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课时1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自主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整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分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目标
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难点
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课堂引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将学习一个新的学科——化学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础科学
1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宇宙 显微镜下的花粉微粒
新知学习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它致力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备和用途。
原子结构
爆炸
纳米材料
新知学习
新知学习
木柴燃烧
钢铁生锈
铜锭拉成铜丝
冰融化成水
观察图片
归纳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产生
木柴燃烧
铁生锈
铜锭拉成铜丝
冰融化成水
木柴
灰烬
有
铁
铁锈
有
铜(块状)
铜(丝状)
无
水(固态)
水(液态)
无
新知学习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铜锭拉成铜丝、冰融化成水、汽油挥发等。
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新知学习
观察与思考——实验1: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变化类型
将一条镁条一分为二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物理变化
镁条变成两节,形状改变
新知学习
产生大量气泡,温度升高
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观察与思考——实验2: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变化类型
研磨碱式碳酸铜
加热碱式碳酸铜
物理变化
大颗粒变成小颗粒,形状改变
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化学变化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化时
变化后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新知学习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新知学习
化学变化的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新知学习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外形,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注意】
新知学习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性、氧气助燃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新知学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新知学习
回顾本节课程内容。
02
01
课后练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