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组别
审阅
审阅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应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遵循由问题探究→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 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
重点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教学
难点
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
方法
“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引入
1.从哪些自然现象或生活常识可以看出大气是在运动的?
2.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目标展示
1.学会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热力环流
3.学会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文P38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约为3分钟。PPT2。
1.什么叫热力环流?
2.假如A、B、C三地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 ,此时大气有无运动?
3.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
二:阅读课本39页大气水平运动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______差异,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叫做_________。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4、高空大气受___和___共同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___
5、近地面大气受_、_和_共同影响,风力与等压线成一个_。
检查自学效果
一、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A、B、C三地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 ,此时三地气压一致,大气没有运动。
3、
当A地受热较多,温度较高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向周围扩散,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而A地上空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入,空气密度相当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高气压。B、C两地受热较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对应的高空,空气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低气压。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B.C两地流向气压较低的A地,高空空气则从气压较高的A地流向气压较低的B.C两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二、1、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 3、垂直于等压线 指向低压 4、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平行 5、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斜交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合作释疑”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画出下列几幅图的热力环流(4分钟后,各小组到黑板前展示)
“点拨拓展”
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点拨:根据等压面的形状判断气压:原则:高高低低原则(突起为高压,凹下为低压)答案:B
2、图片展示:学会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压差异 B太阳风驱动作用 C地面高度不同 D地面冷热不均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原动力: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地面摩擦力 D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 B 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4、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5、①②③④中代表风向的是:
6、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何处是低压区?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___ 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 _______(陆地或海洋)。
参考答案:1、D 2、A 3、C
4、B > A >C >D 5、A 6、②
7、(1)C (2) A (3)见右图
(4)、 西北 陆地
课
堂
小
结
本堂课重点学习了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气体的上升和下沉形成了热力环流,要会辨别热力环流的方向并会用图示表示海陆、城郊昼夜的热力环流;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并要会辨别和画出风的方向。
课后
作业
同步练习2.1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反
思