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材分析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属于比的实际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继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又一有关图形变化的内容。教材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投影仪等等,但是在对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放大或缩小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和“把图形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主探索空间,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显内容的生活化,体现学习过程的活动化,讲解穿插在练习之中,讲练结合、以练带讲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法:1、情境引入 2、直观演示 3、合作交流 4、讲练结合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直尺、练习纸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感受放大、缩小现象1、观察体验师:同学们,老师前几天出去旅游,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都去哪玩了?生:想。师:那一起来看看老师带回来的照片吧!(小照出示)你们能看清楚这是哪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板书:放大)师:现在看清了吗?这是什么地方?师:(大照出示)这张是哪呢?太大了,也看不清,怎么办?(板书:缩小)2、辨别放大、缩小现象师:照片可以放大或者缩小,使我们看的更清楚,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学生说一说。师: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善于观察和发现。老师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这些现象你见过吗?(出示图片)3、引入课题:师:刚才,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那么数学上的放大与缩小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数形结合,探索新知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呢?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封闭图形——三角形进行研究。1、摆三角形,初步理解放大与缩小。师:请同学们拿出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分别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比一比谁摆的又好又快。(学生操作)师:同学们都摆好了,看看和老师摆的一样吗?(出示三个三角形,为了方便研究,标出①②③)我们先看图1和图2. 请同学们先观察思考这两个问题,再小组讨论交流你的发现。a:理解图形放大的规律师:第一个三角形是怎样变化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的呢?生:把第一个图形的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也就是说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三角形的2倍。(显示文字)师:你真棒,用到了“放大”这个词来描述,叙述的非常准确。b:理解图形缩小的规律师:同学们再想想怎样由第二个三角形变化得到第一个三角形呢?生:第二个三角形的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显示文字)议一议: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三个三角形比较,可以怎么说?(同桌先交流再汇报)生:第一个图形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得到第三个图形。生:第三个图形缩小到原来的后得到的第一个图形。2、尝试归纳特征师:通过观察刚才这些放大或缩小的现象,你发现这三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师:回答得真好,能透过图形的表面抓住问题的本质。这两点其实就是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学生齐读)导语:刚才我们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亲自动手来画一画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吧。(三)尝试画图,巩固新知1、教学例2 (1)先出示: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师:请同学们说说“长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生:原来的长和宽都要扩大2倍。生:原长方形长3个格长、宽2个格长,把它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长方形的长为6个格长、宽为4个格长。师:你分析得很正确,同学们就按这位同学分析的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吧。 (2)再出示: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师:先同桌之间说说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师反馈提问:你确定自己画的对吗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 2、尝试反馈师:如果换成把三角形放大2倍,你们还有信心完成吗?(出示图形)学生动手画图,老师巡视。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先画直角边,再画斜的边。师:有没有先画斜的边的?为什么?放大后的三角形斜的边是不是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呢?生:是。师:你怎么知道的?要知道对不对应该如何验证?(学生说一说)归纳:通过量一量或者比一比得出,放大后的三角形斜的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图形的各边都要放大或缩小(整体放大或缩小).2、小结归纳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完成了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倍数放大、缩小的任务,并且发现了图形变化的特点(整体放大或缩小)。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倍数放大或缩小呢??生: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倍数进行放大、缩小,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倍数放大、缩小。师追问:你觉得在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生:最关键的是确定所要画的图形各边的长度。生: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必须把图形整体放大或缩小。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我们一般要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出示课件)记一记:画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一看、二算、三画。(四)自主评价,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它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让我们感受的太空的奥秘,实验室里我们还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更小的东西,那你知道显微镜下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图片)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也要学会“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那你们一定会过的很快乐!(出示文字) 电脑操作,使学生对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辨析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摆一摆、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过程,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放手让学生把图形放大的方法迁移到图形的缩小上来,使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学生独立完成并介绍自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画图过程归纳画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能力,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各边缩小到——原来的特征: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画图步骤:一看、二算、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