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 1.5物质的溶解(2)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 1.5物质的溶解(2)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15 18: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1.5物质的溶解(2)教学设计
课题 1.5物质的溶解(2)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散体系,日常生活和和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溶液,实验中也多次用到过溶液,溶解的学习进一步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配制、质量分数等,为后面的酸碱盐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物质的溶解》分4课时完成,本课时内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分析、思维、比较,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两组概念 探究实践:进一步练习固体和液体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等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态度责任:能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实验中获取学习的乐趣
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难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视频:察尔汗盐湖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硝酸钾为例,来看一看物质是否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视频: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观看视频后讨论:1、室温下,20mL水中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结果硝酸钾全部溶解形成溶液A; 2、继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搅拌,结果硝酸钾又全部溶解了; 3、将剩下的硝酸钾全部倒入烧杯中,搅拌,结果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还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此时若想办法过滤掉固体,则其余部分溶液为B。问: 1)溶液A是什么溶液? 2)溶液B是什么溶液? 自主探究:1)烧杯里加20毫升水,加入一药匙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再加入一药匙硫酸铜,搅拌,观察现象;……,直至硫酸铜晶体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2)将烧杯中的混合物加热、搅拌,观察现象; 3)向烧杯中加水,直到硫酸铜全部溶解。 在实验基础上,给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接着通过几个相关讨论及实验来说明:条件的重要性讨论:1、下列A、B两个烧杯中都有经过充分搅拌的食盐溶液 ,哪个杯中的是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向A烧杯加入少量食盐,搅拌,食盐又溶解了,但加入较多量的食盐,结果A中食盐又有剩余。 这说明了什么? 3、如果想要使B杯中的食盐全部溶解,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实验:1)向烧杯加入20mL的水,再多次加入少量食盐,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此时烧杯中的上层液体是 溶液; 2)取上述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振荡,观察现象。以上实验事实告诉我们: (1)溶液是否饱和具有条件性和暂时性。 (2)溶液是否饱和具有相对性:理解:1)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理达到了最大限度; 2)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理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我们已经知道,对固体溶质而言,某些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可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变成饱和溶液。 议一议: 1)什么条件下,不饱和溶液可变成饱和溶液? 2)什么条件下,饱和溶液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多数固体物质: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三、浓溶液与稀溶液介绍:10毫升水中加入10克蔗糖全部溶解了,溶液可能还没有饱和,10毫升水中加入0.2克熟石灰却不能全部溶解。 对比这两种溶液,蔗糖溶液为浓溶液,熟石灰溶液为稀溶液。实验说明,浓溶液未必是饱和溶液,而稀溶液未必是不饱和溶液。 1、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 浓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稀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之变成稀溶液,这个过程称为溶液的稀释。思考讨论:1、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斑痕? 2、一瓶蒸馏水和一瓶氯化钠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区分开。 先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再接下来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饱和与不饱和通过实验理解:什么样的溶液是饱和的,什么样的溶液是不饱和的讨论与实验使学生理解“一定温度、一定溶剂”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从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形成及概念引出饱和和不饱和是有条件的学生对于饱和、不饱和概念不是很清楚,老师有必要帮助其理解理解了饱和和不饱和的条件,再讲相互之间的转化,比较容易些结合图片加以说明,更易理解溶液的浓和稀现学现用拓展思维巩固所学
课堂练习 1、在一温度下,向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NaCl晶体,则( C ) A.晶体质量减小 B.溶液变浓 C.晶体质量不变D.溶质溶解性变化2、某温度下,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D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 D.无法确定3、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B)A.蒸发水 B.加食盐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5、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 )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6、可以判断烧杯内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C ) A.蒸发掉1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氯化钾看固体是否溶解 D.加入少量硝酸钾观察是否溶解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极稀的溶液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8、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没剩余),该溶液为__饱和_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___不饱和_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