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2022年秋】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历史单元复习课件系列: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复习
7世纪初
646年
5世纪初
8世纪中期
创立
伊斯兰教
大化改新
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
大和统一日本
幕府统治时期
12世纪晚期
1世纪
日本兴起
622年
穆罕默德
迁居麦地那
1868年
本单元主题为《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封建时代,二是亚洲国家。介绍了两个亚洲国家,一是东亚的日本,二是西亚的阿拉伯国家。
复习旧知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 ,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一百多个小国(其中有些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到了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
5世纪大和国基本统一日本
相关史事:
①《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②《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③《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复习旧知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时间:公元646年
学习对象: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内因: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外因:中国隋唐国力强盛、制度先进;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复习旧知
第11课 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
内容: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天皇—国—郡—里)
经济上:①土地、部民收归国有;②班田收授法;
③统一赋税。
意义: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地方豪强→保护庄园→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
→“武士”
背景:经济上: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形成庄园;
政治上: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形成
含义:武士阶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内容:名,忠,勇,义,礼,诚,克,仁。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形成:武士道精神越千年,生命力极端顽强,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复习旧知
第11课 古代日本
——幕府统治
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
特点: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大权旁落。
例题讲解
1. 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他们的领地上,居民组织生产的形式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化 C.以“部"的形式 D.家庭联产承包
2. (2021·扬州)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
A.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推行“殖产兴业”
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开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他们的领地上,居民组织生产的形式是部。A: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人民公社化,排除;C:以“部"的形式,符合题意;D:家庭联产承包,排除。故答案为:C。
解析: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A正确;“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19世纪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BD排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C排除。故答案为A。
C
A
例题讲解
3. 阅读下列材料: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后来,日本形成了武士应遵守的封建道德,称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忠君”“节义”“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大化改新”指的是什么时间,谁在位时采取的对日本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2)材料中所说的“大化改新”在经济、政治上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中所说的“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进程的影响是什么?
(4)如何看待日本社会中出现的武士道精神?
答案:(1)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斯兰教的创立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三洲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地形:沙漠广布,只有少数绿洲
复习旧知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相互仇杀;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沙漠气候,自然条件恶劣
时间:7世纪初
地点:麦加
创立者:穆罕默德
主要活动: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
630年,占领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经典:《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
统一:“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拉赐予的,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号召人们“圣战”
团结:“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
平等:“真主命令人们把斋,以便让富人穷人平等”
重视知识:信仰知识等等。
穆斯林宗教信仰:“六信”
①信安拉: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基础;②信天使:天使是安拉的忠实使者和人类的朋友;③信经典:《古兰经》是最后一部完美无缺的经典;④;信使者:穆罕默德是集大成的最后一位使者;⑤信前定:相信一切都是安拉事先安排好决定好的;⑥信后世:今世短暂,后世永存,末日审判,善者进天国,恶者下火狱
复习旧知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作用: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民族界限,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北接
黑海与里海
东到
印度河
流域
西临
大西洋
南包
整个半岛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阿拉伯语意思为“继承者”或“代理者”)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复习旧知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1.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①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②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
2.阿拉伯学者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
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代数学
《医学集成》和《医典》
《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文化:
成
就
复习旧知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例题讲解
1.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与阿拉伯人的口相关的史实是( )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人欧洲
C.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2.830年,哈里发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段材料最准确地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B.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向世界各地传播
C.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 D.阿拉伯保存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文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与“阿拉伯人的口”相关的史实是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D与阿拉伯人有关,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印度人的成就,排除选项ACD。故答案为: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其原因有: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大量翻译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等。因此,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应排除。故答案为:D。
B
D
例题讲解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 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材料二: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后来传教者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
(1)材料一反映了阿拉伯半岛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此时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思考“传教者”指谁?他为什么要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安拉,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
(3)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你谈谈“传教者”的主要事迹。从学习中你体会到宗教与阿拉伯的统一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1)阿拉伯社会动荡 ,经济萧条,外族入侵。愿望: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辱,恢复发展工商业经济。
(2)穆罕默德。为了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半岛统一。
(3)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征服了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关系:伊斯兰教的创立及传播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阿拉伯的统一及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二者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