发现把水从88℃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
(10)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__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