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俄国的改革
1.(2022·山东临沂·九年级期末)改革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阅读下面俄国发展进程示意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
A.仿效唐朝制度 建中央集权制 B.结束幕府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C.废除农奴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D.摆脱殖民统治 获得民族独立
2.(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末)通过抓关键词和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概括出下面导图的时代主题(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D.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3.(2022·山东滨州·九年级期末)一位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4.(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末)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为解决此问题,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A.颁布《人权宣言》
B.制定《1787年宪法》
C.实行农奴制改革
D.实施文明开化
5.(2022·山东德州·九年级期末)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A.推行地税改革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废除农奴制 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6.(2022·山东·鱼台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下图再现了俄国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对上层社会的风俗进行改造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7.(2022·山东聊城·九年级期末)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8.(2022·山东济宁·九年级期末)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A.并未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使农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
9.(2022·山东聊城·九年级期末)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俄国农民的负担 D.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10.(2022·山东滨州·九年级期末)他为俄国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隔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他的这场改革( )
A.彻底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 B.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1.(2022·山东枣庄·九年级期末)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使俄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 B.废除了腐朽沙皇专制统治
C.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2.(2022·山东临沂·九年级期末)普希金认为,严厉的沙皇“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将它拽住”。下列属于“拽住”俄罗斯的措施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大力推行文化教育 D.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13.(2022·山东日照·九年级期末)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冶金工业发展迅速,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由此可见,彼得一世改革()
A.维护了封建地主利益 B.使俄国摆脱了落后制度
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D.是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
14.(2022·山东烟台·九年级期末)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强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一世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这反映出彼得一世( )
A.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 B.只针对军事进行改革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D.改革改变了国家性质
15.(2022·山东潍坊·九年级期末)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 )
A.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改革使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16.(2022·山东菏泽·九年级期末)在完成《俄国的改革》这一课时,初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比较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之间的异同感兴趣,下面是兴趣小组关于两次改革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都发生在19世纪 B.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C.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D.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17.(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期末)俄国和日本历史上曾经都发生过要求“改头换面”的改革,不论是剪掉大胡子还是剪掉发髻,都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这两次改革分别是(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2022·山东聊城·九年级期末)俄国的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共同点是( )
A.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颁布法令废除了农奴制 D.都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19.(2022·山东德州·九年级期末)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 )
A.成为世界霸主 B.走资本主义道路
C.废除农奴制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20.(2022·山东枣庄·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内容都和农奴有关 D.都增强了俄国的实力
21.(2022·山东德州·九年级期末)国家在不断的改革中进步、发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俄国历史上,与中国洋务运动有着同样地位的改革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2.(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末)以下是1860年和1879年俄国制造业的数据统计表。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彼得一世改革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二月革命
23.(2022·山东临沂·九年级期末)“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材料不能说明
A.彼得一世允许商人购买农奴 B.彼得一世改革极力维护农奴制
C.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D.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4.(2022·山东潍坊·九年级期末)俄国在十五至十七世纪是个落伍的国家,那时在西方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开始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改革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沙皇统治被推翻
25.(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末)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利于培养时空观念。下面的年代尺反映的是俄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其中标有三角符号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应是
A.16世纪初 B.16世纪末 C.17世纪末 D.18世纪末
26.(2022·山东枣庄·九年级期末)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卡德纳斯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27.(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末)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
A.资产阶级性质 B.封建地主性质 C.奴隶主性质 D.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俄国发展进程图”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C;A是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排除;B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排除;1861年俄国不是殖民地国家,所以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错误,排除D。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实施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所以B符合题意,ACD三项军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睛】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日本实施明治维新。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展。
3.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所以材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项符合题意;A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农奴的政治地位并没有提高,排除;D项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排除。故选B。
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为了缓解统治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C项符合题意;颁布《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A项不符合题意;制定《1787年宪法》是美国,B项不符合题意;实施文明开化是日本,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是俄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故B符合题意;推行地税改革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A;废除农奴制和农民高价赎买土地都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排除CD。故选B。
6.A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因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两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其中就有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对上层社会的风俗进行改造。如禁止穿俄式长袍、留长须,改为穿戴欧式衣帽,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涉及对上层社会的风俗改造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D
【解析】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说明两次改革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故D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排除A;B只适合彼得一世改革,排除;C 只适合农奴制改革,排除。故选D。
8.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9.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赎买土地事实上付出的价格远高于土地实际价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俄国通过对农民残酷的剥夺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故选D;农奴制改革并未改变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制改革对农民的剥削,不是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减轻农民负担,排除C。
10.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开始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进行改革。彼得一世的改革,为俄国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C项正确;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B项;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俄国没有赢得一战的胜利,排除A项;二月革命废除了腐朽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彼得一世改革虽然没有改变俄国的性质,却“让俄罗斯腾空而起”,而“拽住”俄罗斯的措施的是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力推行文化教育均推动了俄罗斯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变俄罗斯落后的面貌,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由此可见,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C项正确;维护了封建地主利益、使俄国摆脱了落后制度、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A
【解析】根据“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强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一世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等可知,材料反映彼得一世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了国家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因此“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项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的局限性,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C项正确;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1861年改革发生在19世纪,排除A项;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强化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排除B项;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解析】“俄国和日本历史上曾经都发生过要求‘改头换面’的改革,不论是剪掉大胡子还是剪掉发髻,都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这两次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②不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③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A
【解析】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排除B项;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废除农奴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彼得一世改革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富国强兵,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项正确;成为世界霸主不是彼得一世改革目的,排除A项;走资本主义道路与1861年改革相关,排除B项;废除农奴制与1861年改革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封建农奴制,而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故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都属于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改革范围很广,而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了农奴制,故C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实力,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
21.A
【解析】根据题干“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俄国历史上,与中国洋务运动有着同样地位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A项正确;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属于革命运动,与题干“改革”不符,排除BC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题干“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860年和1879年俄国制造业企业数、工人数、产值的增长,反映了资本主义较快发展,C项正确;17世纪彼得一世改革,排除A项;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这不是俄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排除B项;1917年二月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说是彼得一世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亚力山大二世在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与材料无关,C项符合题意;在农奴制改革中,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因此他是允许商人购买农奴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彼得一世的农奴制改革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实际上还是为了维护农奴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世纪初,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A项正确;1861年改革是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于彼得一世改革,排除B项;俄国中央集权一直未得到削弱,排除C项;沙皇统治被推翻与当时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解析】观察年代尺可知,△非常靠近17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因此,17世纪是指1601年—1700年。其次,如果年份是公元后,靠近0的年代是世纪初,靠近100的年代是世纪末,中间的为世纪中期。因此,△所处的时间为17世纪末,C项正确;由此可知,标有三角符号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应是17世纪末,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6.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的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卡德纳斯改革发生在墨西哥,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苏联时期为冲破斯大林模式进行的改革,排除CD项。故选A项。
27.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项正确;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是封建地主性质,也不是奴隶主性质,排除B项、C项;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