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6 11: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走近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苏轼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_皆以文学名世,世称_______ ;
苏洵
苏辙
“三苏”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三苏” 与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___________,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背景简介
苏轼与苏辙从小志同道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如乌台诗案后,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削夺官爵为哥哥赎罪。他们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一百多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达130首。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又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为了离弟弟近一些,请求到密州出任。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苏辙已有七年不见。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què
Shèng
zhuǎn

chán
qióng
诵读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诵读诗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通宵,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小序
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疏通词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
经受不住
哪里比得上
哪一年
端起酒杯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想要
担心,害怕。
上片: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举起酒杯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月宫殿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凄寒。月光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译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是希望
雕花的窗户
不能入睡
红色的楼阁
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下片:
月光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地照进雕花的窗户,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圆呢!人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种事情自古难以两全。只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1、词前小序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领起全篇。
整体感知
2、分别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上阕——望月问月(写景)
下阕——对月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1.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用原文回答。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问天—上阙
“恐”字把作者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月亮的移动和行踪,暗示夜已经深沉。“无眠”表现了词人思念弟弟难以入眠的情景。
问月——下阙
2.怎样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请加以赏析。
运用了 修辞手法,将 ,表面上写了 ,实际上 抒发了作者 情感。
运用了拟人、反问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表面上写月亮的恨,实际上写诗人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抒发了词人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和对亲人的怀恋之情。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超然解脱的心境。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这句话表达对天下所有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不计个人得失,祝愿天下人的博大旷达的胸襟和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情怀。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表现了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主旨归纳
【名句默写】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和对明月的赞美及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任何事都不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4.苏轼视月亮为有生命、有情感的朋友,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但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作者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苦闷
矛盾
豁达
祝愿
词人把对兄弟的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词人乐观向上、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
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还起到了领起全篇的作用。
B.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C. “起舞弄清影”中“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一派寂寞、凄清的氛围。
D.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我欲”“又恐”“何似”这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虽然向往天上的生活,但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而不是“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B
上阙:
下阙:
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旷达
乐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