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反封建
反封建、反侵略
拉开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
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金田起义”大型浮雕
洪秀全个人档案
姓名 洪秀全
籍贯 广东花县人
教育 背景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人生 信仰 由孔子到西方基督教
人生转折点 创立拜上帝教,并将其发扬光大
人生 顶峰 建立太平天国
洪秀全宗教思想的三个来源:
1.西方基督教义
2.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3.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材料2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1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农民破产,民族矛盾激化
设问1:19世纪中期,中国农民为何幻想着构建太平盛世,人间天国?
洪秀全(1814―1864),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材料4
材料3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主观:洪秀全创拜上帝教
问题:洪秀全采用何种形式发动农民起义?
这种形式反映了什么问题?
(洪秀全) 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
——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封建主义
列强侵略
战争赔款
自然灾害
我们的路在何方
站起来,推翻清政府
(一)原因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加深,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一、农民阶级探寻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
一、农民阶级探寻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
●
●
●
●
●
1851 1853
1856
1859
1864
时
间
发展阶段
●
●
1856,天京变乱
●1853定都
天京
金田起义
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
永安建制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达鼎盛
(二)经过
一、农民阶级探寻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百姓的愿望。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
(三)两个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的主张。
评价: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 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4
( 三) 两个纲领
一、农民阶级探寻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
一、农民阶级探寻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
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符合社会潮流,但没有群众基础且迫于战争形势未能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产生背景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群众基础) 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无群众基础)
实质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历史地位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时代特点 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主要做了四件事:
建房子
选妃子
摆谱子
护院子
大兴土木,修建天王府、东王府等各个豪宅,以供自已享受。
选嫔妃供自已享乐,洪秀全有正式嫔妃80余人,杨秀清也不示弱,其余各王都是广置后宫。
洪秀全出行,百人随行,前呼后拥,路边行人皆需下跪,好不威风。
北伐西征后,太平天国就失去了主动进攻性。
你觉得这些领导人的做法像什么?这是洪秀全
最初的理想社会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思考:
太平天国皇宫全图
5
( 四)影响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中央权力下移。
(五)失败原因
1、(根本)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未能冲破封建制度和思想
2、(直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重大决策失误(北伐)
一、农民阶级探寻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①促进作用
②阻碍作用
近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近代化
二、地主阶级探寻国家出路---洋务运动
所有这些起义,配合太平天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动乱。从《清实录》中来看,关内18个行省,已有14个战火正炽,相对稍显平静的直隶、陕西、甘肃、山西,也不时爆发一些较小规模的聚众抗官事件。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天津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800万。
清政府内忧外患
设问2:地主阶级为何展开洋务运动?
1、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主张及目的: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
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维护清朝统治。)
师夷长技制夷
3.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地主阶级探寻国家出路---洋务运动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
(中央)
洋务运动
的主要代表
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60年代
“自强”
“求富”
前期
后期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性质 创办者 名 称 性质
官办企业
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军 事 工 业
民 用 工 业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左宗棠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崇 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自强”)
(“求富”)
(第一家近代工厂)
(规模最大)
区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封建性企业
特点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创办民用工业(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3)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
(4)创办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5、性质:
二、地主阶级探寻国家出路---洋务运动
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72年30名赴美留学儿童
二、地主阶级探寻国家出路---洋务运动
1、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培养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3、创办三支海军,有利于军事近代化。
积极作用
4、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 单纯引进西方技术,无法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癌症末期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1、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
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甲午中日战争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旅顺
丰岛
1894.7.25
1894.9.15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黄海海战
1894年7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1894年8月,爆发;
平壤
1894年9月,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受重创;
李鸿章避战保船,丧失制海权。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1894.11,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
中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经过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三、民族危机的加剧---甲午战争
项目 内 容 危 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台湾义勇军和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进行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的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01
02
03
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04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进一步激励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陈旭麓
5.影响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
台北
台中
台南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战后余波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成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2.瓜分中国的狂潮
《时局图》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图上的
虎代表英国
熊代表俄国,
香肠代表德国
蛤蟆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鹰代表美国。
课堂小结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1. 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2.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3. (2018·海南高考·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4. (2020·全国Ⅲ卷高考·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