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第1课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3.3比热容第1课时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15 07: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 比热容 第1课时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是 号,我说课的内容是比热容 第1课时,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及依据、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四大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及依据
我的目标制定的依据来自于对学情、教材、课标和新课改理念的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7名九年级的视障学生,2名全盲和5名低视力,他们的智力都正常,学习能力有所不同,A层4人,B层3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些特殊的支持和个别化指导。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但还属于经验型,需要通过动手操作等直接经验进行思维活动,促进学习。由于视障原因,他们的学习速度相对较慢。
本课时选编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的第一块内容:比热容。比热容是热学的重要概念。
本课时在《盲校物理新课标》中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作用,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建构比热容的概念,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比热容的学习,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A层与B层的目标一致,A层在能力上注重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确定及依据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依据是盲校物理新课标的要求。
难点也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应用。依据是①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我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②对我的学生来说,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我准备按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小结巩固、作业布置等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重点说探究新知环节。
(一)情境导入环节
我是通过学生熟悉情境:炎热的夏天,沙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海水却非常凉爽;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等现象。导入课题。
依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探究新知环节
任务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板书】
1.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我先用2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水加热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再提出问题:将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学生进行猜测。
依据是:在我的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猜测,使接下来探究目标更为明确。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先给出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再让学生讨论还需要什么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确定一个与提出问题一致的方案: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接着,我给出事先称量好的两烧杯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及其他器材,与学生约定:两小组分别测一种物质,测出从相同的初温到60摄氏度的加热的时间。
依据是:由于我的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强,所以需要引导进行实验设计。突出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由于学生视障,所以我尽可能地使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简单化。考虑到安全性,我只让学生将物质加热到60℃。学生按盲生和低视生组合、A层和B层组合的方式分成两组,同伴互助,完成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分析论证
学生通过两个小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
然后向学生指出,为了比较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依据是:让学生经历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物理概念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热容这个概念的内涵,突破比热容概念建立的难点。
任务二:认识比热容【板书】
我将活动分三步进行:
1.引导学生用类比密度的定义、单位的方式,得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等。【板书】比热容的单位比较复杂,让学生注意单位的读法、明文和盲文的书写。
依据是:为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采取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热容的单位比较复杂,尤其是盲文的书写较难,所以做了强调。
2.让学生阅读比热容表,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我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得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板书】
依据是:通过读表,分析、归纳、交流获得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3.应用比热容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先让学生试着用比热容解释情境导入的两个自然现象,暴露问题,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再通过实例练习解释用水加热和散热的好处。
依据是:学以致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对于我的学生来说,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先诊断后指导再练习的方法,突破难点。
(三)小结巩固环节
我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结构。再通过完成分层练习,进行反馈评价。
依据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本节课的收获,同时指导和改进我后面的教学。
(四)作业布置
我的作业设置为2项,
1.巩固性练习:B层学生只需完成基础部分,提高部分选做。
2.拓展性作业: 阅读课本中拓展性实验,再查阅资料,了解除了温度传感器外,还有哪些类型的传感器?
依据是:我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作业,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关心科技的发展。
最后,我说一下板书设计:
我是通过提纲式的板书建立知识结构,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依据是:该板书条理分明,便于视障学生阅读。低视生可以通过电子助视器截屏保留,盲生我以盲文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发放。或许有的老师觉得这种板书过于传统,没有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好,但我坚信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结论:
二、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4、应用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