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教师卷+学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教师卷+学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5 00:34:47

文档简介

2.2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
一、选择题
1.宋朝哲学家朱熹《朱子语类》中写到:“常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 )
A.地质灾害 B.火山喷发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
2.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底火山猛烈爆发,引发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加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汤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①地处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D.②海域未来可能形成新大洋
2022年1月14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爆发了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火山喷发的原因主要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4.火山喷发短期内对汤加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污染空气②诱发海啸③引发台风④爆发寒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年1月,汤加海底火山别烈喷发,使多地电力、通信、航路一度中断。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原因是该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美洲州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6.有关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8.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9.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图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轮廓及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荷兰的填海造陆
B.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
C.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海藻、海螺化石
D.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
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4.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七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尼泊尔和新西兰都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从图中可判断出三个国家的共性是( )
A.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均位于板块的交界 D.均位于板块的内部
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根据测量,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
A.A处的地中海将会消失 B.B处的红海将变成新的大洋
C.C处的喜马拉雅山脉将不断的增高 D.D处的落基山脉将不断降低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区常年有积雪,雪域面积广大。每年吸引大量的滑雪爱好者前来,是滑雪者的圣地。读图“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有人说,这片滑雪圣地是板块运动的馈赠,它位于( )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B.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
18.阿尔卑斯山区是世界上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若滑雪爱好者所住的酒店发生地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从酒店窗户跳下逃生 B.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C.躺在床上等待救援 D.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
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9.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非洲东部 B.南美洲中部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西岸
20.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活跃
C.位于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二、解答题
21.某班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图一),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图二)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 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运动,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运动(挤压或张裂) 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___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世界地震中心 因为它位于板块_________处,地壳运动_________
(5)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图四,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大洲 大洋的名称
大洋:A_________大洲:D_________图中大洲B与C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22.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六大板块分别是。A_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D________板块;E________板块F________板块
(2)六大板块中跨经度最广的板块是________。
(3)红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____(挤压、张裂)。
(4)地中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____(挤压、张裂)。
(5)几乎都是大洋的板块是________。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是________。
(7)板块与板块________地带。地震比较活跃,多________和________。
(8)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B____。
(2)中国主要位于____板块。
(3)图中①处是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4)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此山脉的形成是____板块与____板块发生____(挤压、张裂)运动的结果。
(5)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躲在窗下 B.乘电梯下楼
C.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D.跳楼
(6)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和____。
24.图示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读下图,回答问题。
(1)环球航行起止:西班牙位于A________洲,该大洲西隔B_______洋与C________洲相望,世界上唯一比A大洲面积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
(2)环球航行路线:1519年,从西班牙率先进入世界面积第二的B大洋,然后绕过D________洲南端进入E________洋;1521年,到达F________洲的菲律宾群岛,艰难渡过G________洋,再绕过H________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次进入B大洋,向北航行数月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
(3)环球航行回顾: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
(4)H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F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
(5)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在高山发发现螺蚌壳化石,螺蚌原本生活在地势较低洼的水域,但经过地壳运动后,在山地发现了这样的生物化石,是发生了海陆变迁。没有体现地质灾害、火山喷发和大陆漂移,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读图可得,汤加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A错误;汤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正确;①处位于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C错误;②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D错误。故选B。
3.D
4.A
【解析】
3.读图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挤压碰撞,容易造成火山喷发。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4.汤加火山喷发后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加剧空气污染,诱发海啸灾害,火山喷发不会引发台风和寒潮,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5.C
【解析】
【详解】
汤加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6.D
【解析】
【详解】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受板块挤压的影响,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7.C
8.A
【解析】
7.
读图,亚欧板块向东、向南运动,大西洋面积扩大,A错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脉不断升高,B错误;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因而面积会不断缩小,C正确;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也就是说两块板块距离是越来越远,随着两块板块的漂移,红海面积就会变大,D错误;排除ABD,选C。
8.
读图,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致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A正确;排除BCD,选A。
【点睛】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第一种是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第二种是碰撞(消亡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9.D
【解析】
【详解】
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是在看到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的,后来人们在非洲和南美洲发现两大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得到了的证实,①②正确;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是海陆变迁的证据,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③④错误。①②正确,D正确。故选D。
10.A
11.C
【解析】
10.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漂移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A是现在海陆分布状况,排除BCD,故选A。
11.
大西洋两岸,尤其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十分相似。如果把两块大陆剪下来,差不多可以拼成一个整体,且两块大陆的生物物种相同以及古生物化石和地层构造相吻合,C正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不是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A错误;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无法说明大陆漂移假说,B错误;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和水井等,这说明此地区在很早以前曾经是陆地,后来经过地壳变动变成了海洋,这属于海陆变迁的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12.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的围海造陆,属于海陆变迁现象;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属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依据题意,故选B。
13.A
【解析】
【详解】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海螺、海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所以这一记载说明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A正确。根据化石可以推断以前的海陆变迁,不能推测今后的变化,B错误。该记载不能说明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也不能说明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CD错误。故选A。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七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故选C。
【点睛】
15.C
16.D
【解析】
15.
日本和新西兰都是多地震的国家,它们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尼泊尔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AB错误;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D错误。故选C。
16.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不断缩小,最后将会消失,A正确;红海是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会扩张,B正确;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不断升高,C正确;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不断升高,D错误。根据题意选D。
【点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7.B
18.D
【解析】
17.
读图可知,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大的山脉,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不断上升形成该山脉。选B。
18.
从酒店窗户跳下逃生、乘坐电梯快速逃生、躺在床上等待救援可能会危及生命,ABC错误;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因为墙角的结构最稳定,D正确;排除ABC,选D。
【点睛】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19.C
20.A
【解析】
19.由图可知,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沿海,C正确。非洲东部、 南美洲中部、 大西洋西岸地震较少,ABD错误。故选C。
20.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21.(1) 挤压 张裂 D
(2)太平洋
(3) 亚欧(或欧亚) 印度洋(位置可互换)
(4) 交界 活跃
(5) 太平洋 南极洲 苏伊士运河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观点和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地理实践能力。
(1)
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可知,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读图可知,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会是地表隆起形成山脉,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断裂陷落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所以③处选D。
(2)
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3)
读图三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
读图可知,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5)
读图可知,图中A是太平洋,面积最大的大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D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是亚洲,C是非洲,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点睛】
22.(1)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2)南极洲板块
(3) 扩张 张裂
(4) 缩小 挤压
(5)太平洋板块
(6)大陆漂移学说
(7) 交界 火山 地震
(8)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板块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读图可知,图中的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
六大板块中,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南极洲板块。
(3)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大,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主要原因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4)
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是因为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5)
在六大板块中,图中的D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6)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7)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8)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3.(1)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2)亚欧
(3) 火山 地震
(4) 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 印度洋 挤压
(5)C
(6)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世界六大板块图为材料,共设置六道小题,涉及板块名称、地质灾害、板块运动、地震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
(2)
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主要位于亚欧板块。
(3)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4)
②处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数千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这两块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古海被慢慢抬升于是就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5)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选C。
(6)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4.(1) 欧 大西 北美 大洋洲
(2) 南美 太平 亚 印度 非
(3)北冰洋
(4) 非洲
亚欧
(5)火山地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麦哲伦环球航行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以及板块运动有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西班牙位于A欧洲,该大洲西隔B大西洋与C北美洲相望,世界上唯一比A大洲即欧洲面积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2)
1519年9月, 在麦哲伦的带领下,200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A洲即欧洲的西班牙出发,渡过B洋即大西洋,绕过D南美洲的南端进入E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F亚洲的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当地土著居民的纠纷而身亡,之后,船员们艰难地横渡G洋即印度洋,在绕过H洲即非洲的南端,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终于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伟大的环球航行。
(3)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两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
(4)
H非洲所在的板块是非洲板块,F亚洲所在的板块是亚欧板块。
(5)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2.2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
一、选择题
1.宋朝哲学家朱熹《朱子语类》中写到:“常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 )
A.地质灾害 B.火山喷发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
2.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底火山猛烈爆发,引发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加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汤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①地处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D.②海域未来可能形成新大洋
2022年1月14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爆发了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火山喷发的原因主要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4.火山喷发短期内对汤加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污染空气②诱发海啸③引发台风④爆发寒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年1月,汤加海底火山别烈喷发,使多地电力、通信、航路一度中断。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原因是该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美洲州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6.有关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8.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9.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图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轮廓及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荷兰的填海造陆
B.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
C.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海藻、海螺化石
D.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
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4.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七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尼泊尔和新西兰都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从图中可判断出三个国家的共性是( )
A.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均位于板块的交界 D.均位于板块的内部
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根据测量,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
A.A处的地中海将会消失 B.B处的红海将变成新的大洋
C.C处的喜马拉雅山脉将不断的增高 D.D处的落基山脉将不断降低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区常年有积雪,雪域面积广大。每年吸引大量的滑雪爱好者前来,是滑雪者的圣地。读图“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有人说,这片滑雪圣地是板块运动的馈赠,它位于( )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B.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
18.阿尔卑斯山区是世界上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若滑雪爱好者所住的酒店发生地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从酒店窗户跳下逃生 B.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C.躺在床上等待救援 D.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
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9.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非洲东部 B.南美洲中部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西岸
20.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活跃
C.位于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二、解答题
21.某班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图一),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图二)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 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运动,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运动(挤压或张裂) 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___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世界地震中心 因为它位于板块_________处,地壳运动_________
(5)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图四,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大洲 大洋的名称
大洋:A_________大洲:D_________图中大洲B与C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22.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六大板块分别是。A_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D________板块;E________板块F________板块
(2)六大板块中跨经度最广的板块是________。
(3)红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____(挤压、张裂)。
(4)地中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____(挤压、张裂)。
(5)几乎都是大洋的板块是________。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是________。
(7)板块与板块________地带。地震比较活跃,多________和________。
(8)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B____。
(2)中国主要位于____板块。
(3)图中①处是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4)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此山脉的形成是____板块与____板块发生____(挤压、张裂)运动的结果。
(5)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躲在窗下 B.乘电梯下楼
C.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D.跳楼
(6)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和____。
24.图示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读下图,回答问题。
(1)环球航行起止:西班牙位于A________洲,该大洲西隔B_______洋与C________洲相望,世界上唯一比A大洲面积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
(2)环球航行路线:1519年,从西班牙率先进入世界面积第二的B大洋,然后绕过D________洲南端进入E________洋;1521年,到达F________洲的菲律宾群岛,艰难渡过G________洋,再绕过H________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次进入B大洋,向北航行数月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
(3)环球航行回顾: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未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
(4)H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F洲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
(5)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