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友情的可贵、情义的无价,正确认识父母的行为。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他人沟通。
学习重点
1.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学习难点: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 你们曾经送给过好朋友礼物吗 (有/没有)送的是什么能告诉我吗 他们喜欢吗 朋友接受礼物后心情怎样?可是,有一件礼物却给两个好朋友带来了伤害,是什么呢 是一只羚羊木雕。(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羚羊木雕简介。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三、作者简介。
四、明确目标 。
五、检测预习:
1、正音正字
抹泪( ) 攥着( ) 逮着玩( )
怦怦( ) 树杈( ) 寒颤( )
脸颊(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可抗拒:
形影不离:
仗义:
3、在下面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__(看、盯、瞪、瞧)着我。
(2)我手里______(攥、拿、拎、抓)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六、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上记号。
明确: 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
(2)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
明确: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3)主要涉及到哪些人物
妈妈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4)我为什么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呢?这在哪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介绍?(16-23)
明确:羚羊木雕是“我”与万芳友谊的见证,我们彼此交换见证友谊的礼物是想让友谊长存。
介绍插叙这种写法:文章插入了一段我以前和万芳的故事,这种在叙述时候不依照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的方式叫插叙,进行记叙文记叙顺序的知识补充,其作用是:避免平铺直叙,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波澜起伏,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读得越好,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大家可以自己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
七、研读赏析,合作展示。
1、分角色朗读: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角色,陈述自己的朗读见解,并在小组内范读精彩句段。(提示:可选择1-15 、24、27-35等自然段。)
(2)朗读要求:
①清楚、流畅的朗读
②注意停顿恰当、速度适合
③不破读,不加字、不漏字④落落大方,语气、语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清角色
妈妈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的妈妈
2、小组推荐代表在班内展示。
3、生自由评价朗读。
4、品味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提示: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句。思考: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我认为“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 的人”的句式说话。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和情节判断出来的。
如:a、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
b、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
c、万芳妈是一个比较泼辣的人。(或性格粗暴)
d、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
e、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或仗义、纯真)
f、“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纯洁)
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①“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突然”一词有什么作用?)
“突然”一词就可以看出妈妈发现羚羊木雕不见了时惊慌的神态,.
②、第24段中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的话说明了什么?
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羚羊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品味:奶奶的话批评了儿子、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奶奶理解“我”的苦衷。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八、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明确:“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3、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4、文章结尾处“这能全怪我吗?”,怪我什么呢?除了我还应怪谁?
明确: 我应该先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毕竟是这么贵重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怪爸爸妈妈,他们重财轻意,太不懂孩子的心了。
九、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你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说出来听听。
十、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明辨是非,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守信用,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十一、课外练笔:假若你是文中的我,你最想对万芳说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她写一封信,表达歉意,抚平因我的过失而造成的创伤,增加与她的友情,为原文增加一个结尾,好吗?
要求:1、可以补充想象你所需要的情节,但要合情合理并和原文相呼应。2、情真意切,不说假话空话。3、符合书信格式,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