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
说
课
环
节
教材解读
教法预设
学法预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预期效果
解读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和计算距离,而本节课主要阐明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地的不同部位,是在上节基础上的自然深化,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读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地的不同部位。
(2)初步培养学生学阅读和在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初步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法预设
指导读图
课堂检测
实物演示
动画演示
学法预设
自主学习
总结归纳
亲自动手
合作探究
情景导入
探索新知
学以致用
课堂检测
教学环节
怎样判读地形图
探索新知
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
100
100
110
120
110
120
130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坡的陡缓。
A
B
C
D
小试牛刀
你会选拔则哪条路线爬山?说明理由
A
区分山地的五个部位
合作探究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数值内高外低,呈闭合状
等高线由高向低处突
等高线由低向高处突
两个山顶之间
等高线重叠
知识抢答
看谁连得快
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找出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凸出是__,向高突出是__;
分布__是陡坡,缓坡分布较__;
沿着剖线做剖面;____特直观。
归纳总结
随歌谣学地理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B C ,
D I 。
2.在E、F两地山坡中,
坡度较陡的是 ,
其理由是 .。
3.在图中字母处,最适合修水库大坝的是 处。
1:50000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1、相对高度和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A 山顶 B 山脊 C鞍部D山谷 E 陡崖
A 山顶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E 陡崖
预期效果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让学生“想动”明确原理,夯实基础,让学生“真动”动手操作,实战演练,让学生“乐动”讲生活化的地理,让学生“愿动”
绘制地形剖面图:
1指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做法
2学生分组按活动要求做
亲自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