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大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大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5 21: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过搜集历史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创设情境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
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大赛》教学设计
资中县第二中学校 崔秀梅
一、活动目标:
通过搜集历史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创设情境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位、 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时代特点的把握,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 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二、情感与态度:
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重点:学唱爱国歌曲,感受民族精神。培养合作学习,掌握探究方法。
四、活动难点:歌曲连接词。歌曲连接词应注意前后歌曲之间的转承的呼应关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写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连接词,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智慧。这里教师要参与其中,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五、活动准备:
1、全班分四个小组,组内分工协作。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收集以下资料:(1)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 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2)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磁带、伴唱带等;(3)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4)学乐器的同学回家练习要表 演的曲目 。
2、学生阅读已学课文中关于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
3、学生分组收集有关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作品资料。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参赛队,另抽出6名学生组成裁判组(其中记分员两名)。裁判组制定分组竞赛规则及评分表。
5、每小组选出10名代表组成参赛队,各组其余学生均作为本参赛队的啦啦队。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教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她自己的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抗战的歌声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古人 说:歌以言志。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的年代,涌现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 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今天,我们就通过音乐这一小小的侧面,回顾中华民族那段伟大的历史吧。
介绍学生主持人。
主持人:介绍活动小组:共分四个小组,每组10人。宣读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
(评委同学每人持一份表, 参考评分细则对照以上评分表打分),基础分为10分,歌演唱结束后,进入抢答环节,抢答正确的组加1分,错误者扣1分,最后以分高组胜出。
评分表
小组 主题鲜明(4分) 演唱水平(3分) 准确说出历史背景(2分) 仪态端庄大方(1分) 抢答正确(加1分错误扣1分) 总分(分)
1
2
3
4
(二)学习新课
第一回合:演唱比赛
主持人:有人说历史是一条长河,有人说历史是一幅画卷,而我想历史应该是一首歌曲,20世纪是歌曲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旋律。20世纪的历史歌曲见证了 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你可曾知道,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 曲,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80年前的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用铁蹄踏破了东三省的宁静,3000万东北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生活。请欣赏第一小组 给我带来的歌曲:《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创作于1936年。
(放歌曲《松花江上》拌唱带)
教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怒。九一八事 变后,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亿万中华儿女满怀悲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应运而生。歌声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灾 难和先辈们的抗争!你瞧:游击队的战士们踏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请欣赏第二小组给我们带来的歌曲《游击队之歌》。贺绿汀词曲,作于1937年。
多媒体:抗战影视资料
主持人:这一组的同学们把歌唱和表演融为一体,形式非常新颖哟!表演者表现了抗战时期,游击队和广大民众百姓,深入敌后,机智英勇,为把鬼子赶出境而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日寇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主持人:卢沟桥事变,吹响了全国抗战的号角,面对着用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者,英勇的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浴血苦战。你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 里,游击队的战士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轻松愉快的弹起了心爱的土琵琶,请欣赏第三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词:芦芒,曲:吕其明, 看,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小乐队,自己拌奏,(小提琴拌奏)
主持人: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游击队战士机智灵活、英勇善战的英雄气质和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也表现了他们憎恨敌人并决心消灭侵略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看到: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前景就在眼前!
你们看,我们的青年学生也勇敢地站了起来了,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了自己微薄的力量。“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请欣赏:第四小组给我们带来的小合唱——《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1年。
1、小合唱:《毕业歌》
教师点评:青年学生的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自强不息,威武不屈,贫贱不移
主持人:抗战时期,中华学子,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主持人:第一轮比赛告一段落,现在进入精彩激烈的抢答环节,请各小组抓住最后的机会,为自己小组加分!
第二回合:抢答环节:
(四)课堂评价练习:
一、 选择题:
1.《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
A、聂耳 B、冼星海
C、光未然 D、田汉
2.《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光未然 D、田汉
3.《卢沟桥之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二、歌名抢答
要求:抢答题:根据主持人提供的歌曲背景、内容等快速答出歌名及词曲作者。
⑴这首歌是一部影片的主题曲,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歌曲号召青年学生“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唱出了当时青年学生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共鸣,逐渐成为青年学生毕业时所必唱的一首歌曲。

⑵这首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它号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⑶“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⑷这首歌作于1937年7月,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歌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主持人:评委正在紧张的评分,我建议全体同学起立,一起歌唱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
1、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全体起立,合唱。
教师点拨:每当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响起,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跟着旋律歌唱。它的旋律是那样嘹亮雄浑、激越悲壮,似冲锋的号角,如进军的战 鼓,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勇气、斗志和信心,和着无数炎黄子孙心灵的节拍一起震颤。《义勇军进行曲》,一首战斗的歌、激昂的歌,一首前进的歌、胜利的歌, 它吐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声,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首永远的歌。因此,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都需要这支歌。
(三)活动小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我们学习这一主题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真切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亡,大敌当前,亿 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 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让我们团结起来,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也为抗战胜利65周年捧上一份浓浓的生日礼物!

七.板书设计:(彩色粉笔字板出)歌唱历史——抗日救亡歌曲演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