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易错点检测卷(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易错点检测卷(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5 17: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易错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逶(wěi)迤 腾飞 青藤 B.磅(páng)礴 天涯 悬崖
C.岷(mín)山 温渡 度河 D.七律(lù) 铁索 等闲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 B.五岭逶迤腾细浪(曲折绵延)
C.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人云的山崖) D.三军过后尽开颜(都开始变了脸色)
3.最适合描述下图的诗句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4.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走泥丸”意思是从泥丸上走过。 B.“三军”指的是三路长征大军。
C.“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 D.“乌蒙”和“五岭”指的是同一个地方的山峰。
5.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七律·长征》一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难得住他们。
二、填空题
7.学了《七律·长征》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小甲虫:《七律·长征》向我们展示了长征途中的五个画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_______历程。
小豆子:《七律·长征》讴歌了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精神,全诗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气概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一个字是“______”。
毛毛虫:《七律·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________和_______。他在长征途中还曾写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__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等词句。
蝴蝶飞:“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小蜜蜂:《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_________的过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的喜悦心情,预示着长征的最后胜利。诗中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出这首诗的磅礴气势?
9.把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看看本诗押的是什么韵。
难n________ 闲xi________ 丸w________ 寒h________ 颜y________
本诗押的是________韵。
10.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崖( ) 眠( ) 执( )
证( ) 涯( ) 岷( ) 丸( )
11.品析诗句,回答问题。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次战斗。
(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寒”字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
12.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大dù( )河,位于四川中西部。河中水深流急,怪石峥嵘,险滩密布;两岸都是陡峻的悬yá( )峭壁。古时候,人们只能乘溜suǒ( )过河,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河谷的危险。
13.拓展提升。(给“耑”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在横线上,每空填一个字)
1934年10月,红军战士_____着理想,从江西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来到铁索桥。桥下水流_____急,桥上铁链闪着寒光,让人胆战心惊。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破封锁线,顺利渡河;战士们_____不安地通过随时都会吞噬生命的草地,_____着粗气,翻过皑皑雪山……克服艰难险阻,红军于1936年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三、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4.用文中原句概括长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所运用的设问和反问的句式,对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摘抄文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并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设问句: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丰碑(节选)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突然警卫员喊道:“……前面……冻死了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的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线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6.短文以“丰碑”为题,文中的“丰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7.警卫员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18.“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易错字。
A.逶(wěi)迤——wēi
C.温渡——温度 度河——渡河
D.七律(lù)——lǜ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A.“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是平常的意思,正确。
B.“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逶迤”是曲折绵延的意思,正确。
C.“金沙水拍云崖暖”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云崖”的意思是高耸人云的山崖,正确。
D.“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尽开颜”的意思是“都笑逐颜开”。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D 。
3.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由图片信息中的桥和河,可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走泥丸”意思是像是脚下的小泥球一样。错误。
B.“三军”指的是全军。错误。
C.“七律”是指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正确。
D.“乌蒙”指乌蒙山。“五岭”是越城岭、都庞岭、萌绪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应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所以答案选择C。
6.A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 翻越五座山岭 跨越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艰难 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 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 毛泽东 思想家 书法家 不到长城非好汉 雄关漫道真如铁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 夸张 对偶 我国工农红军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小甲虫:毛泽东《七律·长征》展示了长征途中的五个画面,可概括为: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小豆子:全诗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能体现这种精神气概的一句诗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个“只”字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毛毛虫:《七律·长征》作者是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出自《清平乐·六盘山》,意思是: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出自《忆秦娥·娄山关》,意思是: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蝴蝶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手法,将五岭山比作了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将乌蒙山比作了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把蔑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以此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小蜜蜂:《七律·长征》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过程,写出红军翻过雪山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8.前两句总写作者对红军不怕困难的品质的赞美,为了突出这种精神,读“不怕”二字要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重读,突出长征路途的漫长和艰辛;“等闲”一字要读得略微舒缓,表现出战一们的大无畏精神。三四句叙述长征的具体过程,艰难险阴令人难以想象,为此,“腾、走”二字要读得刚劲有力,突出红军不为困难所屈服的品质,后面的“细浪、泥丸”则读得轻些,以表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及必胜的信心。五六句中的“拍、横”二字读时尽量拖长音,突出环境恶劣,侧面烘托出战士们的英勇,“云崖暖、铁锁寒”语调要高低、重轻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士们的顽强精神。最后两句体现诗人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无比欢欣之情,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展现情感到达顶峰,“尽开颜”二个字要一字一顿,情绪激越高昂,突出全诗主旨,与诗歌开头保持同一基调,从而体现出诗歌的韵律感。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朗读和分析。
结合诗歌的含义和内容进行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怕、难)重读采用“2、2、3”式断句。“不怕”二字语气较重,节奏稍快。"远"字拖长,突出远征的路途之远。音视频示范《七律.长征》怎么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万、等)重读采用“2、2、3”式断句。“万水”二字语气较重,节奏稍快。"只"字拖长,突出红军的英勇无畏。音视频示范《七律.长征》怎么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 (腾、浪)重读乌蒙/磅礴/走泥丸。(蒙、丸)重读金沙/水拍/云崖暖,(水、暖)重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桥、寒)重读更喜/岷山/千里雪,(更、雪)重读都采用“2、2、3”式断句。其中的“腾”、“走”字音拖长,突出艰辛。“暖”和“寒”分别采用升调和降调,显得抑扬顿挫。“更喜岷山千里雪”语气稍快,要体现出心情愉悦。音视频示范《七律.长征》怎么朗读三军过后/尽/开/颜。(军、尽)重读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尽/开/颜“一字一顿,把全诗的磅礴气势演绎出来。
9. án án án án án an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基础知识。
难(nán):做起来费事的;不容易(跟“易”相对)。
闲(xián):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
丸(wán):小而呈球形的东西。
寒(hán):冷(跟“暑”相对)。
颜(yán):面容,脸色。
押韵:(动)诗词、歌曲、快板等句末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声音和谐悦耳。
结合以上生字的拼音可知,本诗押的是“an”的韵。
10. 长征 山崖 睡眠
执行 证人
天涯 岷山
丸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区分记忆形近字之间的异同点。
“征”字可组词为:征信、征战。
“证”字可组词为:证据、作证。
“崖”字可组词为:断崖、悬崖。
“涯”字可组词为:生涯、无涯。
“眠”字可组词为:休眠、失眠。
“岷”字可组词为:岷江、岷岭。
“执”字可组词为:偏执、执着。
“丸”字可组词为:肉丸、虾丸。
11.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主观感受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和悲壮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作答时,学生要理解句子意思,学会从句中的关键字词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颈联这两句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
(2)句中的“暖”“寒”,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
“暖”一是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二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
“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3)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12. 渡 崖 索
【详解】本题主要利用拼音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根据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书写“崖、索”时笔画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渡”易写成同音别字,要加以区分。
13. 揣 湍 惴惴 喘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汉字造字法的掌握。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即可。
“耑”加上“扌”组成“揣着”的“揣”;加“氵”组成“湍急”的“湍”;加“忄”组成“惴惴不安”的“惴”;加“口”组成“喘气”的“喘”。
14.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5.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或: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或: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历史上没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不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
【分析】14.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短文内容基础上作答,“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5.考查了句式的转换。
设问句、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设问句是自问自答,故设问句有: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或: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反问句答案就在句子中。故反问句有: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或: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反问句改陈述句“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一句去掉疑问词“吗”,把“曾经有过”改为“没有过”,“?”变“。”。“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一句去掉疑问词“呢”,“怎会”改为“不会”,“?”变“。”。
16.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17.A 18.“他”指的是将军。“他”愤怒的原因是看到有战士冻死时感到很愤怒,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也为后来将军得知真相之后的巨大变化作铺垫。 19.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分析】16.本题考查理解题目的含义。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课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17.本题考查省略号的表达效果。这是警卫员看到前面冻死人时说的话,结合他当时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体会他的不安和急促。
18.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愤怒的神态,从侧面反映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
19.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将军知道冻僵得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同时也为失去一位好战士而感到不舍和难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