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各位考官,我是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这部分教材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课主要阐明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和计算距离。本节知识是在上节基础上的自然深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对地理有很强的学习兴趣。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节有多种地图和多个活动。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现有水平。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
(2)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初步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地形图的阅读是在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技能。因此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山地不同部位作为本节的重点。
4、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把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的辨认和等高线的绘制作为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
这部分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学习难度大。因此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等高线的教学中我用了实物演示法和flash动画演示法,时时吸引学生眼球,启发学生,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及时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在每个环节设有练习,最后还有课堂检测,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在学习海拔和相对高度时难度较小,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完成,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部位的判定和坡度的陡缓难度较大,要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完成,关于地形剖面图的学习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化难为易。教师在在学生学习中应是促进者和合作者,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制成课件,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课上所需材料。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准备上课所需的土豆或红薯、小刀、铅笔、白纸等。
学生分组,前后桌4-6位同学为一组。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优美的图片中,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地球上有峰峦叠嶂、延绵起伏、挺拔俊美的群山;有气势坦荡的高原;有沃野千里、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微微隆起、俊俏秀美的丘陵;更有一个个资源丰富的聚宝盆。将千姿百态的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就是地形图,本节课就让我们师生共同探讨,去揭开地形图的神秘面纱。”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欣赏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优美的图片和充满激情的导语,可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探 索 新 知 自 主 学 习 观 察 思 考 合 作 探 究 总 结 归 纳 小 试 身 手 学 以 致 用 课 堂 检 测 在等高线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观察图 1.34并讨论,图中哪个数据是海拔,哪个数据是相对高度。(展示多媒体图片) 提问问题,学生判断: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86米 ,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 “珠穆朗玛峰高8848.86米 ”指的是什么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 获取新知 深入探究 然后教师讲解等高线。 讲解等高线时,我先放Flash动画,然后依靠身边的课本等作为“教具”,使学生轻松理解这一难点。 首先让学生观察我们的地理课本,是一个长方体,在黑板上可以用一个长方形来表示。然后,地理课本上分别放上语文课本、小笔记本、字典、板擦、粉笔盒等。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立体结构,而黑板上就对应出现了类似等高线的一个一个长方形。再结合图1.35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等高线了。等深线也是同样道理。 在摆放“教具”时有意识的让边缘一边近一些一边远一些,学生对哪边坡陡、哪边坡缓一目了然,而黑板上对应部位线条疏密也很清楚。学生自然能得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一结论。 学生读图1.36讨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点。找出不同部位的特点(学生区分山谷和山脊可能有困难,要协助他们及时解决。比如让他们举起自己的“五指山”,攥紧拳头,在上面找出地形的部位。) 学以致用 深入领会 出示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黑板上指出相应部位,并练习生活实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抢答。 亲自动手 掌握技能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就象切开蛋糕看一看厚薄一样。(可以利用土豆或红薯。) 学生观察图1.43分析地形剖面图是如何绘制的: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然后观看Flash动画 学生亲自把图1.43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小组内合作完成) 学生做图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探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读图找答案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达成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海拔和计算相对高度这一目标 延伸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玛峰的两个高度值,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的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感观教具,结合课件Flash动画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需教师的帮助加以突破。体现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时常发现“教具”服务教学。要时时抓住学生的视线。 达成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山地不同部位这一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无形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多给学生动手、动脑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实践,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跃地课堂氛围中理解知识。 达成掌握绘制简单地形剖面图的方法这一目标,突破难点 在及时课堂上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总结知识 提升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地理歌谣来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学生对知识总结、系统能力还不高。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培养。通过地理歌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相对高度和海拔
甲
相对高度 海拔
乙
海平面
2、等高线地形图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 山顶 B 山脊 C鞍部 D 山谷 E 陡崖
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浓缩 。对学生的学习要有引领作用。板书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都已出现过,但是用课件并不是不要板书。板书的示范性和启发性不可替代。在本节的板书设计中,我通过文字、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本节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节重点、化解难点。同时体现了地理的学科特色。
六、说预期效果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力求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但仍会有一部分同学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不足之处。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