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作业(一)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基础巩固
(1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
D.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
解析: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不要只看其大小、形状,或是质量,而是看这些因素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若无影响或影响可忽略,则该物体可看成质点,选项A、B错误,选项D正确.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其运动的快慢无关,选项C错误.
答案:D
2.飞机着陆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移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停在机场的飞机 B.候机大楼
C.乘客乘坐的飞机 D.飞机跑道
解析:树木相对于地面静止,故以相对于地面静止的飞机、大楼、跑道为参考系,树木仍处于静止;以向前飞行的飞机为参考系,树木向后运动,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3.在运动会上,下列研究对象能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B.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动作
C.研究抛出铅球的运动轨迹
D.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
解析:研究乒乓球的旋转、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及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不能将乒乓球和运动员当做质点;在研究铅球的运动轨迹时,无需考虑铅球的形状和大小,此时可将铅球看做质点.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4.某校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解析:“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说明甲车和乙车的运动情况相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说明乙车正在向东运动,所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选项D正确.
答案:D
5.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日19时开播
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我们下午2:00开始上课
D.唐山开往北京的4420次列车于16:40从唐山站发车
解析:每日19时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一节目开始的时刻;15 s对应跑完100 m这一运动的过程,是时间;2:00是下午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刻;4420次列车离开唐山站的时刻是16:40.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答案:B
6.公路上一辆卡车紧急刹车,由于惯性,卡车上的货物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15 mm,为了测出这个距离x,我们选择的最合理的参考系应该是( )
A.树木 B.卡车
C.行人 D.公路
解析:滑行了15 mm是相对于卡车车厢,测这个滑行距离,选卡车为参考系最为方便,选项B正确.
答案:B
7.“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启动了,此时他感到自己坐的火车在后退,实际上,他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这句话的描述中,所选择的参考系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启动了”,另一火车在动是以乘客所乘火车为参考系;“他感到自己坐的火车在后退”是以另一火车为参考系;“他坐的火车并没有动”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故该题中描述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有3个,选项C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5分)
8.如图所示为撑竿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竿起跳、越横竿.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
(1)教练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3)测量运动员所跳高度(判定运动员是否打破世界纪录)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答案:(1)不能,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即运动员的形状及大小).
(2)能,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即运动员的形状及大小).
(3)能,理由同(2).
能力提升
(25分钟 50分)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评委为体操运动员刘璇的“跳马”动作评分,可将刘璇看做质点
B.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但现实中是存在的
C.物理学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没有区别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的或可忽略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解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做一个质点,选项D正确;评委需要根据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情况打分,所以不能看做质点,选项A错误;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选项B错误;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而质点是一个有质量的点,选项C错误.
答案:D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我们欣赏杂技演员各种惊险动作时,可以把演员看做质点
D.用GPS测定远洋航行中的巨轮的位置时,可以把巨轮看做质点
解析: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不要只看其大小、形状,或是质量,而是看这些因素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若无影响或影响可忽略,则该物体可看成质点,选项A、B错误;观看杂技表演主要看其肢体动作及效果,故不能将杂技演员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远洋航行中的巨轮,其大小远小于海面,研究它的位置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
答案:D
3.(多选)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宏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微观世界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做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
解析: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建模,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而实际上质点是不存在的,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主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与物体自身的大小无关,与宏观、微观无关,选项A错误;卫星绕地球公转时,其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所以可以看做质点,选项B正确;“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岸或岸边树木为参考系来描述水的运动,选项C错误;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选项D正确.
答案:BD
4.(多选)如图是某次日全食时的美妙景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测日全食时可将月球看成质点
B.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将月球看成质点
C.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D.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解析: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所以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将月球看成质点,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BD
5.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
解析: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段线段.tn是时刻,可表述为第n s末或第(n+1)s初;n s内不等于第n s内,n s内是指从0至n s末共n s的时间;第n s内是指从(n-1)s末至n s末共1s的时间,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答案:B
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飞机从成都开往北京所用的时间时,飞机可视为质点
B.研究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C.研究火车过长江大桥所用的时间时,可将火车视为质点
D.研究汽车过长江大桥所用的时间时,可将汽车视为质点
解析:实际的物体能否视为质点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绝对的.A中飞机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故可视为质点.B中的飞机螺旋桨只是飞机的一部分,飞机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因此飞机不能视为质点.C中火车过桥时,火车的长度会影响火车过桥的时间,故火车不能视为质点.D中汽车过桥时,汽车的长度远远小于桥的长度,汽车的长度对汽车过桥的时间的影响非常小,故汽车可视为质点.A、D正确.
答案:AD
7.(多选)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说:“明天早上8点钟上课,上课45分钟.”其中“8点钟上课”指的是时刻,“上课45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
B.小王迟到了,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现在才来,你早该到校了.”其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到校的时间间隔
C.小王说:“我早已从家里出来了,因为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其中“早已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时间间隔
D.老师说:“希望你下次一定要在7点50分以前到校.”其中“7点50分以前”指的是时间间隔
解析:“8点钟上课”指时刻,“上课45分钟”指时间间隔,A正确;B和C中的“早”均指时刻,故均错;“7点50分以前”指一段时间,故D对.
答案:AD
8.(多选)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是时刻
B.物体在前5秒内指的是物体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间隔内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物体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间隔内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解析:5秒时指时间轴上的一点,是5秒末,选项A正确;前5秒内指从0时刻到第5秒末这一段时间,选项B错误;第5秒内指第5个1秒,即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间隔内,选项C正确;第4秒末指第4个1秒的最后时刻,第5秒初指第5个1秒的开始时刻,二者指同一时刻,选项D正确.
答案:ACD
9.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从清华大学出发,如图所示是火炬传递过程中的一情景.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火炬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解析:由旗帜形状可知风向左吹,故乙一定向左运动;甲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向左运动时,速度小于风速.
答案:D
10.(多选)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如下图所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甲、乙、丙三人在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热气球为参考系的.楼房和地面连为一体,是同一个参考系,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地面也在匀速下降,且乙下降的速度v乙大于甲下降的速度v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则丙的运动有三种可能情况:(1)丙静止;(2)丙匀速上升;(3)丙匀速下降,但v丙<v甲.而在这三种可能的情况下,丙看到乙一定是匀速下降,符合题意.故选项A、B正确.
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