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编版2.《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统编版2.《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5 14: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
2
3
4
5
晨读篇 闻鸡起舞
课前篇 一起预习
课堂篇 一起思考
课外篇 一起阅读
素养篇 一起提高
内容索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赏析诗歌的艺术形象。
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
知人论世,深入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ONE
晨读篇 闻鸡起舞
文化典故
[典故]
折节向学
[出处]
范晔《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解读]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行为。“折节向学”意思是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学习是持续的过程,只要想学,就没有早晚。古有姜太公、范晔、阳固、寇准、苏洵等,今有毛泽东、齐白石、爱因斯坦、苏格特、林肯、黑泽明等。学习从来都不是跟年龄有关,而是一种习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读书、学习为享受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找到了读书、学习的乐趣;视读书、学习为折磨的人是痛苦的,因为他们被囚禁于心灵的监牢。读书、学习不只是为了竞争,更要紧的是快乐。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少年的你,珍惜时光;暮年的你,折节乐学,把读书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它会使你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使你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使你的人生变成美丽多彩的交响!
诵读鉴赏
西风颂(第三节)
雪 莱
你,哦,是你把蓝色的地中海
从梦中唤醒,他在一整个夏天
都酣睡在贝伊湾一座浮石岛外,
被澄澈的流水喧哗声催送入眠,
梦见了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
在强烈汹涌的波光里不住地抖颤,
全都长满了蔚蓝色苔藓和花卉,
馨香馥郁,如醉的知觉难以描摹。
[原文]
哦,为了给你让路,大西洋水
豁然开裂,而在浩渺波澜深处,
海底的花藻和枝叶无汁的丛林,
哦,由于把你的呼啸声辨认出,
一时都惨然变色,胆怵心惊,
战栗着自行凋落;听,哦,听!
[鉴赏]
象征手法 此节中的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古代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琼楼玉宇、海底宫阙将惨然变色、摇摇欲坠,象征着反动恶势力的堡垒即将土崩瓦解,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黑暗、丑恶、腐朽、堕落的旧世界即将被打破,光辉灿烂、美好的新世界即将被建立。
对比鲜明 本节刻画了西风在海上涤荡旧势力的情景。此处“蓝色的地中海”喻指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而“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却在“不住地抖颤”。这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当时反动阶级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用词精当 其用“澄澈的流水”写出了透明如镜的海水的美景。用“喧哗声”描绘了浪涛的低沉的拍击之声,用“馨香馥郁”写出了花卉的芬芳。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950年参军。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代表作有诗歌《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1年,诗人因为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作品背景]
《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作于1962年。当时王昌耀在青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这首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相关知识]
抒 情 诗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ONE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雕zhuó 琢 wǎn转 婉
甘lín 霖 guī阁 闺
yīn蔽 荫 倦dài 怠
bìn弃 摈 晶yíng 莹
3.掌握词语
(1)雕琢:雕刻(玉石);过分地修饰(文字)。
例句:全文构思巧妙,不事雕琢,朴素自然。
(2)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例句:1926年,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
·
·
·
(3)摈弃:抛弃。
例句:消费者需要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下,逐步摈弃旧观念,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绿色产品的优势和价值。
(4)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例句:“17年流落异国他乡,很彷徨,很不值得。”说起自己在国外的境况,53岁的他潸然泪下。
·
·
·
·
4.词语辨析
霞蔚云蒸 五彩缤纷
霞蔚云蒸:彩霞弥漫,云气升腾。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相同点:都有“色彩绚丽”的意思。 不同点:“霞蔚云蒸”一般用来表现风景,“五彩缤纷”一般用来表现色彩。 例 句 ①近期由于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南京梅花山迎来了盛花期。3月11日,南京梅花山,霞蔚云蒸,美不胜收。 ②第38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开幕,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风筝扮靓天空。 ·
·
·
·
·
·
·
·
课堂篇 一起思考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理清思路,宏观把握
任务设计
1.《峨日朵雪峰之侧》全诗共两个诗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诗节之间的关系。
点拨 《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共有两个诗节。第1个诗节主要写景。起首一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统领全诗,引出下文对峨日朵雪峰之侧景物的描写。站在这个高度上,诗人小心翼翼地“探出前额”,看到了“彷徨许久”的太阳,看到了“决然跃入”山海的太阳,他还看到了石砾滑坡,听到了滑坡产生的“嚣鸣”。在这些意象的烘托下,峨日朵雪峰崔嵬、险峻的形象便呈现了出来。在这些景物中,出现了一位勇敢的攀登者形象,他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在险峻的山峰上,这样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的色彩,向上攀爬的勇者与向下滑落的石砾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环境的险恶,诗人在凝重而壮美的氛围中,蕴蓄了自己悲壮的情怀,以及从犹疑到坚定的心理变化。
第2个诗节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诗人首先想象在这“锈蚀的岩壁”,应该有雄鹰或者雪豹与自己为伍,才配得上这壮美的画面,可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居然只有一只小小的“可怜”的蜘蛛。这一特写,体现了诗人的匠心,诗人将“雄鹰”“雪豹”这些曾被奉为神明的事物与弱小的“蜘蛛”做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联系诗人此时的经历,被划为“右派”的诗人又何尝不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第1个诗节写登山勇士攀登峨日朵雪峰的所见、所闻,为第2个诗节抒发感情做铺垫,是第2个诗节中感情集中抒发的基础。
2.《致云雀》全诗共21节,理清作者的思路,并概括大意。
点拨 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2~4小节,写云雀飞翔。5~12小节,绘云雀的歌声。13~17小节,议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18~21小节,人鸟对比,表达愿望。全诗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研读任务二 “意”由境出,“象”随心生
任务设计
3.《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蜘蛛”这个意象在诗中有何内涵
点拨 ①蜘蛛的出现和沉默,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②诗歌第1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2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③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特别有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进行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4.“文以意为主。”请结合《峨日朵雪峰之侧》,简析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意图,并简要阐述这种“意”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点拨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体验到的深刻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景,诗人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隐藏在诗人忧郁和伤感心灵背后的,是他对生命本真和尊严的追寻与捍卫。
5.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点拨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然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但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6.《致云雀》中诗人为何要“致”云雀 从“云雀”身上,诗人得到了哪些启发
点拨 云雀构巢于地却高飞、歌唱、直冲云霄,摆脱大地的束缚,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小鸟才触动了诗人的诗情。本诗中的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自身形象的象征。可以说,全诗无一处没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诗人。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拥抱自由美好的新社会的思想。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着诗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愿用自己的笔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诗人的诗歌自然清新、优雅大气。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难以与云雀比肩的慨叹,但对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充满了信心。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大自然中的生灵比拟云雀,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反衬人类社会的罪恶与不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公正社会的强烈追求,以及他随时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研读任务三 言之有“文”,赏析技巧
任务设计
7.《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景象的 有何作用
点拨 诗句声色结合:先营造了一个落日的辉煌壮美的景象,继而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使雪峰落日更显壮观。对比: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突出攀登者奋进向上的精神。
8.《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是如何描写诗人攀登的状态的
点拨 运用衬托手法写出了诗人攀登的艰难。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似有黑洞般无穷的引力,在竭力使我下坠;石砾不时地滑坡,深渊兴起一派有如军旅远去的喊杀声的嚣鸣,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环境的艰险衬托出“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绝非易事,这是一个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9.《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点拨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自由、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多维探究]
有人认为,昌耀的诗歌中,西部是一个博大的“心象”,一个历史与当下、自然与意志、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混茫难分的活的诗中的“绝对现实”。结合《峨日朵雪峰之侧》,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点拨 这首诗是昌耀的早期作品,诗中充斥着时代背影。昌耀将自然景观与顽强的意志糅合到诗篇中,用自然的雄伟、壮丽、险峻来烘托人物的精神意志,使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明。现实的残酷正如攀登峨日朵雪峰的勇士身处的险境,卑微的诗人正如岩壁上孤独弱小的蜘蛛。诗人正是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组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绝对现实”,只不过是用艺术的形式让读者去感受、体悟。
课外篇 一起阅读
材料一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材料二 
孤雁(节选)[注]
闻一多
归来罢,流落的孤禽!
与其尽在这水国的绝塞,
拼着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梦,
不如擢翅回身归去罢!
啊!但是这不由分说的狂飙
挟着我不息地前进;
我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
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
由着我的心性
回身擢翅归去来呢
注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
材料三 
听雁(节选)
付秀红
在这肃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阅读训练]
1.三则材料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 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点拨 (1)杜甫的《孤雁》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穷困却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闻一多的《孤雁(节选)》刻画的是一只对故乡充满思念、带有使命感和意志力的孤雁形象。诗歌借孤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奋发的意志力,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使命感的爱国精神。(3)付秀红的《听雁(节选)》借雁阵的高亢鸣叫塑造了一群团结友爱、有耐力的大雁形象,写出了对生活的启示,与周围的人、相携的同伴们要互助合力,团结友爱;对目标或理想的追求要有耐力,坚持不懈。
2.你还能找到其他写“雁”的作品吗 请列举一篇,并分析其中“雁”的形象特点。
点拨 示例一: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诗歌通过“一”字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在奋力飞回故巢。这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
早  雁[注]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
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对他们寄予深切同情。
素养篇 一起提高
把握现代诗歌的意象
[知识阐释]
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象)与诗人情感(情)的结合体。例如,《乡愁》中余光中就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把握意象主要从意象的类别着手,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例如,《致云雀》中雪莱用了四个诗节把云雀比喻成一位隐身的诗人、一位高贵的少女、一只金色的萤火虫、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花。
2.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红烛》是诗人的心声吐露,“红烛”这一意象是诗人的人格化身,其勇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在现代新诗史上被称为著名的“红烛精神”,因此具有伟大的象征意义。
3.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之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通过描写“雪峰”“太阳”“石砾”“蜘蛛”等意象,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一个世界,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诗中树的意象有什么特征 作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树看起来分离独立,但地下的根须却互相纠缠。(2)借“树”的自然特征,写出了抗战时期民族遭受欺凌,人民看似孤立无助,却拥有团结的潜在力量,表现了诗人对民族觉醒的强烈信心。
解析 《树》写于1940年春天,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炼,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艾青正是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纠缠在一起”,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诗歌的主题应是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技法攻略]
1.抓住意象,整体把握
现代诗歌离不开意象,所以,品味现代诗歌,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抓住这些意象,通过对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艾青的《礁石》,我们就须抓住诗人所咏之物——礁石。坚硬的礁石受到一波又一波的浪的冲击,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到诗中的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含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意象,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本诗所表现的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反复揣摩,体味新意
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现代诗人不再是遵循古道,小心翼翼地守望在古典诗歌的星空之下,而是大胆创新,跳出前人的窠臼,形成现代诗人自主的意象,传达全新的充溢着时代特征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
中国诗歌的现代嬗变,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氛围中展开的。西方文化,尤其是现代西方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现代性”,影响并催生了中国的现代诗。这就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因此解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必须反复揣摩,力求探出它的新意,从而准确解读它的含义。
3.联想想象,品味诗意
想象是诗歌飞翔的翅膀,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能力。欣赏诗歌当然也需要运用想象进行再创造。因此我们在解读现代诗歌时,就不能拘泥于某一瞬间,也不能局限于特定空间,而要对意象展开联想、想象,让思维到情感的海洋去打捞灵感,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那些含蓄的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让人回味,因此需要我们展开联想、想象,品味诗意。
4.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意象是情感寄托的载体。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比较特殊,大多借助特定的意象来传达,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必须抓住诗歌具体语句中的意象,来体悟作者的情感。
诗歌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情达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如舒婷的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也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 女 峰
舒 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年6月于长江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指代的是人们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
B.诗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表达出作者被这种爱情观所感动。
C.诗中借助对“衣裙”“江涛”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D.诗歌反映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作为牺牲品的旧道德。
答案B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抒情主人公对古代传说中所宣扬的爱情观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