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同步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同步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15 06: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某NaCl溶液中含有CaCl2,按下图方案提纯得到NaCl晶体。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试剂A是碳酸钠溶液
B.操作Ⅰ、Ⅱ的名称都是过滤
C.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CaCO3
D.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2.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方案
A 鉴别软水与硬水 加肥皂水搅拌
B 鉴别O2与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
C 证明CaO中混有CaCO3 取样,滴加稀盐酸
D 鉴别稀硫酸与NaCl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食醋除去水垢 B.用食盐水除去铁锈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鉴别黄铜和金
4.家庭装修中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对人体有害,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残留的甲醛,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丙是由离子构成的
C.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2H5OH B.KMnO4 C.FeCl3 D.CuSO4
6.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更高。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Cl B.KCl C.Ca(H2PO4)2 D.(NH4)2HPO4
7.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加无色酚酞溶液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点燃蜡烛,分别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可以检测氨态氮肥
9.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硫酸区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熟石灰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反应且生成物是硫酸亚铁的是
A.氧化铁+稀硫酸 B.氢氧化铁+硫酸 C.氯化铁+硫酸钡 D.铁+稀硫酸
1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中的两碱指的是:烧碱和熟石灰
B.将硫酸铵与草木灰(K2CO3)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生活中利用白醋的酸性来除去水垢
12.根据你所了解的化学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降低土壤的酸性
B.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单质
C.农药波尔多液可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D.某雪饼包装中有一小袋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CO3
13.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X可能是:①;②
A.Al2O3 B.HCl C.CO2 D.Na2CO3
14.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将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
B CO2(CO)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氧化铜
C CaO(CaCO3)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溶液(H2SO4)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氢氧化钾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俗称苛性钾,具有碱的通性。
(1)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实验室应该________保存。
(2)取少量氢氧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发烫,所以氢氧化钾溶于水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3)向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钾具有碱的通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6.小亮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取出一小袋干燥剂,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他取少量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为了使操作一反应地更加彻底,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2)小亮测定了溶液B的酸碱度,你认为结果可能是pH___________7。(填“<”、“=”或“>”)
(3)小亮又对固体A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___________
假设4只有Ca(OH)2
其中假设___________不合理,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小亮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A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_。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固体A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只有假设___________合理。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水用完以后,可以用盐酸除去这层白色固体。写出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写出生石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才能揭示变化的本质。
(1)如图甲所示,上面集气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瓶中装有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当抽去中间玻璃片,一段时间后变成图乙,图甲到图乙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根据图2解释由金刚石变为石墨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3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从微观的角度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
(3)请在图4的方框内画出相应的微粒模型图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
(4)根据图5另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9.小松同学为了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组成情况,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
(3)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
(4)最后所得的溶液中所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
①仪器X的名称是 _____。
②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____(填标号)。
③C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气体的除杂洗气等。若用C装置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端进,另一端出。若用C装置干燥H2,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端进,另一端出。
(2)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活动中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验,分别检验以下溶液的酸碱性:a.稀盐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e.氯化钠溶液 f.碳酸钠溶液。
①在该实验中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最合适的是 _____(填标号)。
A.pH试纸
B.无色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②该组同学在活动中发现溶液酸碱性规律: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中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对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产生分歧:
猜想一:碳酸钠溶液自身呈碱性。
猜想二:碳酸钠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钠。
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探究:在以上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经检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充分反应后再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结果溶液呈中性,则 _____(填“猜想一”或“猜想二”)成立。
③请你对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评价:_____。
21.学习小组同学用如照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进入锥形瓶A中,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若X是一种碱,锥形瓶A中产生白色沉淀,X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小明同学用的X若是CaCl2溶液,为了验证反应后A中溶质的成分,小明同学又分别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两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若X是CaCl2,则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X是稀盐酸,并且足量的进入锥形瓶A中,则锥形瓶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为测定硫酸钠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固体混合物26.2g,向其中加入219.6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混合溶液,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小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40 40 40 40 40
产生沉淀质量/g 1.74 3.48 m 5.8 5.8
试分析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3.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取 22g 样品加水溶解,慢慢加入溶质质量分 数 10%的 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 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当加入 BaCl2溶液 200g 时(即图中 A 点),溶液里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用符号表示)。
(2)当加入 BaCl2溶液的质量为 416g 时,恰好完全反应, 求纵坐标 M 的值。(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3)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是否合格。
24.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
(1)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2)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至0.1%)。
(3)计算原混合液中CaC1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25.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将50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08.9g 217.8g 226.7g 235.6g 245.6g
(1)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2)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A
6.D
7.A
8.C
9.A
10.D
11.A
12.A
13.B
14.D
15.(1) 易与CO2发生反应(写化学方程式也可) 密封
(2) 固体溶解,酚酞试液变红色 放出
(3) 生成蓝色沉淀
(4)溶液中都含有OH-
16.(1)玻璃棒
(2)>
(3) CaCO3 1 4 2
17.(1)
(2)
18.(1) 物理 化学
(2)分子间有间隙
(3)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4)
19.(1)
(2)
(3)21.2g
(4)26g
20.(1) 长颈漏斗 AC b a
(2) AC 猜想一 盐溶液中碳酸钠溶液自身呈碱性
21.(1)
(2)Ca(OH)2(或Ba(OH)2)
(3) ② 产生白色沉淀
(4) 产生气泡
22.(1)5.22
(2)解:设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
=
x=12g
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100%≈45.8%
答: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455.8%。
(3)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
y=14.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6.2g 12g+14.2g=28.4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26.2g+219.6g+40g×4 5.8g=400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1%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
23.(1)Cl﹣、
(2)解:设加入416gBaCl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原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根据图像判断在加入416g氯化钡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加入氯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是:,
因此M的值是39.4g。
(3)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样品不属于合格产品。
答:(2)M 的值为 39.4;
(3)该样品不属于合格产品。
24.(1)氯化钾、碳酸钾(KCl、K2CO3)
(2)13.8%
(3)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25.(1)4.4
(2)根据表格数据,在第四次是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4.4g。
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