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技术
制度
思想
开端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思考:19世纪中期,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国内外形势?
外患
列强侵略
内忧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内外交困)的局面。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
19世纪60---90年代
自强
求富
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中体西用,师夷长技)
维护清王朝统治。
内忧外患(天平天国运动、列强侵略)
时间
主张
口号
目的
背景
代表
恭亲王奕
洋务派:
洋务运动:
洋务:
与外国有关的一切事务。
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主张
目的
时间
口号
洋务派代表:
恭亲王
奕 (yì xīn)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前期
“洋务运动”分期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1.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 最早的
近代兵工厂
1865年 李鸿章 上海 规模最大的
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 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大)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2.新式文化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局及派遣留学生
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此后共派遣四批超过120名留学生。其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京师同文馆
1862年8月正式成立,总理衙门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1)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3)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兴办新式文化教育(笔记)
3.开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批民用工业。
民用工业名称 创办人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汉 阳 铁厂 张之洞
开平煤矿 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4.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 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海军:组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1875年南洋水师成立
1879年福建水师成立
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新疆部分地区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西北
塞防危机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美国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
东南
海防危机
陆军成果:
人物:左宗棠
事件:1875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巩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民族英雄
排水量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舰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舰,是当时世界较先进的铁家堡式铁甲舰。日方叹其为“东洋巨擘”“畏之如虎豹”。
北洋海军(最大)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海军成果:
三、洋务运动结果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生产不计成本,封建衙门管理。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
目的是维护巩固清朝统治,没有看到此前失败的根本原因。
外国势力挤压
内部的腐败
根本: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失败原因: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失败。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四、洋务运动评价
民用工业近代化
交通近代化
军事工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
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起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最终以失败告终。
思考:如何评价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