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彩色的梦》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彩色的梦》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5 23: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彩色的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尝试仿写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
3.培养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童年,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尝试仿写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
2. 培养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童年,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今天的咱们聊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哪位同学准备好了,请举手!!
屏幕上举起一个小手,我点开,看到是王泽宝,他分享了这样一个梦:我有一次做梦被狗追,吓坏我了。
我追问:那是一只什么样子的狗呢?什么颜色的?
王泽宝:大狗 ,黄色狗。那是在一棵树下,我都被吓醒了。
我:好,我把你的梦整理成一段话打在屏幕上了,你可以读一读这个属于你的梦。
其他同学也可以读读。好,继续。
王嘉昂:我梦到自己当上了特种兵,穿着灰色的军装,周围啊,都是些坦克,大炮,很厉害的武器。
李佳妮:我梦见爸爸带我去逛动物园,一只橙色斑纹的老虎出来了,一直跟着我,吓得我都醒来了。
左之玉:我梦见跟家人出门,遇到了僵尸,他拿着石头砸我们的车,我们很害怕,车子都开到沟里啦……
王芸汐:做梦梦到弟弟被抓走,救回了弟弟。
学生的描述是断续的,他们说着,我把那些不够连贯的言语整理成一段段的话,打在屏幕上,注上了学生的名字。给学生一个仪式感,也渗透一种“语言文字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交流表达”的意识。
当时,我也参与描述自己的一个梦:那是老师像你们这么大时就常常做的一个梦,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呵呵,兴许是武打电视看多了的缘故。有个场面常出现在梦里:我飞身在古代的青瓦房屋顶上,从一座房子,飞到另一座房子,脚尖一点房顶的瓦,又飞到一棵大树上,双臂一伸展,我又飞在大街上空,看到街里的行人,车辆……老人都说年龄大了,飞不动了。现在老师都不做这种飞行的梦了。
师:今天咱们记录了很多人的梦,(打开课件)这些梦里有些是熟悉的人,有些是关心的事情,有些是熟悉的场景,有些还是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梦。
有个诗人呢,也在一首诗歌中写了《彩色的梦》。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介绍作者高洪波。
师: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首先要把里面的生字读准确,他们就像石头一样,放在课文里,如果不认识的话,读着读着就把我们绊住了,先认识这些大石头,搬掉他们就可以顺当当地读课文了。大家自行读读(解除全体静音)
师:好,全体静音。隔着屏幕我听到了同学们读得很洪亮。现在老师提问一下,看看是不是认识他们了。用随机点人读词语。
秦佳文:(这个孩子基础很薄弱,很多词语需要老师领读。)
师:(认知类的知识,提醒亲友团可以帮助孩子,提醒孩子)
师:好,刚才老师把这些生字从课文里找出来,大家认识,现在他们都藏在课文里了,你还认识吗?现在读读诗歌,标出诗歌有多少小节。
师:泛读。明确各个小节。提醒学生标序号。
师:全诗有四个小节,那么每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呢?
看课文第一小节,课件出示问题。(解除静音)带着问题读第一小节。
问题:作者运用丰富的____,把一大把彩色的____想象成一大把彩色的__。
师:(全体静音)你读明白了吗?高洪波诗歌里那一大把彩色的梦是什么呢?他把一大把彩色的什么想象成了一大把彩色的什么?举手回答。
生:把彩色的铅笔想象成了彩色的梦。回答完,自行静音。
师:恭喜你,答对了,你对语言很有悟性。高洪波竟然把一大把彩色的铅笔想象成了彩色的梦。这么看来,诗人很会用丰富的想象啊!
这彩色的梦,是一大把的,还躺在铅笔盒里,还能跳蹦。多么有趣,多么好玩呀!
所以,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呢,我们要这样带着浓浓的兴致,愉快地读。再次泛读。同学们读。(解除静音)
师:这节诗歌里啊,“ 有的”出现了好几次。你知道在哪里吗?找出来划线读一读。
师: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你看,这个句子里有三个“有的”,三个短句长得很相似,像三胞胎一样。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请同学们把“排比”这两字,抄写在这句话旁边,这是笔记哟!
师:你能模仿这句话说说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吗?比如水果,比如人,比如房子,比如文具盒……
生:我有一大堆玩具,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金属的,有的是布做的。(我是在教教材吗?我需要用教材教才对!一直在此中徘徊思考…… 从教教材的到用教材……)
师:同学们,诗人多么会想象啊,不仅把彩色的铅笔想象成梦,还把他写得像人一样。“他们躺在……”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像人。
生:躺,聊天,蹦跳
师:这些词语啊,本来是写咱们人的动作行为的,在诗人的笔下都送给了那笔盒里的铅笔。这就叫拟人句。请同学们圈出这几个词,并在旁边记录“拟人”。这又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
(我是在教教材吗?我需要用教材教才对!一直在此中徘徊思考……从教到用……)
那么,你用一种不是人的事物,当做人来说话,说一句拟人化的句子吗?
生:小鸟在树上唱歌。
生:太阳公公在空中笑眯眯的。
师: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强,那么你知道吗?这首诗歌里藏着一幅幅画呢?咱们看课文第二小节。读读想想,里面究竟藏了什么画面。圈画出关键词语。
生:草坪,野花,天空
师:结合画面泛读。“大块的草坪”,逗号,要停顿,再读“绿了”。注意标点符号,要停顿…
师:最后一句话,三道横线,是三个破折号,大家听我读这句话,跟别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泛读第二节。(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生:这一句读得长。
师:是的,破折号前面的那个字,要拖长音读,这样读,才更容易让我们想象那些美丽的画面。出示画面。
师:最后一句,谁能读得再慢点儿,把天读得更蓝,更透明……
师:好,同学们的语感还不错。
师:你们这一段中也有几句话,很相似,像三胞胎一样。是哪个句子呢?
生: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
师:这三个短句就像三个排排坐的三胞胎,比比看,长得很相似。这就是修辞“排比”。请同学们画出来,记录笔记。
师:小朋友们,你看诗人高洪波是多么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啊,竟然把美丽的景物藏在诗歌里,如果让我们拿起铅笔,画心中美景,你会画什么呢?仿照第二小节,说说吧!
师:老师找几张风景图,我看图说话,给大家起个头。
出示百度自然风景图。
师: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片的湖泊,蓝了;
大片的森林,绿了;
大盘的沙漠,黄了;
黄——得——发——光!
王浩宇: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棵的树木,绿了;
美丽的鲜花,红了;
大片的湖水,蓝了;
蓝——得——美——极——了!
师:老师把你的小诗歌打下来了。(在腾讯会议聊天窗口,把他们的发言随时打出来。把灵感记录下来,加深印象。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热情。)
好,这首诗歌就是你的了,浩宇,你可以把它抄写在语文课本44页,最后一道题上。其他同学请举手发言!
师:老师更换更多漂亮的自然风景图片。方便大家观察,口述创作诗歌。
师:大家的思路打开了,竟然这么多新鲜的词语从你们的小脑瓜里冒出来。
下面,发言的同学,把诗歌写在书上。没有发言的同学,如果你写不出来,没关系,老师打出来的这些同学的发言,可以抄写一段。(把学生口述的诗歌,复制整理在电子白板上。)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下节课,继续品读诗歌,了解诗歌中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