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
本节目标
01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02
课堂导入
1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
概念
反应式
CO2+H2O (CH2O)+O2
光能
叶绿体
表示糖类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二氧化碳、水和阳光,然而能够利用它们合成有机物的却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完成这一神奇过程的就是叶绿体。
类囊体
外膜
内膜
基粒
探究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十九世纪前
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在光合作用中,CO2分子的C和O被分开,O2
被释放,C与H2O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分子缩合成糖
1937年,希尔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
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
铁盐
(或其他氧化剂)
O2
希尔反应: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源于水,而并不来源于CO2
O2
18O2
C18O2
H2O
CO2
H218O
光照射下的小球藻悬浮液
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他们用16O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使它们分别变成H218O和C18O2 ,然后进行了两组实验:
结论
1954年,美国阿尔农等用离体的叶绿体做实验: 在给叶绿体照光时发现,当向反应体系中供给ADP、Pi等物质时,体系中就会有ATP出现。
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A组:光照+叶绿体提取液+ADP+Pi;
结果叶绿体中可以生产ATP
B组:光照+叶绿体提取液+ADP+Pi;
结果叶绿体中不生产ATP
结论
在叶绿体中,有光存在的情况下,ADP与Pi结合生成ATP,即在光下叶绿体内同时进行两个反应
探究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总结
年代 科学家 结论
十九世纪末 / 甲醛→糖 甲醛对植物有毒
1928年 / 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1937年 希尔 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1941年 鲁宾和卡门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光合作用氧气来自于水
1954年 阿尔农 光照下叶绿体合成ATP
1957年 阿尔农 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
二、光合作用过程
光反应在白天可以进行吗?夜间呢?
暗反应在白天可以进行吗?夜间呢?
有光才能反应
有光、无光都能反应
光反应(光合作用第一阶段)
暗反应(光合作用第二阶段)又称碳反应
划分依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
ADP+Pi +能量(光能) ATP
酶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光、色素、酶
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有光反应阶段所需的色素和酶)
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释放出O2
概念
条件
部位
实质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
H2O O2 +H+
光能
ATP的合成:
NADPH的合成: H++NADP+ NADPH
H2O
类囊体薄膜
酶
Pi +ADP
ATP
H+
NADP+
+
NADPH
氧化型辅酶Ⅱ
还原型辅酶Ⅱ
色素
光反应阶段
O2
暗反应阶段
条件
多种酶。暗反应在有光、无光时均能进行
部位
叶绿体基质中
过程
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CO2的固定。这样,暗反应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
暗反应阶段
实质
暗反应的实质是同化CO2,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NADPH
过程
CO2的固定:CO2+C5 2C3
C3的还原:2C3 (CH2O)+C5
酶
ATP、酶
过程
酶
ATP、酶
NADPH
色素分子
可见光
C5
2C3
ADP+Pi
ATP
H2O
O2
H+
多种酶
酶
(CH2O)
CO2
吸收
光解
固定
还原
光反应
暗反应
光合作用总过程:
NADP+
NADPH
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联系: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 ,暗反应阶段产生的 为光反应阶段合成ATP提供原料。
光合作用过程中各元素的去向: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光能
叶绿体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所需条件
进行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转化
联系 物质变化上的联系 能量转化上的联系 必须有光
有光或无光均可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水光解为O2和H+;ATP和NADPH的合成
CO2的固定;C3的还原;ATP和NADPH的分解
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能→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ADP、Pi、NADP+
讨论
条件 C3 C5 NADPH和ATP (CH2O)
停止光照 CO2供应不变
光照不变 停止CO2供应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少或
没有生成
减少或
没有生成
减少或
没有生成
增加
叶绿体处不同条件下,C3、C5、NADPH、ATP以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又称光合速率。
1)光照
2)温度
3)二氧化碳浓度
4)水分
5)矿质元素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光合作用的强度: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视频
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视频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A点时,光照强度为0,对应的CO2来源于哪些生理过程?其释放量的含义是什么?
答:A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其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的细胞呼吸速率。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B点时,所对应的CO2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试分析此时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关系及B点的含义。
答: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点为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C点时,CO2吸收量达到最高,请讨论C点的含义并分析CO2吸收量达到最高前、后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当达到C点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加,称之为光饱和点。
CO2吸收量达到最高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CO2吸收量达到最高后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温度和CO2浓度。
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整套机构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时植物气孔关闭或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会减弱。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温度
吸收或释放量
CO2
0
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温室栽培中,可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适当降低夜间温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有机物积累量)。
农田里的农作物应增施有机肥
温室中可增施有机肥或使用CO2发生器等。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但达到一定浓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也____________。
增加
不再增加
光照强度
0
CO2吸收
CO2释放
A
B
C
阳生植物
呼吸速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阴生植物
A1
B1
C1
净光合
总光合
(B:光合=呼吸)
(C':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时外界的光照强度)
(限制因素:CO2浓度、温度等)
C'
(B1:阴生植物呼吸作用较弱,对光的利用能力也不强)
(AB:光<呼)
(BC:光>呼)
呼吸
1、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选择适当的光源;
2、白天适当增加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3、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施用农家肥);
4、合理灌溉,提供适当水分;
5、合理施肥,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
6、农作物间距合理(合理密植)。
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几点做法:
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仅是自身的营养物质,而且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②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③维持了大气成分的基本稳定
自养生物: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异养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生物
例如:硝化细菌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硝化细菌
2HNO2+O2 2HNO3+能量
硝化细菌
6CO2+6H2O 2C6H12O6+ 6O2
能量
化能合成作用
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这两个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被硝化细菌用来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课堂小结
课堂精练
判断题
(1)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
(2)高等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反应,夜晚进行暗反应( )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 )
(4)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来自CO2和H2O( )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