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
课堂提升训练试卷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泰山期中)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获得更多赔款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2021山东金乡育才学校月考)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
A.英、美两国 B.美、俄两国 C.俄、法两国 D.英、法两国
3.(2021山东陵城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方面分析,这么说是因为( )
A.鸦片的输入引发了这两场战争
B.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是这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参战国
4.(2021广东广州五中滨江学校第一次段考)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在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这件事应该发生在( )
A.《望厦条约》签订之后 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C.《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之后
5.(2021河南郑州七十九中第一次月考改编)1877年10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特约记者T.W.K在该报上发表了《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一文,写道:蒸汽火轮在扬子江上定期航行运营已有15个年头了,这项业务最初还是由美国公司发起的。材料中反映的现象( )
A.开始出现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表明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C.体现了列强由以商品倾销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2021广东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期中)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其中“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的事件是( )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7.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 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虎门之战 D.吴淞口战役
8.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中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21山西右玉二中第一次月考)恩格斯说道,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10.(2021广东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期中)“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1.(2022广东揭东期中)“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1860年10月18日,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以上材料最有可能成为以下哪个事件的罪证( )
A.列强获得大额赔款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进驻北京
D.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北京圆明园
12.(2022广东深圳宝安中学期中)小明同学在试绘1820年清王朝疆界时,发现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那时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香港岛
B.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3.(2020河南宝丰第一次联考)“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奕)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花园’被烧”与哪一侵略者有关( )
A.英国军队 B.美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英盟军
14.(2020山东东营九年级中考)2019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 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1859 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
材料三 这场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
请回答:
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4)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及识记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答案 D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答案 C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不满足鸦片战争获得的侵略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因此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选C。
4.答案 B 材料所示事件最早应发生在《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5.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天津条约》有关,《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6.答案 C 由材料中的“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故选C。
7.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因此材料所述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关。
8.答案 B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北京条约》。
9.答案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选B。
10.答案 B 题干材料中“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说明外国列强侵入到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直打到京津地区,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通商口岸,说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故B项正确。
11.D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劫掠,之后又放火烧毁。故选D。
12.D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这导致清王朝1820年国土面积与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差很多。故选D。
13.C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圆明园。故“‘花园’被烧”与英法联军有关。
14.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了大批文物,后火烧圆明园。
15.答案 (1)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沙俄。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扩大侵略权益”“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列强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依据材料二中的“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