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2022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精品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1单元检测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2022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精品备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16 11:04: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葫芦岛·九年级期末)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使用托盘天平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新疆·伊宁市第二十一中学一模)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木炭在O2中燃烧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答案】B
【解析】
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 木炭在O2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安徽·模拟预测)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答案】D
【解析】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故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氮气、空气、氧气。
故选:D。
4.(2022·山东·平阴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二模)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取用液体药品
【答案】D
【解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此选项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测量值偏高,此选项错误;
C、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操作错误,此选项错误;
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此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2·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
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答案:A。
6.(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B。
7.(2022·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教育研修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液体的倾倒
C.点燃酒精灯 D.液体的量取
【答案】A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该将胶头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逐滴滴加,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则可能会造成药品的污染,错误;
B、倾倒液体药品时,应该将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和试管口紧挨着,并且标签朝向手心,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正确;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故选A。
8.(2022·全国·九年级)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错误,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蒸发结晶 D.滴加试剂
【答案】D
【解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选项A正确;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选项B正确;
C、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选项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D不正确。故选D。
10.(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量取液体并加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 B.滴加
C.读数 D.加热
【答案】A
【解析】
A、在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避免污染试剂,故错误;
B、滴加少量液体要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注意垂直悬空,故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正确;
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
故选A
11.(2022·甘肃酒泉·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但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称量10.05g固体,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量筒量程的选择应与所需液体的体积相近,这样误差较小,故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10mL量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2·安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体积
D.测水温
【答案】D
【解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不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不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防止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
13.(2022·山东·招远市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读
B.闻
C.拿
D.滴
【答案】C
【解析】
A、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药品气味时,不能直接凑到试剂瓶口去闻,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能直接用手去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防止烫伤,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2·湖北湖北·一模)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合作滴加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速溶解 D. 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两人合作滴加液体时使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两人合作滴加液体容易使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A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B选项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物质的溶解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不能在量筒内溶解物质,C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试管夹通常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D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22·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实验结束后,清洗干净的胶头滴管应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故选项错误;
B、实验结束后,将灯帽盖连续盖两次熄灭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结束后,砝码应该放入砝码盒中;故选项错误;
D、实验结束后,清洗干净的试管放到试管架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2022·湖北·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滴加少量液体
【答案】D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A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B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D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7.(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描述物质性质的词语有:可燃性、吸附性、腐蚀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填入下列物质用途所利用的性质。
(1)木炭做燃料是____。
(2)活性炭做净水剂是_____。
(3)铝做成锅是_____。
(4)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碳棒是______。
【答案】 可燃性 吸附性 导热性 导电性
【解析】
(1)木炭做燃料是因为木炭具有可燃;故填:可燃性;
(2)活性炭做净水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性;
(3)铝做成锅是利用铝的导热性,故填:导热性;
(4)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碳棒是因为碳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18.(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蜡烛融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③铁铸成铁锅,④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⑦铁生锈,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② ④ ①③⑤⑥ ⑦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1)②水是无色液体,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④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①蜡烛融化、③铁铸成铁锅、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以上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⑦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9.(2022·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期末)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_.
【答案】 沾污瓶内药品 偏大 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解析】
试题分析:(1)剩余药品如放回原瓶,则污染了瓶内药品.(2)量取20ml水时,仰视量筒的刻度,会使读数偏小,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偏大.(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则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0.(2022·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教学研究室模拟预测)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
【答案】 B A D C
【解析】
试题分析:(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故选B;(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是为了防止再次使用时污染药品,故选A;(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故选D;(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是为了防止实验误差,故选C。
三、实验题
21.(2022·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期末)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其中含有_____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说明蜡烛中含有_____元素>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说明蜡烛中含有_____元素>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石蜡蒸气燃烧>
【答案】 焰心 内焰 外焰 水 氢 二氧化碳 碳 二氧化碳和水 碳、氢
【解析】
(1)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中含有氢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氢元素>。
22.(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 _____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_____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_____ 。
(2)然后,由 _____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_____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_____ 。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 _____ 。
【答案】 A; 无明显变化; 低; B; 变浑浊; 高; 高。
【解析】
(1)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较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首先由导管A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2)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由导管B吹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3)由(1)、(2)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高。
23.(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C。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右表得出结论: __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C+O2 CO2 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内焰 a 酒精浓度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解析】
(1)根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写出C+O2CO2
(2)外焰温度高,我们根据现象可以猜想原因可能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
(3)由表格可以看出丙和乙都是内焰的温度最高
(4)给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试管要倾斜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由于各层温度不同,为避免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的局部受热膨胀不同而炸裂,只能用外焰加热,这一点与是否外焰温度最高无关。
(5)酒精浓度高可能会导致温度高,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长会导致温度低,此小题是开放性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四、科学探究题
24.(2022·广东·化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答案】 活塞A 活塞B 活塞B 活塞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呼气时,应该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葫芦岛·九年级期末)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2022·新疆·伊宁市第二十一中学一模)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木炭在O2中燃烧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3.(2022·安徽·模拟预测)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4.(2022·山东·平阴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二模)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取用液体药品
5.(2022·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6.(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7.(2022·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教育研修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液体的倾倒
C.点燃酒精灯 D.液体的量取
8.(2022·全国·九年级)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蒸发结晶 D.滴加试剂
10.(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量取液体并加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 B.滴加
C.读数 D.加热
11.(2022·甘肃酒泉·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2·安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体积
D.测水温
13.(2022·山东·招远市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读
B.闻
C.拿
D.滴
14.(2022·湖北湖北·一模)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合作滴加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速溶解 D. 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15.(2022·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6.(2022·湖北·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滴加少量液体
二、填空题
17.(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描述物质性质的词语有:可燃性、吸附性、腐蚀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填入下列物质用途所利用的性质。
(1)木炭做燃料是____。
(2)活性炭做净水剂是_____。
(3)铝做成锅是_____。
(4)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碳棒是______。
18.(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蜡烛融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③铁铸成铁锅,④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⑦铁生锈,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19.(2022·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期末)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_.
20.(2022·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教学研究室模拟预测)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
三、实验题
21.(2022·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期末)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其中含有_____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说明蜡烛中含有_____元素>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说明蜡烛中含有_____元素>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石蜡蒸气燃烧>
22.(2022·贵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黔龙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 _____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_____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_____ 。
(2)然后,由 _____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_____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_____ 。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 _____ 。
23.(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C。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右表得出结论: __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科学探究题
24.(2022·广东·化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