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概述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经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2.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3.找出中共一大、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史实,说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
4.梳理国民大革命的过程,背诵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01
壹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现实不公的遭遇——1、五四运动背景
材料:1919年1月,27个(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是一次主要战胜国分配战争胜利果实和由他们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的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
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化社会矛盾
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
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导 火 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京
学生
1919年6月初开始
上海
工人、学生、商人
“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学生被捕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初步胜利
(为什么?)
2、五四运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运动初步的胜利
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贼
中国近代著名
外交家顾维钧
“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本代表拒绝签署!”
性质:
意义:
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④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⑤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民族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阶级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社会性质
同:
异:
旧民主 主义革命
(1840-1919) 列强侵略 反侵略/探索
鸦片战争(1840-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戊戌变法(1898)
八国联军侵华(1900) 义和团运动(1898-1900)
辛亥革命(1911)
新民主 主义革命
(1919-1949) 五四运动(1919)→国民革命 (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抗日战争(1937-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与以往革命相比具有明显不同,思考五四运动的“新”特点体现在何处?
思考问题
①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②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③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新的觉醒-----民族意识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新式思想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开始流传的时间:五四运动前后
李大钊
陈独秀
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解放思想;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五四运动的推动。
五四前:《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五四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陈望道
翻译《共产党宣言》
新式思想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思想基础:
(2)政治基础:
(3)外部因素:
(4)组织基础: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活动2】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1、诞生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诞生概况:
(1)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时间:
1921年7月23日。
(3)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地点:
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阅读教材p122-123,对比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关于党的革命纲领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推翻资产阶级
?
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最高纲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说明:
中共逐步走向成熟,注重务实性。
3、中共一大的内容:
4、影响
材料: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毛泽东
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
2
3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5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新的革命纲领:
叁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大革命是一场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革命运动
结论:国共合作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共:
(1)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有威信、有实力;
(3)中共三大通过了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民党:
(1)维护共和斗争屡次失败,思想转变;
(2)孙中山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影响。
人民愿望: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1、国共合作的条件
2、国共合作实现
(1)标志:
内容:
(2)合作方式:
(3)合作基础:
(4)影响:
3、国民革命(1924——1927年7月)
“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
1924年初 广州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新旧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目标:
准备: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高潮:
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之比较
材料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标志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七一五政变
1927年7月15日当日,汪精卫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之后便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清党”。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结束。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众多革命群众。并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
汪精卫
4、结果:
-----失败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破坏。
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材料:“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合作失败后,中共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新时代让五四精神与红船精神绽放光芒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纵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一笔笔宝贵精神财富,如同火炬,照亮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也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鼓舞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奋进。
——习近平
永恒精神的传承——五四精神
材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当堂检测
1.有人说:1901年的中国陷人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曙光。关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