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 §1.5物质的溶解(1)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物质的溶解性:
活动1:
1)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进行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观察到的现象 ;
分析说明:上述现象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 的。
活动2、在室温下,在2只烧杯中分别装有20毫升的水和20毫升的酒精,分别加入10克的硫酸铜,并进行搅拌,观察是否都能完全溶解?硫酸铜在水中 ;硫酸铜在酒精中 ;
分析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不同。
活动3、
1)在室温下,在2只烧杯中都装有20毫升的水,分别加入10克的硫酸铜和硝酸钾,并进行搅拌,观察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硫酸铜在水中 ;硝酸钾在水中 ;
2)将上述不能完全溶解的硝酸钾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是 。
分析说明:①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 不同;②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讨论:打开可乐盖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能力和 有关。
归纳: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_______的。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内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气体的溶解性除了与溶质、溶剂、 有关外还与 有关;
知识点2、溶解的吸热与放热
活动:取2只烧杯,装入部分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t1,在其中的 1 只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的读数t2。 在另 1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的读数t3。比较温度的变化发现: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会 ;而硝酸铵溶解时温度会 。
归纳:
1)硝酸铵溶解时温度显著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显著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_________,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会_________,使溶液温度降低。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一般也不同
B.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 溶解度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 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例题2、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 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例题3、某同学在探究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时,取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其目的是探究溶解能力与( )
A.溶剂种类的关系 B.温度的关系 C.溶质种类的关系 D.搅拌的关系
例题4、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例题5、一定质量的蔗糖放入一定体积的水中,搅拌后比不搅拌时溶解加快,说明( )
A.搅拌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B.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
C.蔗糖在水中只要搅拌就可以无限制地溶解
D.温度是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例题6、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三、随堂练习:
1、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是冷开水。随后,他们很快在自己的杯子里溶解蔗糖,两位同学都将蔗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为止。则结果是( )
A.小明的糖水更甜 B.小芳的糖水更甜 C.小明溶解的蔗糖要少一些 D.两杯水一样甜
2、若要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加水量 B.持续通二氧化碳 C.升温 D.加压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水沸腾之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D.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
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5、某同学做“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6、怎样使硝酸钾固体能较快地溶于水中?
(1)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建议1:溶解前先将硝酸钾固体研碎,再溶于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建议2:溶解时进行加热,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3:溶解时不断搅拌。
(2)由上述可行性建议可知影响硝酸钾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
由建议1可知影响因素①:固体颗粒的大小,预测该因素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建议2可知影响因素②:__________________,预测该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建议3可知影响因素③:搅拌,预测该因素的影响是搅拌能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
四、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2、小明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 )
①冷水中溶解蔗糖;②热水中溶解蔗糖;③将蔗糖研碎;④搅拌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不属于影响蔗糖溶解于水中快慢的因素是( )
A.水的质量 B.颗粒是否成粉 C.水温 D.是否搅拌
4、小美同学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逐渐熔化并且塑料片掉了下来。那么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白糖 D. 硝酸铵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下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中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6、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B.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C. 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D. 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7、小科同学的校服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不小心沾上了油漆,若要在不破坏衣服的前提下将衣服洗干净,你认为应选择的洗涤剂是( )
洗涤剂 油漆 化纤
A 能溶解 能溶解
B 能溶解 不能溶解
C 不能溶解 能溶解
D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
8、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9、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着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氯化钠
10、夏天用脸盆接自来水静置后,盆壁会出现小气泡,而冬天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 )
A.夏天的自来水里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没有
B.夏天的自来水里没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有
C.夏天气温高,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往外跑
D.冬天气温低,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不会往外跑
11、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____________(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2)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12、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加热后固体全部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活动1:1)蔗糖全部溶解 2)蔗糖不能溶解
分析说明:有限
活动2、全部溶解 不能全部溶解
分析说明:溶解性
活动3、1)完全溶解 不能完全溶解
分析说明:①溶解性 ②温度
讨论:气压
归纳:
1、有限 2、溶质性质(溶质种类) 溶剂性质(溶剂种类) 温度等 3、气压
知识点2、
活动:升高 降低
归纳:1)降低 升高 2)放热 吸热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一般也不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解度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溶剂的性质等因素都有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例题2、B
解析:A.根据表格可知,碘酒在汽油中易溶,因此擦洗碘酒可以使用汽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某同学在探究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时,取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其中溶剂的种类和质量相同,溶质的种类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目的是探究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
例题4、C
解析: 溶剂的质量、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温度,都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因此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温度、溶剂质量和种类,即①④⑤。
例题5、B
解析:A.搅拌时可以使分子运动加快,增加溶解速度,但不能使溶解能力增强,A不正确;B.搅拌可增加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B正确;C.物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C不正确;D.温度是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之一,但与本题中的搅拌关系不大,D不正确。
例题6、A
解析:A、硝酸铵溶解时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能使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C、蔗糖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三、随堂练习:
1、A 2、D 3、D 4、B 5、C
6、(1)使硝酸钾固体颗粒变小 使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加快 (2)小颗粒能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 温度的高低 升高温度能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四、课后巩固:
1、D 2、D 3、A 4、B 5、D 6、C
7、B 8、B 9、C 10、C
11、(1)微 (2)强
12、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