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命题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经过推理证实的命题如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所以认识命题的定义、结构、真假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正确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基础,特别是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和难以判断真假的命题,是学习的重点。本节课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了解基本概念,不必深究,不钻难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能识别真假命题。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命题的真假,培养分类思想。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学生分析法。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语言推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命题、定理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通过学习命题真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学习命题的构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判定什么定义、命题、定理、公理,及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目标定向,自主合作”,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初步认识真、假命题。因此就内容看来,可能会较为枯燥、单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命题的概念教学中,与以往直接的告知学生概念不同,采用了让学生对两组语句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生充分讨论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在提出命题的概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命题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学生举例来加强巩固概念。
在命题的构成这一环节中,通过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让学生了解到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同时感受到命题的常用表述形式,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对于真假命题的认识,是通过几个具体的命题让学生认识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从而得出真假命题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知如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六、说导学过程
(一)目标认定
1、了解命题及其相关概念,会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
2、会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
目标重点:命题的相关概念,命题真假的判断
目标难点:会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命题的真假判断
(二)前提测评
判断句的认识:
“判断句”——即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型。 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导学过程
自主探究:预习教材20、21页,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做好预习笔记,尝试独立完成教材21页练习;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
1、命题的概念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得出,命题的概念: 的语句,叫做命题.
练一练: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 π是无理数吗?
(5)过点P作直线AB//EF
你能发现以上命题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吗?
2、命题的构成
命题由 和 组成. 是已知项, 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已知项) 结论
例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B⊥CD,垂足为O,那么∠AOC=90°;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邻补角互补.
(注意: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包括“如果”和“那么”这些字眼.)
3、命题的书写形式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例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写成“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例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注意:不改变原意,且语句通顺)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对顶角相等
(小结:在把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 ····”的形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命题中添加“如果······那么·· ····”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可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
4、命题的分类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么?
(1)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2)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也能被4整除
这两个语句都是命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它们都是错误的命题.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问题:你能举出1 ~ 2个真命题的例子吗?
小组合作练习: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明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如果AC=BC,那么C是线段AB的中点;
(2)如果∠1= ∠2,∠2= ∠3,那么∠1= ∠3;
(3)若xy=0,则x=0;
(4)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小结:(1)区分不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时,就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四)达标测评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题设”和“结论”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等角的补角相等.
(5)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6)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和为0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为0;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商为-1;
(4)如果两个数的商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5)邻补角互补;
(6)两个角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回顾:(1)命题的概念
(2)命题的结构
(3)命题的书写形式
(4)命题的分类(真假命题的判断)
请反思自己那点知识还没有掌握?
(六)课堂作业
1.下列句子是命题吗?若是,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2)垂线段最短,对吗?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5)同旁内角互补.
(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9)若a>b,则>1.
(10)两数和为正数,则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11)0 除以任何一个数都得 0 .
(12)若a<0,b>0,且|a|>|b|,则a+b=|b|-|a|.
(七)课外作业
教材24页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