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1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1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5 13: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国的宝岛——台湾(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地理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为了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了学生体验地理学习过程,学会地理思维,为了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的说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关注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备地理素养的人。在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成为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思考,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搜集到的地理信息来理解文中的理论知识,如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课文,理解台湾与祖国的渊源,课堂上真正体会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学科。
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用问题与学生对话,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在启发教学时,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后进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下,地理学科仍然无法摆脱副科的现实,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并不高,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适当地引入了诗歌、动画、录像、图片等多种教学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认识台湾岛的风土人情,趣味性、逻辑性强,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台湾省》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试用本)七年级上册中国区域篇(上)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区域奠定基础。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本节主要包括“众多的岛屿”、“美丽的山河”、“温暖湿润的气候”、“祖国的宝岛”四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本节内容主要突出在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的知识,突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以及其体现出宝岛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意义,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区域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课文包括众多的岛屿、美丽的山河、温暖湿润的气候、祖国的宝岛,重点突出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快速发展的经济。
难点: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七(1)班学生个性差异显著,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在课前引入视频中,插入学生熟悉的老师同学的旅游照片,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部分学生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问题设计时有梯度,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物产;
初步理解优越自然条件和丰富资源、物产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分析优越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间关系的方法;
运用地图、资料和已学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学会认识区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爱岛之情,爱国之情。
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性,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五、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资料分析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六、教学媒体设计
视频、PPT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台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系列图片。播放视频:欣赏了《台湾旅游宣传》片,老师选取了部分歌词,体现了台湾的哪些地理信息。 观看视频,七嘴八舌话台湾。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和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深入学习逐个击破 【活动一】图识宝岛1、地理位置——多岛之省了解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战略地理位置以及范围,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指图回答 重视读图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自主学习、分析地理信息。
【活动二】宝岛揽胜美丽的山河观看课件“阿里山奇观”结合“台湾岛山河示意图”了解台湾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的分布特点,并启发学生建立两者的关系。2、暖湿的气候依次出示台湾省地形图、台湾省气温、降水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区地图并指导学生通过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气候特点初步理解自然地理因素与物产之间的联系。教师综述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着重讲解。 师生对话思考建立关系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台湾省自然地理特征,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活动三】宝岛探宝1结合视频,阅读课本“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图册“台湾岛农业分布图”,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的农矿产品?2、小组活动: 读图纠错 课件显示表示台湾农矿产品分布的flash动画。仔细观察,找茬。 1、学生读图说出主要农矿产品的名称。抢答说说下列美称代表什么资源或物产。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台湾省物产的分布,理解自然地理因素与物产之间的联系。2、学生抢答纠错。 先图上寻宝,再进行物产美称与物产的配对,帮助学生记忆又不简单重复;读图纠错的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还帮助学生巩固了自然地理特征,并感悟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活动四】宝岛发展(拓展)(过渡)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角色扮演:假如我们是台湾居民,我们应该怎么办?【学情预设】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议,回答无论准确与否,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探究的乐趣。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图资料,与同组同学合作研究,并将探究成果由小组代表汇报出来,其他人补充。 提炼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建立联系小结归纳 【完成板书】强调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共同完成板书的联系 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研究区域地理的思路。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读图纠错的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小组交流,还帮助学生巩固了自然地理特征。
板书的设计,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板书中地理要素之间的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九、板书设计
祖国神圣领土
盐库、鱼仓 临海、低纬
米仓、甜岛 热、亚热带气候
水果 暖湿
森林、茶叶 多山(东高西低)
矿产
水能丰富 河流短急、水量大


60年代后
出口工业品
出口农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