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3 青藏地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3 青藏地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5 13: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重温基础知识(考点)
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青藏地区考点: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及成因;
④ 能源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能力培养
①学会区域空间定位方法以及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利用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③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
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途径。
二、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寒”
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该区其它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教材从“高、寒”入
手,分析了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解决途径。初中教材主要是
陈述该区域存在的地理现象,比较浅显。从高三教学的角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
系统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来解释其形成原因。
2、学生知识准备分析
学生在通过前阶段分区地理的学习,应该基本掌握利用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区域特征的方
法。应该在课前根据老师要求掌握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太
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板块分布及板块构造地貌、农业自然区位等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
   3、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
     ①不能有效地利用教材、地图册等资料提取信息,获得知识(比如有的学生不会识图);
②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现象;
③对问题的阐释与语言描述可能不规范,老师应及时总结归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青藏地区的“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其它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
      ②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2、难点:①读图识图能力培养;②学会区域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对象:高三学生。
五、教学方法
1、“诱导+自主”学习法:
青藏地区的知识点和内容是对过去知识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同学归纳得出结论,
获得终极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多媒体辅助教学:各种知识贮备、中国地形图、景观图、教学过程展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准备:(课前让学生自行复习本课可能用到的知识)
提问:①地理自然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
       (生答。老师总结。并屏幕显示:
      ②中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及影响因素(屏幕显示)
③农业的区位因素(屏幕显示)
④板块分布图及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屏幕显示)
导入新课:青藏地区
位置和范围
(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标明青藏地区的重要经纬线、重要的河流与湖泊轮廓)、中国政区图
 要求: (1)学生看图,识别区域,并提问:
①分层设色图的颜色与地形种类的关系是什么?
②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③我国第一阶梯的特点?
(2)学生作青藏地区经纬网框架草图:→ 教会学生区域定位方法、简单绘图训练
①作出300N、370N,900E、950E、1000E 
②并标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格
尔木、拉萨、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投影展示学生所画草图,归纳指出图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以利于学生能准确定位)
(3)青藏地区的范围是什么?→ 结论(青、藏、川西部高原部分)
地理特征  
提问: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后问答
①青藏地区地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高)
②地势的高低与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有何关系?
(学生一起回答,老师显示并总结三江源头、雅鲁藏布江、怒江、狮泉河及流向等)
        ③地势高低与太阳辐射强度有何关系 (生答,老师总结)
        ④地形地势对交通建设有何影响?(交通不便)
(屏幕显示链接青藏铁路建设的相关文字、图等资料)
⑤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线?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后老师总结并归纳分析:山区自然条件对陆路建设的影响,如何分析铁路线建设的意义及区位,
教会学生回答此类问题一般性方法)
习题练习:
(选择题)内容涉及青藏地区地形特征描述、河流水文特征、青藏铁路建设等知识。
(屏幕显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幅景观图。
两地海拔与气温的变化资料。拉萨的气候资料图
 (学生先看教材)提问:
①上述两幅景观图上的信息有何差异?并分析原因。(生答,教师后总结)
②青藏地区的气候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根据拉萨的气候资料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生答“寒”,对气候特点的描述可能不准确。教师用学科语言描述示范并屏幕显示)
(视频链接:雅鲁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上的景观图、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自然带分布图)
③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不同?请具体分析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自然带分布差异
及原因?(问题题形式出现)
(老师引导生答并复习关于自然带的相关知识。后老师总结。)
④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农业类型、分布及农作物。
为什么该地区的小麦颗粒饱满,单产高?(问答题形式出现)
   (生答并分析。可能答不完全。)
   (老师总结并屏幕显示。注意不利因素和有利两方面回答,考虑一般区位因素与主导因素。
和西北吐鲁番的瓜果为什么那么甜作对比讲解)
   ⑤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农业分布有何相似之处?形成原因是什么?(选择题形式出现)
   (生答。老师归纳总结指出两地制约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的差异,学会类比方法分析问题)
3、资源及开发
(屏幕显示)太阳能灶、地热发电站、涛涛江水上电站、雅鲁藏布江拐弯处森林、察尔汗盐湖、
旅游风光、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和介绍。
提问:①青藏地区蕴藏着哪些自然资源?为什么这里的水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
   (生看图回答,并分析原因,提示学生用某些知识)
   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该区丰富的资源?
(生讨论,开放性作答,后老师可作全面小结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八、课堂小结:帮助熟记基础知识 【投影】
  青藏高原世界巅,雪山冰川大河源。    高原湖泊如棋布,湖边草肥湖水咸。
    日照强、温差大,高原之上干且寒。    农业区在“三谷地”,小麦青稞最盛产。
    牦牛号称“高原舟”,负重能越云中山。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九、课后作业及反馈:
  1、设计空白填图  2、设计基础和能力题:10个选择题和1个区域地理特征题。
十、板书设计:(教会学生抓住区域主要特征进行推导)
 
             高     寒
屏幕显示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或屏幕,获得信息
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联系
老师纠正,形成正确思维
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地形
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流水、风、冰川地貌
气候
地理位置
光热水;相应植被类型
调节气候、改造大气
植被
主导作用
立地条件
土壤
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高寒畜牧业
青藏铁路
交通不便
草甸草原
地热丰富
河源
降水稀少
高原外围环山
青藏高寒区
大河源头
多雪山冰川
板块碰撞
抬升为陆
抬升为陆
抬升为陆
河谷农业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